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水谣》的美学分析

2018-01-23

黄河之声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个体性黄水黄河

茹 悦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美声作品《黄水谣》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美学观出发,从艺术的特征角度来分析如下:

一、形象性

马克思认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在《黄水谣》这首美声作品中,“黄河”其实是个自然力,被艺术家用美学的观念赋予了形象性的力量,开篇点题地提到“黄水奔流向东方”表现黄河的奔流不息、“水又急,浪又高”黄河的水急浪高、黄河的绵延不绝正是象征着我们中华儿女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高尚情操与高贵品质,借助黄河其实是在为中华民族而发声,但“奔腾叫啸,如虎狼”又从反面表现出当时日本对中华民族的摧残,在人们心中如虎狼一样可怕,简直是场噩梦。歌曲中“麦苗儿肥、豆花儿香”更是将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表现出抗日战争到来前,我们老百姓男耕女织,家家户户是一片祥和安逸的生活状态,没有压迫没有苦难,只有简单幸福的小日子。

二、情感性

文艺创作依靠于情感,以情感为表现内容和创作目的。结合《黄水谣》这部作品,歌曲的前半段色彩明丽,情绪上采用了明朗的抒情方式,但它是受过苦难的人们对失去家园的美好追思和怀念。后半部分,突然情绪大转变,与一开始的风和日丽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强烈的对比,这一部分情绪变得沉重而迟缓,使得听众在欣赏作品时也会心头一紧,感觉情感一下子开始压抑低沉无奈悲凉,情绪也变得悲愤痛苦,作曲家采用了艺术的情感性的处理方式,通过运用艺术中旋律加宽、速度变慢、力度加强的技术手段,孕育出了与先前完全不同的充满反抗与仇恨的主题情感。同一首作品,运用美学观念创造出了矛盾与对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表达。

三、个体性

情感悲伤的作品有很多,表现形式也有很多,此时个体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像一个事物存在就离不开个体的表现力,《黄水谣》通过“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的描写,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一种国仇家恨,我们不能看出这首作品是一个民族的悲伤,是国之殇!!!这种情感是国家与民族的,并不是男女之间的小情小爱不是花前月下不是可望而不可得。这就是一个作品的个体性,是这种独特性使得每个作品有了自己的生命与灵活,使得作品拥有了不可替代性,使得一些像《黄水谣》一样的作品因为它的时代特质被时代与历史被国家与人民铭记。但是,当环境变化后,个体也会随着变化,要与之和谐。或个体要随大局走,要随潮流走,要与时俱进。所以,通过个体的特色我们可以以此看出它所在的时期的特色及风格。《黄水谣》是一部具有抗日战争风格的作品,这是冼星海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代声乐作品的经典作——《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可以独立存在的混声合唱或女中音独唱歌曲。用歌谣式的三段体写成,它的音调朴素,平易动人。这首歌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抒情、亲切。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倾诉着人们在美丽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景象。第二部分:“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以它较低的音区。悲痛的音调、缓慢的速度,宽广而沉重的节奏,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我大好河山被敌寇践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义愤填膺的情绪和燃烧起来的仇恨怒火,这悲愤有力的控诉,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弦。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黄河奔腾依旧,而遭到破坏的人民生活,却呈现出一幅凄惨景象,歌声在平稳、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这首歌曲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成为一些专业团体和专业歌唱家的必备演出曲目。还曾被其它音乐形式所借用,是一首久唱不衰的声乐作品。从作品个体本身出发,我们就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作品风格特色,在演唱表演时也会有整体把握。

四、审美性

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不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而是在创作定稿前,在内心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基本的框架,无论是题材、内容、基本表现力、情感基调、艺术手法还是表达与韵文韵脚都会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这便是人们对艺术审美性的考究。这也是我们与动物的不同,蜜蜂在筑巢的时候一定不会在心中有任何的构思,但任何一个才艺平平技能再蹩脚的建筑师都会在修筑房子前在心中已经有了基本图纸。在《黄水谣》中,创作者通过“遭殃、凄凉、逃亡、家乡”这些词语并不是灵机一动的巧合,这不是一个偶然性,而是艺术家为了使作品拥有艺术性,而特意进行深思熟虑后形成的韵律韵脚。正是美学中的这个理论指导,使艺术家在创作文艺作品时,使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本身,作品的素材选自生活,但加入了艺术创作,正是这种艺术构思给予了人们“美”的体验,而不单单是平淡无奇、庸庸碌碌得去叙述。

猜你喜欢

个体性黄水黄河
论邓·司各脱个体性概念的形成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药三黄水类方治疗“黄水病”用药规律研究
理发店店主坚守24年的“约定”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伤科黄水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
海德格尔存在论源头新发现
个体化时代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