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约而不凡的自治区志
——读《广西通志(1979-2005)》有感
2018-01-23王广才
王广才
(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有幸拜读《广西通志(1979—2005)》(以下简称《桂志》)①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1979—2005)·1(综合卷)[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6:3.,笔者颇受启发,这是志断限26年,全6册,与已知6部其他二轮省、自治区志比较②6部志书为:广东省志,断限21年,33册43卷;四川省志,断限19年,93卷;河南省志,断限22年,15卷;内蒙自治区志,贯通古今,76卷;宁夏自治区志,贯通古今,25卷;新疆自治区志,断限19年10卷.,属于卷数最少的一部志书。在未仔细研读、仅看版权页时,不免心生疑问:这么少册数,能把26年的区情记好吗?经细细品读之后,则感到《桂志》出手不凡——由博返约,简而有要,文约义精,严而有制,以小搏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区情大要尽在六卷之中,之前的疑惑便烟消云散。这里的繁简之作,笔者称其为总体意图和效果。本文就此切入谈7点感受。
一、繁简之功体现在谋篇布局上
这是体现总体意图和效果的基础工作。一部6卷本志书,对应26年地情,如何记述,不会不费苦心——得研究地情,得区分轻重,得安排位置,得一篇一章一节体现,其中起着纽带、网络、联结作用的非篇目框架莫属。《桂志》以大板块立卷,设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大事记附录6卷,类同志届所说的大编体结构,但又有所微调。其好处是在类间无大失衡、位序无大争议的情况下,在大类内有了更大的“加、减、乘、除”空间。减法、除法,解决的是压缩一般或“浓缩汁液”的问题,加法、乘法解决的是扩展深化的问题。在卷数不变的情况下,凭借“减除”方可为“加乘”提供必要的空间,达到简而有要的目的。如综合卷,由于卷名的改动和容量的总控,使所辖本身内容丰富、容易膨胀的建置政区、自然环境与资源、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5篇,既确保“基本”又不蔓延。其中的建置政区,仅统辖位置建置、区划调整、重要节点(1980、1999、2005三年状况)、区域界限,总量7.2万字,基本类项和要素皆收入囊中,已经达标(博观约取),尽管未置包括部分地理、经济、社会情况的市县概况,但这也无碍大局。其中的城乡建设,由于绕开了微观铺陈的误区,注重宏观布设和综括统揽,达到了宽而不滥、延(向下延伸)而不臃的效果。又如政治卷的人大、政协、军事,将人大权力行使、政协职责履行、涉武军事政治的下类,都升为章排列,加大了主体的权重,弱化了非主体的分量。民主党派、工商联的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也都在章下鱼贯排列。还如经济卷的类项,电力和能源、糖业、经济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属于广西特色,升格为篇,其他仍按性质多项归并,避免了随意“盖庙、添位、扩容”的问题。在经济类的农业篇中,除赋予管理章接收承包责任制、农业产业化发展任务外,还设置农业区划、资金投入与技术推广专章,以及在粮食、经济(作物)、水产、畜牧、林业、水利、农垦章下设置“总体水平”专节。由于有了这些专章或专节,再记水稻、甘蔗、水产、家畜等细类,着力简约就有了底数和底气。综合经济管理,在某设区市市志(简称《市志》)中,字数是47万字,此类不易出彩但普遍量大是个倾向性问题,而《桂志》虽属省级志书,但同一部类才15.3万字,比前述《市志》少31万字。整个经济部类,前述《市志》是246万字,而《桂志》188万字,比前者少58万字,少非缺漏,相反是少而精要,主线、要项、要素依然可见。又如大文化卷,依据实际,对小文化类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解析,分设公共文化、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管理、文学艺术、报业出版、广播电视5篇,让这些有了挥洒的空间。
二、繁简之功体现在综合概括上
某省作协副主席谈歌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当前修志有了变化,说志书字数渐多,页数变厚,有的状若砖头,内容却变得枯燥……事无巨细,一概记录在案①谈歌.探寻‘史记’与县志中间之路[N].光明日报,2011-01-02(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谈歌的一席话道出了一些志书臃肿而失精当的突出问题。这是逆耳之言,饱含深情,对于我们改进修志工作大有帮助。面对如此问题,就要做好“减肥瘦身”的工作。而加强综合概括,是达此目的的主要途径。只有加强综合概括,才能跳过把“横排竖写”视同“台账记述”之误区,有效解决当前志书(志稿)普遍存在的逐年或高密度隔年记述的问题,从这个方面“减肥消肿”。《桂志》由于有了规范机制,“挤水分、留干货”的工作显得颇具成效。书前设有题总述2.5万字,在简介基本地情的基础上,站在党委、政府的高度,纵向勾勒各业发展大要,述说转折节点和动因,起到了导读和助解的作用。