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2016-10-18姚健
姚健
【摘 要】差生无疑是学校教育最为头疼的群体,对差生的教育转化是学校、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平等地对待差生,培养其良好品质,激发其学习兴趣,正确看待其优缺点是转化差生的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差生;平等;品质;兴趣
0 引言
今天,我接到了以前工作学校的一个初中学生打给我的电话,在电话中他讲了一下现在的情况,并表达了对当时教他的老师的想念之情。原本这样的电话我也经常接到。但他的电话却让我陷入了思考:因为他是当年因为多次旷课被班主任劝退的一个学生,他的学业在那里终止,他却没有丝毫怨言。放下电话,我倍感愧疚,不禁回想起这些年在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工作的经历,却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我现在工作的学校也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班又被称为“戴帽初中班”,小学毕业后,稍微好一点的学生都到正规单设中学就读去了,留下的是由于学习太差在中学报不到名的学生和被中学开除后转回来的学生。因此,整个班都是差生成了我们初中班的一大特色。毫不掩饰地说:他们从小学一毕业起就已经被应试教育体制给抛弃了,很多教师都认为:他们继续读书也只不过是体现了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义务”罢了,就连这些学生的家长都一致认为:送孩子进初中班,也只希望他们能混个初中毕业证而已。如果你要考察应试教育的弊端的话,他们就是一个个鲜活的典型:他们几乎全都厌学、品质差、行为习惯也差,对学习、知识、上课等完全没有兴趣,甚至讨厌,缺乏道德情感,意志力薄弱,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理想与追求……等等。你会感觉到他们不需要知识,甚至不需要能力;不追求前途,甚至无所谓人生。但是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如此现状,却又无法舍弃。多年来,我们靠着教师的道德底线和仅存的良知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默默守候着义务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仅仅尽尽义务是不够的,我时常思索着也为他们找到一条出路。经过近几年的体验与探索,我已获得了一些感悟,现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1 不放弃,不抛弃,与他们建立平等关系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的教育热情会很快消逝(因为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这里都会收效甚微),学生的麻木会慢慢导致教师的麻木,教师麻木的最终结果会导致教师心理的放弃,教育教学成了领工资的手段。因此,更需要我们教师又坚强的意志,又坚持不懈的决心,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而不放弃。
这些学生由于各方面都差,在小学根本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教师会冷落他们,学生会看不起他们。因此和他们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要让他们体会到被发现,被重视,走进去,带出来。对此,教师可从忽视他们的入学成绩,和他们平等地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等方面入手,一切从头开始。
2 教师应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充满朝气与活力
从进入初中班的那一刻起,学生心理便又一个意识:就是自己认为只能进这样一所学校,自信心没有了,自然是前途无望。一般会抱着“混”的心理玩完3年。教师的团结一致,积极进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我放弃,给他们以积极的自我暗示。对此,教师可从积极教研,认真做好教学组织等做起。
3 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关怀
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没有水的沙漠。教师的爱与关怀对于这些久在荒漠中的幼苗来讲无疑是及时雨。他们虽然都是差生,但仍在成长,年龄与实际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的矛盾会让他们在初中更容易放弃,使坏,甚至违法乱纪。此时爱与关怀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对于他们,爱与关怀应讲究方式方法,不宜太多太频繁,否则他们久旱的心田也是经受不住大雨的,应多注重潜移默化,无形无影、润物无声。对此,教师可从与学生日记对话,共同经历困难,完成任务,多关心学生心理和少盯住学习成绩等方面入手。
4 注重在教育中激发学生兴趣
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课堂教学设计得尽量充满乐趣。把他们所学的知识适量降低难度,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多鼓励,少讽刺性的语言。对于上课,对于做作业,对于学习这些学生都已厌倦了,其原因是小学枯燥乏味且充满压力的学习使他们觉得知识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吸引他们,降低知识的难度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甚至可以把初中知识降低到小学的程度,初中内容上不完怎么办?上不完就上不完,以其空中楼阁不如脚踏实地。
5 加强学生品质培养
淡化知识的传授,加大班集体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比重;应坚持品德培养大于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大于分数增长;过程管理大于高中升学的教育理念。学校本是知识传授的地方,在这里说淡化知识的传授可能会被认为不务正业,但教育应该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而组织。他们在小学经过了六年的知识学习,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课、做作业、被批评、被留下、叫家长等,已经丧失了求知欲,甚至对知识感到非常厌恶。因此,淡化知识传授实是避实就虚的一个手段,而且强调知识传授以外的因素还有可能对其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学生之所以差,归根到底还是学习习惯差、道德品行差的问题。由于小学只注重学习成绩,疏于对学生做人、品质、能力、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当他们对读书学习都厌倦的时候,这些非知识的因素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教育应既在课内又更在课外。而且,正因为他们极差,才使得在他们身上进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等的实施成为可能,因为在这里没有成绩的压力;没有升学的顾虑;没有知识掌握的担忧(除了教师)。南北极不也是正因为冰天雪地,气候恶劣才成为科学考察与研究的宝库吗?因其没有才能成其所有。所以教师应把这一看似无可救药的群体看成可以自由施展、大胆创新的舞台。也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退一步,回头看,也许对于这些边缘学生,边缘教师找到一条出路来,何必非要将这艘破船赶入应试的大海,在这荒漠地带植树造林,收获的可能是生态经济,生态教育。
6 结束语
我们并不奢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他们考上高中,只希望他们从社会的边缘回到正常的轨道,使他们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进取的心理。从那一个电话我明白了他们真正的需要:他们需要认同、需要尊重、需要爱与关怀、需要有一条健全的人生道路,如果能得到这些,即便不能再读书也无怨。前几天,学校又送走了一批初中毕业生,或许他们再继续读书的都不多了,但我在心里仍默默的祝福他们:一路走好。只希望他们下一次打电话给我的时候说:我过得还好。
【参考文献】
[1]高红.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2]孔德荣.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04).
[3]李艳红.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行为、父母教育方式、同伴接纳之关系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