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院校协同创新科研平台建设对策探究

2018-01-23赵明明罗江林隋广宁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民办院校协同创新问题

赵明明+罗江林+隋广宁

【摘 要】 本文在对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民办院校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创新动力机制、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协同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民办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民办院校;协同创新;科研平台;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国家适时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需要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加以落实,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源。在发展先进生产力、技术创新过程中,民办院校肩负着重要使命,做出了突出贡献。因而,在新时期努力提高民办院校协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

2012年,我国正式推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意味着高等院校步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孕育创新型人才、提升生产力过程中将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要实现科技生产力与人力资源的有效融合,整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构建起协同创新机制,汇聚所有创新要素,充分释放出每个创新主体的活力,打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努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多种形式促进协同创新的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要想有效构建内部协同创新,就要在充分把握各单元协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以此促进高校内外部资源间的有效融合,实现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办院校科技创新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研产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缺乏足够的动力

在学研产协同创新平台构建过程中,各创新主体处于不同领域,创新能力参差不齐,努力方向、价值观念、内部激励体制等不尽相同,无法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并没有构建起彼此信任的战略合作关系,平台建设动力明显不足。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学研产平台建设只是低层次上的组合,尽管意识到齐心协力的重要义,但由于各自的追求目标不同,再加上交流不畅,价值融合理念极为淡薄,无法形成集中优势。

2、民办院校协同创新活动与区域经济互动不足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民办院校教师将全部精力用于追求个人荣誉,论文、科研成果、课题研究成为努力方向,并没有认识到应用型研究的积极意义,将理论型研究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一味追求个人价值,实践能力普遍不高,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人员普遍重当前轻长远,无法在关键与前沿科技方面取得突破。同时,民办院校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建设脱节,与地方产业群互动不畅,许多科技成果并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并没有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后盾与依托。

3、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缺乏足够资金支持

技术创新活动都潜藏着一定的风险,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做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也不例外。现阶段,资金不足成为产学研平台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障碍,软硬件设施停留在十几年前水平,许多项目长期滞留于实验室,建设规模得不到有效扩张。开拓市场是民办院校最大的短板,受到科研资金的困扰,许多面向市场的项目得不到开发,企业为了规避高风险也只能在资金方面持保守态度,将先进的科技成果拒之门外。此外,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在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引进人才还是技术,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资金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平台建设无异于纸上谈兵。许多民办院校为了迎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纷纷扩大校区、购置软硬件设施,以良好的办学环境、较高的育人水平来保持生源稳定,这又会造成负债比例过大的局面,严重影响到协同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三、提升民办院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

1、构建起“由内而外”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

首先,明确协同创新的内涵。从民办院校内部情况来看,科研人员的价值理念、人生追求、思维方式等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很难形成文化认同,协同创新的主要动力源自于个人对科研活动的追求,而利益取向则成为最关键的一环。协同创新需要所有参与者拥有共同的目标诉求,如果各参与者在利益分配过程中无法建立起应有的契约信任与合作认同感,必然造成协同创新工作的波动与不稳定。因此,协同创新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参与协同创新,这是各民办院校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其次,明确民办院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动机。民办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协同创新工作的动机包括内力因素与外力因素两个层面。前者是中观组织行为动机,即充分发挥出平台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再加上协同创新意识形成的触发能动,为平台创新发展提供动力,以及高校内部激励体制等的引导;后者是微观个体行为动机,是指参与人员以客观公正的目光将自己在协同创新工作中投入的成本与获得的利益进行比较,成本投入即为教学工作与公共性研发活动,而收益则包括个人、社会地位的提高等方面,而多数人会优先考虑资金收益。

第三,构建起“由内而外”的协同意愿激励机制。为使民办院校或科研机构更好地服务于产学研平台建设,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增进与企业合作的动力,提升科研成果的社会现实作用,需要将内力因素努力延伸向外力因素,构建起“由内而外”的协同意愿激励机制,为协同创新工作注入不竭动力,充分挖掘出各创新主体的内在潜能,使协同创新工作取得可持续发展。总之,民办院校及其他科研机构要在短时间内增强协同创新工作能力,需要从责任、人才、经济、知识等方面入手,营造出“产为教设、教促产兴”的文化氛围。

2、校企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过程中,民办院校要努力发挥出自身技术与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借助于企业的资金优势,充分把握市场运营和企业发展的热点技术与项目,形成技术研发全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技术动力。在研发项目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最前沿的知识丰盈自己,以发展的目光审视教学工作,以新理念来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掌握更为全面与实用的知识,为各行各业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构建起人才培养新模式。在这方面,民办院校坚持“走出去”的发展路径取得了极大成功,为民办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指明了路径。

3、创新协同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首先,民办院校要保证科研活动资金到位,完善科技活动投入机制,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预算与管理,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如项目启动基金、创新配套基金、发明奖励基金等。

其次,民办院校要增强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改变目前“重争取、轻管理”的现状,统筹安排科研经费,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效控制经费去向,以统一标准衡量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使违反制度使用經费的行为无处遁形。

第三,完善科研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与政府部门及企业间的联系,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健全经费使用管理机制。

第四,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方法,找出盲目投入资金与资金结余现象的根源,逐渐将资金倾斜向试研发项目。

【参考文献】

[1] 张力.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 教育研究,2011(07)18-21.

[2] 唐震,汪洁,王洪亮. EIT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机制案例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5(01)154-160.

【作者简介】

赵明明(1981.6-)女,汉,吉林人,长春工业大学毕业,硕士学位:吉林动画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研管理、设计艺术.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办院校协同创新问题
陕西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基于民办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慕课平台使用情况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