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2018-01-23李健龙李斌卞晓艳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李健龙+李斌+卞晓艳

【摘 要】本文对广西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置情况调研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四个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衔接等方面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使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更通畅,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课程体系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B-0031-04

2011 年 3 月 7 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了“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探索五年一贯制、‘3+2或‘2+3学制等多种办学模式,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广西积极拓宽中职升入高职学校的路径,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2011 年开始招收“2+3”中职对口升高职的学生,中高职衔接的招生规模逐年提高。然而,我区中高职衔接在操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衔接的质量。为此,需要我们去思考,到底衔接的关键点在哪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应该如何去解决。笔者对广西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一、调研情况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广西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利用现有条件,开展相关的问卷调研活动。

1.调研对象。选择了区内 8 所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的调研,其中包括 4 所高职学院和 4 所中职学校。主要针对学校的教务主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2+3”对口升学的高职学生。

2.调研形式。纸质和网络问卷调研、到院校实地访谈等形式。

3.调研的内容。(1)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目标是什么?(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都开设了哪些课程?是否出现了中高职课程重复的情况?(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部分核心课程内容衔接是否合理;基础文化课衔接是否合理。(4)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校考取了什么职业资格证?

二、调研数据分析

在 8 所中高职院校中发放问卷。在学生中发放问卷 396 份,回收问卷 381 份,问卷回收率为 96.2%;在老师中发放问卷 89 份,回收问卷 83 份,问卷回收率为 93.2%。

(一)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数据分析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进行专业课程开发时,摆在首位的是要做好人才培養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依据。针对专业教师做的关于此项的调查结果如图 1 所示:

从专业教师的调查问卷结果中,我们发现,尚有部分教师不充分了解人才培养目标,这对开发中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衔接课程体系非常不利。

(二)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课程是开展教学的依据,专业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1.关于课程的设置是否进行过调研和论证。课程的设置要经过调研和论证的环节,这对中职升高职的“2+3”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在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的问卷中,问及“对‘2+3的高职生,你们在制定课程设置的时候是否开展过调研论证”这个问题上,50% 的老师反映没有,30% 的老师不清楚是否论证过,20% 的老师说进行过调研。有关此项调查的结果如图 2 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课程设置还存在调研和认证不足的问题,这反映出“2+3”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性,值得深思。

2.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认知方面。当“2+3”学生踏入高职学院时,若能知道这三年内的课程安排,那么对他们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涯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在问卷中我们发现,只有 25% 的学生清楚这三年的安排,75% 的学生很迷茫,根本不清楚三年有什么课程。

3.在课程设置的重复性方面。中职和高职的衔接,肯定会出现部分课程重复,如果重复度过高,那么就会影响衔接的效果。在收集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有 85% 的学生反映课程重复过多,有 90% 的学生认为中职和高职学校有必要一起进行课程对接(具体数据如图 3 所示)。由此可以看出,这些都是中高职衔接学生真实的诉求。

4.课程的执行力度方面。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原则上,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都应该按照课程设置来进行。但是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到,由于“2+3”的学生与高中直接升专科的学生基础不一样,给“2+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 20% 的老师反映可以按照计划执行;38% 的老师反映,未能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如图 4 所示)。从调查得到的数据反映出,中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衔接存在课程的执行力度不足的现状。

5.课程内容衔接情况分析。学生在中职和高职就读期间,都安排了部分相同的课程,如果在不同阶段仍然安排同样的课程的授课内容,那么就会出现课程内容衔接不合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效果,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很大的影响。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 62% 的学生对衔接的内容满意,有 38% 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对于课程内容重复的部分,从教师的处理方式可以看出,有 48% 的老师会继续讲一遍,有 42% 的老师会将内容简单讲解一遍,有 10% 的老师直接将内容跳过。具体数据如图 5 所示。endprint

