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兵法》与廉政建设

2018-01-23王廷文

孙子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法令孙子兵法孙子

王廷文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为后人留下的一部不朽的军事巨著。2500年来,《孙子兵法》代代相传,为无数的军事家、政治家所尊崇,被誉为“兵经”“兵学鼻祖”“百世谈兵之祖”,倍加推崇。今天,《孙子兵法》更加受到重视,除了军事领域的应用,还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商业营销、体育竞技等和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诸多领域。同样,《孙子兵法》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管理思想等,也可用于指导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

《孙子兵法》共13篇,6000余字,“廉”字在文中只出现过一次。《孙子兵法·九变篇》:“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按照古文的解释,句中“廉洁”二字与我们现代汉语的解释大相径庭。现代汉语的解释,“廉洁”是个褒义词,“廉”是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洁”是干干净净,没有污点。二字连用,常用来形容为官清廉、清白,不贪污受贿,不损公肥私。而《孙子兵法》句中“廉洁”的解释,则为“过分爱惜自己的名节”。“廉洁,可辱”是讲将领如果过分爱惜自己的名节、太重视名誉,反而会被敌人所利用,因受不了敌人的侮辱而落入敌人设下的圈套。古今汉语差异之大,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孙子兵法》博大精深,舍事而言理,是一门高深的军事哲学、谋略学和管理学,文中蕴含了丰富的廉政建设的思想。

一、《孙子兵法》“五事七计”从国家管理的层面上体现了法律法令至高无上、不容侵犯的思想

《孙子兵法·始计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这就是孙子的“五事”。孙子在《始计篇》的开始也是《孙子兵法》全文的开始,首先提出了对国家政治和军事起重大作用的五件大事。接着,孙子又提出探索战争胜负的七种情形,即所谓的“七计”。“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兵法》文中的“法”指的是“军法”。孙子对“法”的阐释为:“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即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管理和军需的掌管。孙子在这里仅仅列举了军法的三个主要方面,至于如何来遵从、如何来进行管理,站在战略的高度孙子没有讲。孙子只是告诫我们:“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这五个方面都是政治和军事活动中涉及全局的、战略的、最高的法则,熟悉并运用好才能获胜,否则胜利无从谈起。

《孙子兵法》里面讲的“法”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法”有区别,但其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军、严格管理等思想对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孙子兵法》中军法所包含的东西很多,凡是与军队的组建、供给、装备、训练等有关的一切事情,都属于军法管理的范畴。这与我们今天的行政管理、事业管理,以及纪委的纪检监督管理的范畴是十分相似的。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力推行依法治国,必须将“法”摆在首要位置。每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和组织原则、组织纪律,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法律法规和纪律原则来办事,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本保障。

二、《孙子兵法》“为将五德”从干部管理层面上体现了加强自律意识、执法必须严格的思想

《孙子兵法·始计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此被称为孙子的“为将五德”,是孙子关于挑选将才、选贤任能的五条标准,是对将领进行管理的五条原则,同时也是将领必须具备的五项基本素质。“智”是智谋、智慧;“信”是诚信、信用;“仁”是仁慈、仁爱;“勇”是勇敢、刚毅;“严”是严格、严明。孙子“为将五德”中的“严”是和“五事”中的“法”密切相关的,主要是指管理严格、执法严格、纪律严明。孙子站在战略的高度,指出必须加强军队中的纪律建设:“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孙子兵法·行军篇》军队中只有纪律严明了、制度健全了,兵士才能服从管理;军队中将领、各级官吏的纪律意识普遍提高了,军队才能建设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铁军。

西汉的司马迁是第一个给孙武立传的人,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司马迁详细叙述了“吴宫教战”孙武斩杀吴王的两个宠妃的故事。这充分说明孙武对军队法制建设、军法法令的重视程度,也说明了军法法令在军事活动中的极其重要性。如何实现政令畅通、依法治军,《孙子兵法·行军篇》讲,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第一是要制定和健全严格的法令政令和规章制度,第二是加强遵守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有人触犯法令政令,有违背规章制度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这正是今天我们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

三、《孙子兵法》“将听吾计”从组织原则的层面上体现了下级服从上级、干部要守纪律懂规矩的思想

《孙子兵法·始计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对这句话的解释,历来有许多种见解,都有一定的道理。孙子是一位伟大的军事战略家,正确理解这句话,还是应该从孙子的视角,站在宏观、全局的高度来解释。“将听吾计”就是讲军队的军事组织原则,也就是所谓的军纪。此句正确的解释为“下级将领听从上级统帅的计策(谋略、计划、指令、指示),让他们去执行任务指挥作战必定能够胜利,上级统帅就提拔重用他们;下级将领不听从上级统帅的计策,执行任务指挥作战必定失败,上级统帅就要果断地撤换他们”。一支军队,没有严明的军纪,就是涣散的,就形不成战斗力,也就谈不上战争取胜。相反,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才能无往不胜。而军纪最重要的,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是军队组织领导的一致性,是“下级必须绝对服从上级的指挥”。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而且必须学会守纪律、懂规矩,不能太任性。一切行动都要自觉遵守我们党的章程和各项组织原则,决不能自行其是,不受约束。干部任性不服管制,必然导致政令不畅,上级安排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而且还容易滋生腐败,危害社会,危害人民。所以,对于那些任性而为、不守纪律不懂规矩的干部,我们都应该按照《孙子兵法》的思想及时“去之”,坚决地把他们从干部队伍中清除出去。

除此,《孙子兵法》中还有许多与廉政建设有关或者是可以用于指导廉政建设的内容。如《孙子兵法·地形篇》讲到军有“六败”:“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乱”是军队六大败因之一,而造成“乱”的原因,一是将帅懦弱又无威严,二是将帅治军没有章法,三是官兵上下级关系混乱紧张,四是排兵布阵杂乱无章,这些“乱”象都与军队的组织纪律有关,都是军队不注重法令法规建设、组织纪律工作没有做好造成的恶果。此篇后面还有一段文字:“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对士卒厚待却不使用,溺爱却不教育,违法却不惩治,那就如同娇生惯养的子女,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廉政建设之如行政,犹法令军令之如军队,它们能有效地保证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和组织纪律性,是队伍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可靠保证。只有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强化纪律约束,惩治队伍中的腐败分子,才能实现政令畅通、高效高能,使我们的干部队伍素质极大提高,组织纪律性极大增强,达到或者超过《孙子兵法》所倡导的“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孙子兵法·九地篇》)的管理目标,最终将我们的队伍锻炼成为不须整饬就能注意戒备、不用强求就能完成任务、无须约束就能亲密团结、不待申令就会遵守纪律的钢铁之师。

猜你喜欢

法令孙子兵法孙子
《孙子兵法》组歌
乘风破浪的法令纹
孙子壵
瑞士:龙虾下锅前要无痛死亡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孙子垚
孙子垚
孙子
中世纪英格兰劳工法令的颁布、执行及其影响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