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婴幼儿巨大血管瘤合并卡梅综合征的手术配合
2018-01-23陈惠仪陈泓胡结敏
陈惠仪 陈泓 胡结敏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卡梅综合征(Kasabach-MerrittKMS)又称重症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和凝血因子消耗的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发生于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甚至是新生儿。其特点是巨大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和消耗性凝血障碍。患儿可因颅内或内脏器官出血而死亡,病死率高达30%~50%[1,2]。近年来,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发展,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的图像对血管瘤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价值[3]。我院曾成功手术治疗1例重症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患儿,现将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儿,女,5个月15天。因“左颈胸部巨大肿物4月余、气促半月”收入院。胸部CT平扫+增强+CTA,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拟诊为“左颈部、胸部巨大血管瘤(14.5 cm×9.8 cm);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入院第9天,完善各项手术检查,经糖皮质激素、输血治疗后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左颈肩、胸部巨大血管瘤切除术。术中输新鲜冰冻血浆600 mL,血浆冷沉淀10 u,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7 u,总补液量晶体780 mL,胶体200 mL。术后3天拔除引流管,予抗感染、止血、补液等营养支持,患儿于术后第18天病情好转出院。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评估与访视 参加术前讨论,评估术中注意事项。术前1天由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探视患儿,查阅病历,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同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向家长介绍手术治疗的重要性,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册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医护团队,增加治疗的信心。详细交代小儿术前禁食时间及注意事项,取得患儿家属配合。
2.1.2 手术间准备 控制手术室温度是避免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4]。小儿体温易受环境影响。因此,患儿进入手术间前调节好温、湿度,将温度控制在24~26℃,并保持恒温状态。
2.1.3 设备、用物和药物的准备 准备超声刀、Ligar sure血管闭合系统、单极、双极电凝、止血材料、抢救用物及药物。阿托品(0.05 mg/mL)、肾上腺素(0.1 mg/mL)、地塞米松。手术开始前各种设备保持开机状态。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
2.2.1.1 麻醉配合 手术日,护士接患儿并协助麻醉医师进行基础麻醉和气管插管。应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提高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建立深静脉通路,供术中快速输血、输液的需要。
2.2.1.2 术中保温措施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该手术预计时间>3 h,机体大量热量丢失,容易发生术中低体温[5]。使用电子液体加温仪输出端将液体加温至30~35℃,及时将备好的血制品复温,冲洗液预先放恒温箱加温至38℃。进行各项操作时尽量减少患儿身体暴露,棉被覆盖外露的四肢,特别是患儿头部,用柔软的方巾盖住,防止散热过多。及时撤走手术切口浸湿的敷料。
2.2.1.3 体位的护理 手术取右侧卧位。由于患儿皮肤嫩且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皮肤有瘀斑。在安置体位时注意动作轻柔,头部垫啫喱头圈,避免肩部和耳朵受压,骨盆为固定侧卧位姿势的重点。用一条宽约束带压过骨盆,两端分别系在床沿,骨盆两侧垫棉垫,约束带固定,以防术中体位的改变。泡沫减压贴垫于受压部位保护皮肤。
2.2.1.4 术中病情观察 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氧饱和度等。检查备血情况,术中分离瘤体时,囊内出血多,患儿血压下降前,遵医嘱立即加压输血。根据手术出血量,配合麻醉医师调节补液种类、补液量及速度。
2.2.2 器械护士配合 整理无菌器械台,除常规器械外,备血管外科手术器械(各种形状的血管阻断钳、血管吊带、无损伤血管镊、阻断带等)、血管缝线,准确传递。分离肿物靠近脊柱旁,准备双极电凝止血。手术医生进行分离瘤体与瘤床时,递上备好的肾上腺素盐水纱布包裹已分离的瘤体,控制创面渗血。完整切除肿瘤后,准备可溶止血纱、明胶海绵或强生速即止血纱局部压迫止血。配置1%聚多卡醇,配合医生行多点注射手术创面,避免术后可能残存病灶复发。
3 小结
婴幼儿巨大血管瘤合并卡梅综合征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和良好的根治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关键[6,7]。因为血小板消耗和凝血功能障碍,术中有可能出现致命性大出血的风险。同时婴幼儿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善,增加了护理难度。因此,术前手术护士需参与病例讨论,对手术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手术方案、手术流程。根据患儿的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手术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