(三)职业资格证衔接情况分析

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问卷结果中,我们发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中职学校就读期间已经获得中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操作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升入高职后,在对待数控专业职业资格证方面,有 32% 的受访学生表示希望考取更高一级的职业资格证,有 38% 的学生表示想考取本专业其他职业资格证,有 22% 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学校会安排考取什么职业资格证,有 8% 的学生没有进一步考取职业资格证的意愿。

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经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发现目前广西中高职衔接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存在四个突出问题。

(一)中高职两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决定因素,是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也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是学校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教材选用等方面的指南。

从 4 所高职学院和 4 所中职学校的问卷调查结果(如表 1 所示)来看,各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近,但皆存在定位不够准确的问题,没有体现出中高职两个不同阶段的特点。

为此,我们在进行中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衔接过程中,应该制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如图 6 所示)。

(二)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重复

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一个合理的课程设置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会直接影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效果。为此,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课程设置和内容设置的问题。

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暴露出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设置出现重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中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各自对对方的课程设置情况并不了解,很多学校并未开展中高职衔接课程研讨,高职设置的课程还是按照原来高中升高职的那一套课程体系来进行,沿用旧的计划。在中职和高职的授课安排中出现数量较多的相同课程,这对“2+3”的高职学生来说,重复课程过多,影响他们学习积极性。

2.教学内容出现重复。由于课程设置重复,因此教学内容也存在重复的现象。中高职学校因未对衔接的相关课程进行课程标准论证,仍然沿用旧的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中职学校按照自己的一套来上课,高职学校按照自己的一套来上课,互不相干。高职教师针对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有 48% 的老师会继续讲一遍,有 42% 的老师会将内容简单讲解一遍,有 10% 的老师直接将内容跳过。总体来说,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对重复的内容不感兴趣,在上课过程中会不断地跟老师提出:我们这个课程的某某内容已经学过了,老师您给我们讲的东西我们都已经会了。这是我们课程衔接的失败之处。

(三)对课程体系的执行力度不一

每个专业都会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标准。专业教学标准是经过多方调研和系统化的专家论证后提出的,是教学开展的依据,它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之中。一般来说,方案执行期应该是 3-5 年。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标准的执行应该严格,但是在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的执行过程中,出现如下几种情况:

1.未严格按照方案认真执行;

2.出现随意修改课程进程安排;

3.出现擅自增加或减少课程的情况。

以上三种情况,在“2+3”的高职专业班级尤为明显。

一般来说,课程的微调是允许的,但是并不是说可以随意调整和修改课程。课程的调整、修改要有一个科学的流程,需要经过学校论证和审批,以确保课程调整的合理性。如果不经过论证和审批,随意更改课程,那么就将有悖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初衷。

(四)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不畅

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对应考取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确保其专业发展的延续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就读中职期间,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都会要求学生考取普通工种的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如普通车工、普通铣工、钳工等中级证书),也会要求学生考取数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如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等中级证书)。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院后,从人才培养的层次出发,在高职学院期间应该考取与其层次相互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然而,在笔者所调研的学校中发现,中职和高职要求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是相同的,学生并没有能够在高职学院考取更高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考取其他技能方向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是职业资格证衔接不畅的一种现状,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1.学生并未达到获取高一级职业资格证的时间年限,学生不能在高职期间考取相应的证书。

2.考取高一級的资格证所需要的费用比上一级的费用要高,学校的成本增加,学校并不愿意和支持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四、衔接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少教育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

中高职教育应树立服务经济发展的思想,要能够及时、有效地按照经济发展的要求,提供相关的教育;要紧跟劳动市场连在一起,根据社会和职业岗位需要,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持续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素养。

当前,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高职的衔接需做到的是教学标准、课程设置、考核标准等的衔接统一。在 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的第 18-22 条指出:“加强保障,营造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统筹规划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经费保障机制;重视分类指导,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协调发展环境。”endprint

