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内容及方法优化的探索
2018-01-22*
*
1.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2.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500
实验动物学在医学院校的教学、科研领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一门融合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兽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营养与应用、工程与环境以及多种生物学技术等多种基础学科发展而形成的实践性较强的新兴综合性边缘学科,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学科特色。随着实验动物学科的发展,其研究中应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进行标准化的动物实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标准化动物实验的应用在医学和畜牧兽医学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此外,在生物医学许多研究领域中的重大发现大多是来自动物实验[1]。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部和科学技术相关部门对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的高度重视,实验动物学已经逐渐成为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目前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针对校内外人员开展的实验动物学相关理论教学和动物实验技能培训方面课程,包含了学校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实验动物学必修课教学、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实验动物学必修课教学、非医学专业医学实验动物学选修课教学、医药常用疾病动物模型选修课教学、云南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教学五部分。通过分析日常教学、科研和技能培训中学生的教学反馈,以及日常工作中涉及到实验动物方面的相关咨询服务,总结不同层次的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需求,对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内容及方法优化进行初探,以供广大实验动物学科教学工作者参考。
1 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1.1 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现状 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主要以标准化的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而实验课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实验动物学必修课以及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课教学,而医学实验动物学选修课和医药常用疾病动物模型选修课则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动物实验操作课程设置较少,学生缺乏动物实验具体操作练习和科研实验体验,许多学生学习完实验动物学相关课程后,依然对动物实验基础操作技术、标准化实验动物饲养繁育技能不了解,无法独立完成实验动物相关科研实践操作,甚至在从事具体动物实验相关科研工作时常常遇到较大技术阻碍。
1.2 存在问题分析 医学院校讲授好实验动物学这门课程需要了解不同专业和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依据实验动物学课程的特殊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初步探讨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的教学规律,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实验动物学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交叉学科的优势,学以致用,灵活应对,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其在实验动物学相关科学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内容的安排
2.1 理论教学内容及侧重点 在实验动物学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往往发现学生缺乏对实验动物相关知识的了解,且实验动物学课程中理论课教学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生需要记忆的信息量大,但理论课学习的课时较少,课堂教学不能详细讲授所有知识点,因此,理论课教学内容不仅需要突出重点,还需要强调学科的实用性。对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来讲,首先,通过理论课堂讲授,要让学生理解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等概念,了解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运用,还需要学习实验动物福利保障措施等相关伦理知识以及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实验动物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其次,学生通过学习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微生物与寄生虫、遗传质量、饲料营养与应用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深刻认识从事动物实验相关科学研究时使用标准化实验动物进行标准化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外,让学生熟悉常用实验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应用,并了解常见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2 实验操作和实验案例教学 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涉及大量的实践操作,尤其与自身科研方向相关的动物实验操作技能,是医学生迫切需要学习并掌握的,但往往受到各种条件制约,动物实验课时稀缺,学生很难将所有实验技能都进行逐一操作练习。为强化学生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的学习,熟练掌握与运用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性别的鉴别、常用的给药方法、麻醉药的选择与实施、实验动物体液的采集和安乐死等常规动物实验操作方法,在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实验案例教学法,通过视频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技术的学习兴趣,还深化了实验动物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通过考察,在常规理论教学中融合实验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考核成绩有所提高,进而推测理论课堂教学中融合实验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以及宏观的掌握科研实验技术,还可以培养学生从事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思维能力。
2.3 整合课程,优化课程体系 实验动物学课程体系以一专多能为目标,让学生围绕实验动物学领域,掌握相应的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使之具有较强的科研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对于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来讲,根据实验动物学课程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课程设置,精心设计构建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采取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案例教学法,强化学生重点理论知识学习和了解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于医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和从业人员培训来讲,在实验动物学知识讲授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围绕理论课和实验技能操作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依据设计的问题或科研项目,在完成科研设计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具体问题、解决操作中突发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及团队合作的精神[2-3]。
3 教学方法探索
3.1 让学生认识实验动物学的重要性 实验动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基础,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已经愈发成熟[4],基本在所有生命科学领域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衡量一个国家生物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实验动物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相关研究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实验动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方法的正确选择与熟练程度,都会影响动物实验相关科研实验结果的客观与可靠。
3.2 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实验动物学教学和实验动物管理日常工作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对实验动物都很陌生,还有部分学生对实验动物有畏惧感。所以,在实验动物学的教学中应以着重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利用各类动物实验相关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立足够的动物实验教学场地,准备充足的实验仪器以及实验动物、试剂和耗材来满足学生动手操作,进而探索促进学生实验动物学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对实验动物学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而且遇到问题时教师适时给予学生一些鼓励、点拨、指导[5],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就会很愉快和轻松地记忆实验动物学知识,也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3 有效结合PBL教学法和TBL教学模式 实验动物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讲授可以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结合实验案例教学法,借助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将实验动物学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问题,学生自学结合课堂讨论,通过学生之间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能力。而动物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的教学采用实验案例教学法和TBL(Team-Based Learning)模式相结合,通过实验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对实验技术和动物手术过程有感性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动物实验常规基本操作技能的练习和运用,需要在实验动物相关福利和伦理学要求的指导下,结合TBL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建立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内容,设定一定的知识要点和学习目标,通过每一项动物实验的具体准备、实施和完成,让学生不断加深对实验动物解剖结构的了解,提高学生动物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此外,研究生实验小组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培养科研思维能力。
3.4 有效利用实验兴趣社团 实验兴趣社团[6]是大学生最初的科研平台,学生有效利用实验兴趣社团的条件和学校各类开放实验室的平台,着重培养各类实验技术的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科研兴趣的学生。实验动物学的操作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对实验动物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借助实验兴趣社团,进一步加深对实验动物学的了解和运用,为今后从事动物实验相关实验技术奠定基础,而且实验兴趣社团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促进学风建设,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术操作能力,拓展各类实验技能训练,为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奠定了牢固基础。
4 小结
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理论课程教学中融合实验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效果显著,学生以轻松和直观的方式来学习实验动物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关爱动物的和谐氛围,对于培养学生树立动物福利的理念和记忆实验动物学相关理论知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验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和技能培训过程中采用实验案例教学联合TBL教学模式,通过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动物实验操作技能及相关科研能力的学习,有效利用实验动物学和交叉学科的结合,促进学生将实验动物学知识与专业课程、实验课题研究相融合,突出专业特色,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在实验动物科学研究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以此推进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