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管理模式调查分析及创新研究

2018-01-23糜莉向玉萍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管理模式高职院校

糜莉 向玉萍

[摘要]本文就大学生专业社团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进而发现大学生专业社团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此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学生专业社团管理模式,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4-004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4.02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近些年,涉及大学生专业社团管理方面的调查研究越来越多,也出现了很多研究成果,例如学生服务意识的如何养成、宏观建设与微观建设如何结合、社团制度体系如何完善、学生专业社团可持续发展和学生专业社团的社会化等,虽然研究結果越来越多但仍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社团工作的模板化,组织僵硬,重在办事了事,其真正的价值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在高职院校专业社团指导体系上的研究也只是基于理论层面,具体的实用性也无法在指导体系上得以展现,再者在传统教育模式以及思想理念的基础上对于社团的评估也在大思想的条框下显得模式化,没有足够的重视与肯定。学生专业社团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及专业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社团管理的研究有利于凸显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的特点和功能作用,科学地使用管理方法,发挥学生专业社团的职业教育功能,增强学生专业认知,深化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推动大学生向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

一、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专业社团体制不健全。专业社团管理体制不健全且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专业社团附庸在团总支的管理,而团总支则依靠社团的管理层来间接指导学生工作,有些时候社团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无法直接及时的反馈给团总支,因而对于学生专业社团也缺乏了指导力度,导致了管理体制松散不完善。

(二)专业社团发展不平衡。由学生的喜乐决定参与社团的类别,在我校大学生专业社团联合会注册并在运行中的学生专业社团共有50多个,都是根据各院系各专业进行注册成立,各学生专业社团之间会员数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导致后期的活动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专业社团定位不明确。高职院校专业社团的活动由于受到经费、活动场所方面的制约,学习时间、社团活动时间以及精力上的冲突导致高职院校社团成员对于自身定位、延续和发展概念模糊。活动还不够专业化,还不能将所学专业知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四)专业社团内部不和谐。社团干部与社团成员所学专业存在差异,缺少情感上的交谈。部分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性、身处安逸环境以及个性的自由决定了学生不会完全服从社团活动管理,造成社团干部与社团成员之间的隔阂。

二、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所面临的问题

1.高职院校专业社团活动重视表现而不专注于本质。目前高职院校社团文化活动中,绝大多数的社团成员主要重视社团活动所带来的自我表现而不注重活动本身所带给学生的成长成才的意义,这使得专业社团发展偏离了其本身具有的含义,走进了“注重表现而不专注于本质”的怪圈。鉴于学生专业社团在服务学校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体现的专业性功能,在社团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社团活动过于追求场面的规模,活动参与的人数,活动响应的程度,活动举办所带来的影响及轰动效果,从而达到宣传或者炫耀的目的,给学生的感觉也只是视觉效果,忽视了活动本身存在的专业指导意义。高校社团活动其本身应具有一定的品味与标准,过多的社团人数会直接影响到社团稀缺资源的合理分配,不仅对于开展活动不利,而且会对社团本身与学生自身的发展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2.高职院校专业社团成员不够精简且资源受限。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活动承担着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教育重任,学生自我组织的课外文娱活动与高职院校专业社团活动内容上还是存在差异性。社团规模所带来的荣誉感使得社团在接纳新成员的时候从来不以个人素养作为基本的招收准则,来者不拒的招收新成员模式造成了高职院校社团成员虽然多但素质低,更为严重的是导致社团规模冗重,开展活动呆板。

3.高职院校社团数量多且组织结构相似无特色。部分大学生狭隘的认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否丰富多彩是由高职院校社团数量的多与少决定的,这也是导致高校专业社团无法形成特定管理模式的因素。另外,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时间尚短且经验不足,导致高职院校在社团的类别建立、制度制定、价值观念、管理模式、活动形式和经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高职院校刻意的追求其规模数会给高职院校专业社团文化成为快餐式的速食文化,不具备代表性。一味的传承举办老一辈专业社团留下来的社团活动,使得整个的社团在重复工作,没有创新的项目来刺激社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社团活动成为一具空架子,有时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在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降低了专业社团活动的吸引力。