国家教育部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中高职衔接进行顶层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确保在政策层面、管理机制、衔接策略等方面给予规定和引导,可以促使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的衔接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国内已经有湖北、湖南等多个省制定了相关的中高职衔接的政策和方案。例如,湖北省制定了《湖北省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湖南省制定了《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建设方案》,这些省的政策文件都值得我们广西去借鉴和学习。

(二)中高职衔接流于形式

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广西在 2011 年确定了 30 所高校作为“2+3”形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主办学校,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区内“2+3”中职对口升高职的招生人数逐年提升。

近年来,区内有资格开展“2+3”招生的高职学院与中职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深层次合作。在合作协议中一般都有“优先推荐就读该学院、联合制定教学计划、联合开发教材、联合培养师资队伍”等条款,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中高职院校双方都还只是停留在中职为高职输送学生的层面上,在落实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和教材开发等方面工作的时候,双方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其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

1.衔接工作在学校层面是支持的,但是只是在形式上的支持,很多学校未能以文件的形式将工作落实到实处,没有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给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这是造成衔接流于形式的原因之一。

2.中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计划、联合开发教材、联合培养师资队伍工作,需要双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科研、技能大赛、班主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比较繁重,真正能让教师用到课程改革、教材开发等工作上的时间少之又少,相关人员未能有足够时间去参与此项工作,这也是造成衔接流于形式的原因之一。

(三)课程体系衔接未能落地生根

随着广西在“2+3”政策上的支持,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已经建成,“2+3”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也在逐年上升。这部分学生在中职阶段已经接受一定程度的职业教育,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针对中职升高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高职的课程应该如何来设置呢?这都需要中高职学校双方坐下来讨论的问题。众所周知,虽然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都是依据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来制定,但是各个学校又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我们看到,目前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在制定课程的时候还是各自为政,仍然沿用原来旧的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这使得课程体系衔接不上,不能落地生根。我们仔细分析发现,其根源在于各个学校并未真正投入精力去完成课程体系衔接的工作。原因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着较为复杂的流程,需要经过调研、研讨、论证等环节,需要很多的人力,需要大量的经费去支持,这是比较难办到的事情。

要想使课程体系衔接好,中高职双方需要投入相应人力和财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将“2+3”的课程衔接起来成为一个系统的体系,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四)课程开发路径不清

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引入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 CBE 等职业教育模式,为课程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育部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文件中提出:“创新教育内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我们分析发现,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许多内容实用性不高,难度比较大,一般的中高职院校对这样的知识难以接受,这些内容也难以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造成这种原因,是因为学校对课程改革和开发的路径仍然不清晰,专业工作岗位找不准、对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不准确、对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不清晰、课程设置仍然沿用学科的框架、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关联度低,等等。

由此可见,厘清课程开发的路径搞好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关键,是学校要确立课程开发的研究意识,将课程开发的过程抓好,开发出衔接顺畅的课程体系。近年来,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在课程改革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各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都在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以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为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注入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马家孟,梁艳娟.浅谈数控专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J].装备制造技术,2014(1)

[2]何荣誉,单武雄,白长城.面向岗位能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究——以数控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2)

[3]庞 浩.基于“3+2”培养模式的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J].职教通讯,2014(12)

[4]祝士明,刘建花.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几个关键问题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16)

[5]张 欣,张春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11)

[6]王宝刚,鞠加彬,孔凡坤.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通讯,2013(33)

[7]李 航,杨文通.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关键课程衔接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6)

[8]高 淼,范有雄.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11)

[9]路大勇,張艳杰.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之衔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2)

[10]司开妹.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探索研究——以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5(5)

[11]许笑平.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12]荆瑞红.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2015(10)

【作者简介】李健龙(1980— ),男,广西南宁人,在职研究生学历,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务科任教务科副科长兼继续教育部主任,高级讲师,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数控技术应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卞晓艳(1982— ),女,江苏人,研究生学历,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助理讲师;李 斌(1975— ),女,广西南宁人,研究生学历,广西机电工程学校讲师。

(责编 卢建龙)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