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胡演奏中对曲目特色的表现
2018-01-23冯玉国温雪瑾
冯玉国 温雪瑾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一、不同地域风格中的二胡音乐特征
(一)陕西地域风格的二胡音乐
比如陕西地区的秦派二胡,都具有十分浓厚的陕西地域风格,经常用于为地方戏曲配乐,比如陕西关中地区的秦腔,演唱时多用二胡进行伴奏,乐曲富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以鲁日融创作的乐曲《秦腔主题随想曲》,就是根据秦腔改编而成,左手以“楼弦”、“欢音”以及“苦音”等演奏手法为主,使乐曲的旋律显得悲苦而深沉;右手采用擦弦的手法,增加了情绪表达的力度,以上种种都充分体现出二胡演奏的地域风格色彩。
(二)蒙古地区的二胡乐曲演奏
在蒙古族的音乐作品当中,长调与短调最能体现地域色彩。蒙古族二胡演奏往往苍凉粗犷,不仅展现了草原的辽阔,还体现了蒙古民族不同的风情。蒙古族民众热情奔放,率真淳朴,在其二胡音乐当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歌曲当中大量采用十六分音符及三度打音,并且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这些都是蒙古二胡乐曲独有的特征。比如刘长福改编创作的作品《草原新牧民》,运用二胡悠扬的旋律,展现出草原无边辽阔的景象,诉说牧民们对美丽景色的赞叹,以及对于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在作品当中,作曲家还根据乐曲需求加入独特的演奏技巧,通过模仿马头琴的声音,来描绘牧民们策马草原的热情奔放。
(三)河南中原风格的二胡演奏
河南省一带的地方戏曲,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原戏曲特色,比如作品《花木兰》、《游乡》等,都是许多观众所熟知的曲目。在演奏过程当中,采用板胡配乐,再适当加入滑音等演奏技法,使豫派胡琴演奏的乡村风味更加鲜明。而河南地区的二胡音乐,则主要采用版式结构,再配合完整的音乐程式,从而赋予乐曲更为鲜明的地域色彩,例如《河南小曲》,用二胡演奏的旋律带有浓郁的地域风情,充分表达了当地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采用“滑揉”等演奏手法,加重乐句的强音,让人听上去更为乐观风趣。同时配合作用大滑音、压揉以等演奏技巧,结合当地地方音乐,创造了甩弓这一演奏技法,上述方式都极大地增强了当地二胡音乐的地域风格。
二、二胡演奏中对不同风格二胡乐曲特色表现
(一)三秦风格的二胡乐曲
此类作品如关铭创作的作品《兰花花协奏曲》,苍凉深沉浑厚朴实,充分体现出秦晋高原的风格。在演奏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借鉴板胡的演奏技巧,以左手为例,要使用滑压、揉打等技巧,而右手弓矩时长时短,存在很大的变化,乐曲富有鲜明的三秦地域风味。例如二胡曲《红军哥哥回来了》,是由板胡独奏曲移植而成,富有浓厚的陕北风格,在表现技巧上借鉴了碗碗腔的风格,根据故事主线安排乐曲的结构,以多段联曲体为主。乐曲音域十分宽泛,在二胡音乐作品中十分少见。为充分体现乐曲的风格,在演奏的过程当中将“垫指压弦滑音”及运弓结合起来,不仅增强了滑音的效果,同时也使得塑造出的音乐形象更为生动,更能充分体现地域风格,从而更好地配合乐曲营造良好的意境。
(二)中原风格二胡曲面方
在各种地方戏剧中,除豫剧、越调等大剧种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表演形式,比如二夹弦、坠子等。不同的戏剧剧种,其行腔板式也有差异,同时具有的地方风情也不同。掌握不同风格的地方戏曲,了解其包含的中原特色,演奏时才能更加轻松自如。以《像北叙事曲》为例,即使是在中原戏曲中,其特色也十分鲜明。例如《河南小曲》这首作品,风格幽默诙谐,充分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精神面貌。演奏者必须要精准地把握作品情感的变化,才能通过演奏展现作品所具有的地域风情,在演奏过程当中,左手触弦的力度以及滑音的运用,与传统二胡演奏的技巧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刘明沉先生在板胡演奏上具有相当高的造诣,而板胡在河南一带颇为盛行,同时也是很多地方剧种最为主要的乐器,《河南小曲》中有着十分清晰的板胡演奏痕迹,作品当中连续使用了大量的滑音,然后配合压揉、扣揉、大滑音等多种演奏手法,再配合用弓,而上述方法都为运用二胡艺术展现地域风情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三)草原风格的二胡曲
此类风格的二胡乐曲作品数量较为丰富,比如曾寻的作品《拉骆驼》,刘长福的作品《草原新牧民》等。这一类作品的曲风都较为苍凉。演奏过程当中要充分体现弦外之音、韵外之致,从而为听众营造出“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意境。在演奏的过程中,为充分体现音乐形象的变化,展现独特的草原风情,除了要特别注意运弓的力度之外,还需要适当加入其他的演奏手法,比如在乐曲当中加入五度与三度颤音,正是模仿与借鉴马头琴的演奏技巧,演奏二胡乐曲的过程当中,适当借鉴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不仅能够对二胡演奏技巧进行创新,更有利于营造意境,展现不同地域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