(二)高校社团管理缺失产生的原因

从各高校学生专业社团的发展看,专业社团管理模式的不合理使得各校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良莠不齐。管理机制好的专业社团其组织结构合理,专业社团活动多姿多彩,活动举办灵活新颖,学生参与度、满意度高。社团管理机制较差的高校社团情况则不尽如人意,社团管理的不规范导致专业社团发展的不规范、发展的不平衡,活动的举办丧失意义,活动的质量较差,发展过程波澜起伏,摇摆不定,而造成这种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发展参差不齐的原因主要就是高校社团发展缺少一个高效实用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陈旧或者缺失的情况下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社团存在的价值意义不能够认同甚至否定;导致各高校以及学生不能够认真对待、重视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不能够在基本的物资与经费上支持学生社团健康健全的发展;导致各高校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社团的发展,指导力度大打折扣,各高校无法集中注意力培养专门管理社团的组织干部,无法健全完整的激励机制来刺激学生的自我发展,无法找到管理学生社团的重心,无法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以扶持对学校专业技能培养有较大帮助的专业社团。endprint

三、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系植物组织培养协会作为首个创新型社团管理模式示范社团。以此示范逐渐将我们的管理模式推广到其他专业社团的运营中

(一)建立系部专业社团指导教师小组。按照指定的聘任方案聘请系部高职称、高学历专业教师担任专业社团指导教师,加强指导教师对于专业社团发展的方向性作用。社团指导教师须按要求完成《园林园艺系社团指导教师日常工作登记表》的填写;定期开展社团专业培训指导工作;每学期组织学生专业社团开展符合其专业特点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各類活动4次以上。系团总支根据社团指导老师提供的《园林园艺系社团指导教师日常工作登记表》的内容折算工作量报送学校。

(二)加强学生的自我主导意识。将社团的内容从兴趣爱好向专业导向转变,使学生认识到专业社团对专业兴趣培养、专业知识认知方面重要性。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专业社团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理解度。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协会这一重点专业社团的打造,选拔优秀成员参加全国全省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比赛植物组织培养组大赛,继而形成梯队式比赛人员选拔模式,先后有10多名学生获得全国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比赛植物组织培养组二等奖,江苏省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比赛植物组织培养组一等奖,形成专业社团的良性梯队发展。

(三)加强对外的学习与演练。社团的活动不能仅限于简单的校园生活,其实参加专业社团,不仅能使得学生更加了解所学专业的社会需要,还有可能创造新的供求关系,有利于学生有目标的,成功的跨入社会,比如植物组织培养协会与泰州市新胜社区、泰州市凤凰小学对接,定期去参加专业实践,将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既加深了学生的专业认识,也提高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四)社团活动与学以致用相结合。不同的专业定期开展专业社团活动将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团队体验、社会体验。学以致用的主要目的是不希望参加专业社团的成员只是抱着玩玩,参与参与的消极心态。要能够学到专业内容,能够展示专业学习成果,因此每年举办一次专业社团成果展,让学生从成果展中提升专业兴趣,也提高了同专业的满意度与美誉度。植物组织培养协会的部分成员经过长期的社团活动,培养了专业技能,一毕业就被专门的组培公司挖走,年薪10万多。

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管理模式地创新研究

(一)以尊重学生自主权,创建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管理模式的新理念。不全面的学生素质培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培养方式的不健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下教育方式的不健全,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将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与个性培养的统筹兼顾发展。在尊重其主观意识的基础上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用切实可行的办法激励学生去实现目标,先定个小目标,付诸行动,取得成果,激发潜能。

(二)将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创新管理基于专业、法制的磐石之上。伴随着高职院校社团规模不断地发展壮大,不但学生专业社团的管理模式需要创新,作为管理学生专业社团的指导教师队伍也要更新换代。指导教师的专业化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专业社团产生一些积极正面的影响。对于指导老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结构优化、指导教师队伍人员的政治思想学习,心理学学习,教育方式学习、人员的进修等方式来提升。采取绩效考核体系,对应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学生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

(三)以经济、教育、就业创业、学生专业社团、社团管理相结合,寻求这几个方面的切合点,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总的来说在高职院校教育重视专业技能的背景下,让学生通过专业社团活动以及参与专业社团的管理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素质,将专业学习、创新创业作为社团发展的动力,全面营造文明向上、健康快乐、专业突出的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管理模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管理模式高职院校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