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以“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为例
2018-01-22冯德广
○冯德广
课堂互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生本、生生之间进行的多元沟通。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中学习,体现学为中心的理念。诚然,数学交流是运用数学语言符号,让学生接受和表达数学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认识活动;也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通过多元互动,可以使交流走向成熟、全面、深刻,促进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一、师生互动,在“比较”中聚焦
新知的建构实质上就是对原有经验的加工和改造。因此,教学“用字母表示数”,首先要激活学生关于“具体的数”“具体的算式”的原有经验,然后对它们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形成新的认知。可是,由具体的数到抽象的数,由具体的算式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学生来说,这是非常抽象的,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应遵循有序和渐进的原则,设置衔接紧密的教学活动引导课堂互动,在不断的比较过程中,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过程。
本课教学中创设四个递进的“比较”活动情境,每一次比较师生都进行有目的的对话,前一次的对话又牵引出下一次的互动。让学生不断走向“最近发展区”,实现最“经济化”的跨越。
第一次比较:用(1×3)根小棒摆1个三角形,用(2×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纵向排列的算式,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师生对话,学生明白1、2、3……表示三角形的个数,1×3、2×3……三角形的个数乘3得到相应的小棒的根数。
第二次比较:继续这样想下去,一边想,一边列式。10秒钟后学生停笔,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多又快!看似简单重复地写算式,似乎多余,实际上提供了抽象概括的素材,推动学生在观察中聚焦、积蓄,由量变到质变,“创造”即将不知不觉地发生。
第三次比较:你能想出一个式子,把已经写出来的和没有写出来的式子都能包括进去吗?面对这样一个高度凝练的问题,学生的表达方法却丰富多彩:三角形的个数×3、无数×3、△×3、a×3、x×3等,学生从熟悉的不含字母的算式“创造”出含有文字、符号、字母的式子。教师根据这些式子,引发师生对话:这些式子中,你喜欢什么式子?含有字母的式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除了用这些字母,还可以用什么字母?在师生互动中,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变化的数,促使学生数学符号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第四次比较:a与1、2、3……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a×3与1×3、2×3、3×3……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字母可以表示任意个三角形,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摆任意三角形需要小棒的根数。但是,当三角形个数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时,所需小棒的根数也确定了,是一种特定的情况。
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提问、追问,字母表示的意义在学生“从多到一”的抽象概括中得到初步建立,慢慢理解了含有字母的式子具有“概括性”这一特点。
二、生本互动,在“反思”中成长
如何引导学生会读课本,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一旦学会阅读课本,读懂课本,以课本为蓝本按图索骥的自主学习就有了基础,也必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插上翅膀。当然,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独立主体,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观点充分表达,让个性充分释放,让课堂充分活跃起来,实现学生之间“兵教兵”“兵练兵”,最后达到“兵强兵”的自主学习的目的。因此,学生自己能看懂、读懂的,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与课本对话。
本课中,字母与数字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写环节,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初步交流。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内容:a×4和4×a通常可以写成4a;a×a可以写成a·a,也可以写成a2。a2读作a的平方。a与1相乘,一般写a。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个体与课本的交流犹如“蜻蜓点水”,没有过多地深入与展开。其次,细致交流。安排了两个练习:(1)改写或省略下面的式子。a×4、4×a、a×a、a×1。(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4×b、x×5、a×c、1×x、x×x。通过这几个式子的引导,学生纷纷又研读课本,寻找与之相关的信息,区别“改写”与“省略”这两个概念,目的性强,效率高。学生个体能看得懂的,学生之间能排疑解惑的,教师“适当地退出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交流习惯。最后,探究交流。安排了一组判断题:①a2可以写成2a。②6×6可以写成6·6。③b×c可以写成b·c,读作:b点c。④1×h可以写成h。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写是个难点,a的平方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容易把a2与2a混为一谈。合理利用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再次研读课本,并展开对比、分析和深入交流,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
学生“道不明的”,教师就引导学生沟通与交流,适当进行点拨和正确的分析。书上“看不到的”,学生看不透的,学生难以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引发学生逐步深入与文本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迸发思维的火花。
三、生生互动,在“解读”中拓展
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又表示关系,这是从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转变的一道难以跨越的“坎”。学生接受“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结果”已经是勉为其难了,对“表示关系”,学生感到困惑不解,更加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含有字母的式子与其对应表示的关系进行细致揣摩,准确解读,逐步加深理解情境中字母所表示数的意义。
本课中,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感悟“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我把教材上的题目进行改编和改进:
(1)800、x和y分别表示什么数量?这里能用x代替y吗?
(2)小华从家出发到小军家,已经行了一段路程,你能用式子表示剩下的路程吗?已经行驶了b米,剩下的路程是( )-( )。已经行驶了120米,剩下的路程是( )-( )。
(3)你能想出一个问题,然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吗?
通过交流,学生对字母认识的触角向更广阔的空间伸展,大大丰富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比如,同一字母在不同的情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在同一题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等。值得一提的是,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式子进行个性化的解释时,学生很感兴趣,生生之间各抒己见,精彩纷呈。有学生解释2y表示小丽往返学校的路程,也有学生解释2y表示小丽上午上学,当走到学校门口时发现学习用具忘记拿了,又回去拿,这次比平时多走的路程。在这些思维正迁移的影响下,更有甚者说出4y、2(x+y)及所表示的意义。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处,超越了预期目标,形成了“拓展点”和“超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