卷下设有题概述,万字以内,着重总括类情(大类),钩玄提要。经济卷之首,不仅有卷下概述,还有专篇经济综述,涉事范围宽,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总体水平,行业经济水平及比较,经济结构,区域和海洋经济,经济合作,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字数达20.5万字。有了这个宽体的容量和到位的综述,就为之下的篇章节在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详主略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篇下设无题简述,加淡黄底色显现,两千字左右,从中微观层面概括行业情况。章下之述没有统一,当设则设,毋须则罢。
除“述”体的综合概括,大量的运用还是在节目实写这一层。如写水稻生产,把握上限、转折、下限,用792字加8行的一个表格,将上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稻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下限大面积推广水稻免耕抛秧等省工、高产栽培新技术的作用,生产过程中的三次升降,包括原因、峰值、措施、结果等,写得清清楚楚。又如写钢铁工业,钢、生铁、钢材逐年列表,反映1979—2005年广西钢铁工业产品产量,而正文则着眼上限前、1979、1985、1990、1994、1998、2005七个关键年分(时段),综述背景、需求、对策、业态、效果等。记各类具体的事物,如动物、植物、矿产等,数量、分布、演变这些最基本的要素,是《桂志》综合概括的稳定内容,并未像有的志书那样,想起什么记什么,甚至对动植物的数量、分布、演变想都没想到,仅拉一连串名字而已,信息含量和使用价值大受影响。像这样综括、简约、事丰、稳妥、清晰的记述,在《桂志》中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这大概与广西的修志传统有关。在历史上,广西就是修志先进省份之一。清嘉庆六年(1801年)编修的《广西通志》,曾受到过著名学者梁启超好评,称其为“省志楷模”。从笔者本次所见,看来广西好的修志“基因”得到了传承,又创造了新时代省志的楷模。
三、繁简之功体现在立足区域上
区域即自然与人工环境。志书内容,志届贤达曾俗称为“舞台、演员、剧目”。居地环境即为舞台,是演员演绎剧目的平台,是前提,是志书的开篇之作。广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全国唯一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这是区域特质和主要矛盾,影响或制约着其他地情。作者着眼于此,对大气环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广西建设、循环经济作为重点浓墨重彩。气候类在各地综合性志书中都不缺席,但《桂志》则“别有洞天”,除人皆有之的地面气候要素,还补录了主要天气系统、高空气候要素,这一补补出了宽阔的视野和学术价值。仅局限于地面气候要素,很难全面反映一省、一区(自治区)大气环境的变化与影响。事物之间固然都是有关联和影响的,但气候多维立体的联系和瞬息万变的影响则更为突出。大多志书不记天气系统、高空气候要素,或许担心空洞或越域而书,但《桂志》的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广西主要天气系统中的华南静止锋,1991—2005年,年均有44次影响广西;寒潮,1961—2005年广西出现59次,年均1.3次;西南暖低压,影响广西的年均15次;热带气旋,1961—2005年有235个影响广西。1991—2005年的高空气候要素,包括大气层高度、高空风、高空温度、高空湿度,也都是广西自身的情况,并未超出辖区。因此还是要像李铁映曾经告诫的那样:“把修志真正当成一门学问和学术来做”①李铁映.2001年12月20日,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J].2002(1).,许多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
《桂志》海洋为一章,下列8节,达1.6万字。之后三项各为一章,辖12节,达5.5万字。像这样的特异性、新载录,如此显眼和厚重的,在省级志书当中,目前过眼的似乎为首家。与相近省份相比,广西亦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水域等,但《桂志》同中求异,记山地着重带状或面状分布;记丘陵着重于形态上的切割碎片化;记台地着重于微波起伏而顶面齐平;记平原,着重于显示广西平原面积小、分布零散、罕有宽广冲积平原的特点。记动植物,除各地大同小异的特点外,还坚持“细节体现用心”的要义,立项细述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广西重点保护动植物、广西特有动植物。修志之人,时时处处揣摩和践行着述特彰异,那就可以说有着“匠人”的气质了。在自然部类,作者布置了6幅示意图,如平均气温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日照时数分布图、气候区划图、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各地积温示意图,借此达致形象生动与一图胜千言的双重功效。
