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变奏曲式分类及其特征

2018-01-23

黄河之声 2018年14期
关键词:变奏曲织体曲式

牟 乔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在音乐作品中,变奏曲式兼有曲式结构与音乐体裁的双重意义(这一点与回旋曲式相似)。作为独立的曲式结构,往往直接在标题中显示出来,如柴可夫斯基的《F大调钢琴变奏曲》Op.19等;有些变奏曲式则可能使用其他体裁名称,如舒曼的《交响练习曲》Op.13等;变奏曲式也常常作为大型套曲的独立乐章,在某些情况下,变奏曲式甚至可能成为大型曲式结构中的次级结构。

一、固定低音旋律变奏

固定低音变奏与固定音型变奏的差别仅在于主题的长度与结构特点上。固定低音较长一些,一般不短于乐句规模,比固定音型变奏更富有旋律感,主题形象更完整一些,常有较明确的终止式,结束在主和弦或属和弦上。因其结构已经符合句读划分的规模,所以上方声部与固定低音的结构划分往往一致。但这种结构划分的一致又往往与声部发展的交叠共同存在,使音乐具有了更好的连贯性。

固定低音变奏在音乐作品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帕萨卡里亚和恰空。《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的解释是:帕萨卡里亚与恰空两者的曲式几乎无法区别,都是三拍子庄严缓慢的舞曲,音乐都建立在固定低音上。有些这样的作品固定低音转到上面的声部,另一些作品中实际虽无固定低音,音乐却分成许多短而类似在固定低音上写成的乐段。巴洛克音乐时期的吕利、同时期及稍晚的作曲家们常用这种形式的乐章结束歌剧。巴赫写的恰空舞曲举世闻名,贝多芬c小调32首钢琴变奏曲、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终乐章等都使用这类曲式。固定低音变奏作为一种古变奏曲式,18世纪后期以后,主要作为大型曲式的一个部分使用。

到19世纪后期,只留下固定低音的概念,其他方面(甚至节拍、速度等)均可变化。此,大部分作曲家创作固定低音变奏曲时容易联系到三拍子。

二、固定高音旋律变奏

固定高音旋律变奏大多见于声乐作品,尤其是分节歌。比如,在为声乐作品配钢琴伴奏|时,经常会遇到一段旋律与多段歌词组合的情况,如果全部使用同样的伴奏织体、同样的和声配置,往往会使伴奏显得单调乏味。实践中,往往通过变奏手法在不变的旋律中寻求音乐的对比与变化,这个变化的主要依据就是歌词内容。通过织体的选择与变换,配合歌词表达不同的:意境、形象和音乐性格。声乐作品中的固定高音旋律变奏往往不作为独立体裁分析,仅仅是音乐发展的一种手法。

固定高音旋律变奏也可见于器乐作品中。如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著名《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第1乐章。该乐章为奏鸣曲式,中间的展开部由插部和展开部分组合而成。插部以固定高音旋律变奏的写法描述了入侵德寇的法西斯形象,由一个新的主题与11个变奏组成,变奏主要体现在配器、织体与力度的变化等方面。开始几乎听不到由小鼓奏出的若1隐若现的背景音乐,只能隐隐听到装了消音器的小号奏出的“入侵主题”。随着旋律的一次次变奏,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弦乐器组依次融入固定旋律的演奏中,配合着不断增强的鼓点声,各种打击乐器依次加入背景音乐,使紧张度也不断增强。尤其是在最后几个变奏中,音型机械地扩张,所有乐器的合奏,连两次变奏之间的连接部分都如风卷残云般狂泻而出,甚至将旋律都埋没了。整个变奏形象地描述了法西斯机器由远而近的入侵场景,是固定高音旋律变奏的写作的典范。

还有一类固定高音旋律变奏——和声变奏,主要在和声学课程中讲授。其实践意义更多地在于提高和声技术理论的应用能力。和声变奏可以变换和声材料,也可以变化和声的调性、调式或运用转调技术等。我们通常将这类变奏曲称为“和声变奏曲”。

三、装饰性变奏

装饰性变奏形成于18世纪,随着主调风格音乐的发展,变奏曲式的变奏手法更趋多元化,在固定旋律变奏的基础上,使音乐更富于变奏性、统一性、逻辑性及内部对比性的装饰性变奏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近现代主调风格音乐变奏曲式中应用最广泛、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结构形式。由此多方面揭示了主题的音乐形象及内涵。在主题与变奏的对比分析中,音乐陈述方法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旋律、和声、织体与结构等四个方面。

四、自由变奏

自由变奏也称为“性格变奏”,形成于19世纪初,发展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是严格变奏的进一步发展,极富创造性和个性化是其主要特征,并开始具有标题性。

自由变奏打破了严格变奏中的各种限制,变奏时引入更多的新因素,进一步强化了各个部分的对比性和相对独立性,主题旋律、规模、速度、节拍、和声布局、调式调性、结构、织体等各个方面都可能发生巨大变化,甚至整个变奏套曲只保留了主题的基本轮廓。自由变奏的主题与装饰性变奏的主题非常相似,变化主要在于变奏的“自由性”。

五、结语

当相对独立的曲式结构以变奏手法组合成更高一级的曲式结构时,通常称为“变奏曲式”,这也是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变奏曲式的主要特征。但从浪漫主义音乐开始,变奏曲式中其他音乐发展手法的比重增加了,呈示性与展开性的界限逐步淡化,如以大量展开性手法变化主题,各种音乐要素的对比性增强等,使变奏曲式的界定更具有广义性。

猜你喜欢

变奏曲织体曲式
河边的四季变奏曲
河边的四季变奏曲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心情变奏曲
边缘曲式所属范畴的判断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