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Ⅱ、Ⅲ度损伤的效果

2018-01-22徐守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带线距骨内踝

徐守忠

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河北沧州 061400

研究显示,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关键在于对三角韧带进行有效修复,这能够促使患者术后功能更好更快恢复,将踝关节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在复位内侧踝穴难度较高的情况下,因为关节囊、韧带囊嵌插在关节内或者损伤了三角韧带,所以会对踝关节稳定进行影响,需要对韧带进行积极修复与重建[2]。该研究于2012年6月—2016年12月主要针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Ⅱ、Ⅲ度损伤治疗中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6月—2016年12月纳入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Ⅱ、Ⅲ度损伤患者中选取6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0例,平均年龄(38.21±4.26)岁,包括16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损伤原因分析:8例为扭伤,12例为车祸伤,10例为摔伤。对照组患者30例,平均年龄(38.05±4.12)岁,包括17例男患者,13例女患者,损伤原因分析:7例为扭伤,11例为车祸伤,12例为摔伤。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所有患者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临床对比要求。患者排除标准:单纯性踝关节骨折者;合并有内踝骨病或者距骨病者;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者;未合并三角韧带Ⅱ、Ⅲ度损伤者;单纯性踝关节骨折者。

1.2 方法

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对三角韧带采用带线锚钉进行修复与重建,对患者进行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接受手术治疗,在患者踝关节前内侧做出一个手术切口,对三角韧带进行探查,将带线锚钉置入距骨内,联合固定下胫腓或者内踝、外踝之后,对缝线和内翻位进行打结、固定处理,手术过程中要对复位结果进行透视观察。完成手术后,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采用石膏托对其进行固定,术后6周,可以适当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主动活动,术后12周,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常规性的物理治疗,或者指导其负重行走。

对照组:对患者做出一个常规的踝关节外侧手术切口,复位外踝骨折后,对其进行固定处理,理顺三角韧带断端之后,不对其进行修复,其它操作方法与对照组一样。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来对患者的踝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50分以下便表示踝关节恢复情况差。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与手术切口愈合情况通过CT检查与X线检查进行观察,对其患侧距骨倾斜角、内踝间隙进行测定。对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x ±s)和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患侧距骨倾斜角、内踝间隙、AOFAS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距骨倾斜角、内踝间隙均有所减小,AOFAS评分有所提高,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神经损伤、血管损伤与感染等并发症,手术切口属于一期愈合。观钉脱落、感染、内固定松动或者断裂等不良事件出现。

表1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x ±s)

3 讨论

临床上,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属于一种常见的骨科损伤。三角韧带处于踝关节内侧,能够对踝关节稳定进行有效维持,如果韧带恢复不良,则会促使踝关节不稳,患者也会有持续性疼痛出现[3]。通常情况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会对患者的踝穴稳定性进行影响,减少胫距接触面,促使局部应力处于集中状态,最终促使关节退行性病变出现。相对于传统的钢丝骨隧道缝合固定或者直接丝线缝合治疗法,带线锚钉修复具有创伤小这一显著优势,并且不需要再次通过手术将其取出,在操作上十分便捷、简单,能够将手术时间显著缩短[4]。其次,带线锚钉能够直接修复、重建三角韧带,将其生物力学关系均恢复,能够避免缝线、骨道建立等一系列繁琐过程,能够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与踝关节稳定进行有效促进。该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距骨倾斜角、内踝间隙均有所减小,AOFAS评分有所提高,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说明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治疗中的一应用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其次,患者三角韧带修复重建后,没有踝关节不稳、锚钉脱落、感染、内固定松动或者断裂等不良事件出现,这说明这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因为三角韧带具有特殊位置与解剖结构,在诊断上存在有较大难度,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要将相关检查积极完善,避免漏诊、误诊现象出现,如果患者内踝的前丘部出现较小的撕脱骨折块,则要考虑其是否为三角韧带损伤,手术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仔细探查,明确之后对其进行修补[5]。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Ⅱ、Ⅲ度损伤治疗中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1]高武长,王英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联合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的意义[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9):1255-1260.

[2]马伟松,王顺义,任东良等.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4):2740-2742,2746.

[3]聂诗鑫.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Ⅱ、Ⅲ度损伤的疗效[J].贵州医药,2017,41(4):390-391.

[4]胡伟男,崔海勇.带线锚钉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4):2147-2151.

[5]曹鹏,韩小平,王武,等.带线锚钉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修复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9):857-858,860.

猜你喜欢

带线距骨内踝
带线锚钉规避骺板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由从到主 按图索“迹” 点带线动 巧妙转化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距骨全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距后三角骨误诊为距骨后突骨折2例
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