四、繁简之功体现在内容编排上
(一)在民族融合上
《桂志》未设专篇记述市县概况,但设专篇(民族篇、语言篇)记述了民族状况,字数达27.6万字(其中民族篇12.7万字,语言篇14.9万字)。这是采取集中记述的方法实施的。在这两篇中,着重记述的是民族事务管理、族源、分布、各族语言、民族社会经济文化、民族互动等。其中又以寻根问祖、空间分布、语言特点、民族生活(包括社会、经济、文化3个方面)为重点,总量有23.5万字,占两篇总字数的85.1%。通过这些文字,可让记述对象——壮、汉、瑶、苗等12个民族成员,强化存在感、自豪感、归属感。民族事务管理、语言工作管理、民族互动字数虽然不多,但综合到位,政策把握得当,让读者也清晰地看到国家民族政策和地方法规的结合,自治地方和民族乡的范围与演变,民族团结进步的举措与推动,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互动,限内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和谐生活的美好情景。在集中记述的同时,还注意到多形式、多维度的分散照应——卷首用14幅黑白或彩色照片,反映壮文教育、民族干部培养、民族节日庆典、民族体育活动、民族文化研究等;人口计划生育中,照顾到少数民族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统一战线中,专有民族工作;侨务中统摄华侨分布、归侨侨眷、依法护侨等9项内容;商业服务中专有民族贸易优惠政策;教育中专有少数民族教育;自然与社会科学中专有民族学研究、壮学瑶学研究、民族医药研究;群众文化中专有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卫生中专有民族民间医药;体育中专有少数民族体育;生产习俗中专有民族工艺等,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突出民族特色。
(二)在助残扶贫上
《桂志》置有残疾人事业篇、扶贫篇,亦属于两篇不凡之作。说其不凡,在于作者有敢于暴露“弱项”的魄力,“反向”问题正面记的能力,力图加以改变的定力。作者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是很到位的。残与贫密不可分,而这两者又与区域特点、历史过程相联系。立篇记好现状,让人看到的不仅是残疾人的状况,在视力、听力、多重残疾方面高于全国的比例,立法、规划、权益保障,康复就业,教育和文化生活;贫困的范围和人群,扶贫规划和政策,扶贫资金与物资,扶贫方式和项目等,还通过实体的记述冰释了人们对一些未见诸文字问题的联想和疑惑,明确了偏僻的疆域,在旧制度下,贫穷伤残难有改观,遗留下的只能是积弱积贫;新中国、新制度下才会有重大突破,而新时期妥处边邻关系,实行改革开放,才会有跨越式发展。从这个角度说,《桂志》作者是有政治意识和良好志德的。不论施政还是修志,只有以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补好短板,才能强化弱项,达到预期的目的。前述魄力,就是敢于正视问题,正视又在于解决矛盾。有的地方,发展经济粗放经营,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但因存有“报喜不报忧”心理,修志时,对作为基本国策的环境保护不敢放手记述,虽有涉及但轻描淡写。相比之下,谁家志书更益于存史和借鉴便一清二楚了。前述能力,就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认识和记述问题。残疾人状况、贫困范围和人口,占比不大,以写清楚为准,主要篇幅是助残扶贫法规政策有哪些,有何行动举措,取得的实际成效。经过党和政府的持续推动,各级组织的不懈努力,到2001—2005年的“十五”期间,全区17.8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到2005年,28个国定贫困县和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5年高于全自治区水平。广西的扶贫做法和效果,引起国家和国际社会关注。2005年,首期中国扶贫经验国际研修班在广西桂林举行,一批国家和地区派员参加,对广西扶贫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对《桂志》助残扶贫的真实记述,不论何人看了,只要有公正心、同情心,都会为之感动。
(三)在对外事务上
这是个重要转折点的选取和质变过程的写照,意义重大。1978年前,广西受自然、战争、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科技文化落后、“文化大革命”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本区经济、文化、社会均发展缓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广西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拨乱反正,调整整顿,改革开放,各行各业进入快车道。选取对外事务,包括经济的、文化的,全向反映开发开放,可以彰显出整体特色,并由整体特色带出系列亮点,是个由特色方面透视大势大趋的好招数。作者坚持主辅相间,以经济卷为重点,统揽国际区域合作,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外贸出口,境外会展,边境合作与贸易等。其他卷错位连缀,载录国际包括中国—东盟、中越合作交流、对外联谊、东南亚(东盟)研究、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对外交流宣传、参奥(奥运会)活动等。透过白纸黑字的浓缩,让人们实实在在地看到广西已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前沿枢纽,成为国家西南连接粤港澳以及泛珠三角、泛北部湾等多区域合作的国际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其战略地位和作用得到空前提升①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1979—2005)·3(经济卷)[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6:3.。从地情之要到志书之真再到认知之切,达到如此之效,确实令人十分敬佩。
五、繁简之功体现在章法技巧上
前述内容虽非专为,但已旁及到某些章法技巧,诸如综合概括、集分结合、联系照应、图文并举。这里限于篇幅和免于重复,另选几点加以评析。
(一)点面结合
如环境保护,在反映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等面上情况的同时,特别增加了循环经济典型模式选介,确定恭城、贵港、百色、东园家酒厂4个点,各用2000多字,并图文并茂地记录了4家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建设情况,让人从点上看到了该项事物的实际状况和深度。记一二三产业,都有面上情况和主要企业的结合,这就避免了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只见轮廓、不见个体”的偏颇。
(二)对照比较
图照有开篇和各卷章设置的彩色和黑白对比照,通过对比强化了时代和质地反差。文字方面,有各行各业断限前、上限时、转折点、下限时的纵向比较。横向上,全国性的比较,有包括水资源、红树林等自然要素的比较;有人口总量、残疾人口等人口要素的比较;有地区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行业经济水平等经济要素的比较;文化方面,有“十五”期间精品剧目获得佳绩、在全国实属罕见的比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比较等。
(三)剖解分析
采用此法益于将客观事物解析得更为透彻,使落在纸面的文字更为广泛而深切,更利于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果和规律,也有助于克服章学诚所言的“垣墉自守,详于门内,而不知门外”②章学诚.湖北通志凡例[A].仓修良.文史通义新编新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1014.的弊端。《桂志》小说部分,除介绍一定年份或时段文艺政策、小说创作的群体和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还剖解分析出了某些独特倾向,如指出1980—1991年,在创作上,呈现出艺术探索多元化发展,严肃文学、探索文学和通俗文学并存竞争的局面;在内容上,题材多样,主要表现对改革开放后各种社会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在形式上,艺术手法日趋丰富;在数量上,长篇小说和小说集不断问世,呈现出丰收景象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1979—2005)·4(文化卷)[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6:3.。再如星转斗移到1995年,指出此时探索性小说走入低谷,现实主义小说依为主流,题材拓宽,艺术进步,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和多样式的艺术特征。《桂志》的分析性记述,涉及范围宽泛,有天有地,有人有物等;实际成效显著,有分析联系的,有剖解因果的,还有透析规律的等。
(四)雅俗兼顾
《桂志》对戏剧的记述,突破某些志书仅记何时、何地、何剧、获何荣誉的简单写法,将笔触延伸到内涵当中。如记桂剧《泥马泪》,指出其从内容到形式对传统有较大突破,对人物的刻画跳出以往好坏相斗的窠臼,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剧中用女性群舞代表芦苇荡,用“群马”狂奔外化人物内心,用统一的服装代表没有人格的群盲等,都是传统戏曲所不曾见过的④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1979—2005)·4(文化卷)[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6:3.。像这样的记述,在文学艺术中随处可见,并非偶然现象。笔者认为,此类记述俗而不疏(粗疏),雅而不脱(脱俗),雅俗共赏,照顾到各层次读者的“口味”和需要,更重要的是于无声处将作者正向性提升大众欣赏水平的意识导出来了,让人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