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发展变化研究
2018-01-22孙振泽
孙振泽
河北中衡诚信律师事务所,河北 衡水 053000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规范行政法立法执法的基础性原则,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行政法立法和行政行为的实施。
一、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发展
(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
在我国行政法的初期研究中,受到苏联行政法研究影响,学者们普遍认为行政法基本原则与行政管理基本原则并无二致,行政法基本原则就是国家政府进行行政管理时遵循的原则。
(二)20世纪80年代末之后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
随着我国行政法研究的深入,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行政法观点进入我国学者视野。当时欧美行政法研究领域普遍认为行政法基本原则是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遵循的法律原则,也就是行政法治原则。我国学者在吸收了欧美国家行政法的一些观点的基础上,通过不懈努力,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法基本原则并被沿用,即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以及行政程序适当性原则。
然而,到了90年代末,学界对这一统一的原则体系产生了质疑,学者们主张构建新的行政法基本原则体系,一时间涌现出各种观点,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虽然学者们对行政法基本原则所持观点各有差异,但是学者们对依法行政的基本思路持赞同态度,行政法治型基本原则成为主流观点。
二、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发展变化特点
(一)行政控权与行政效率并重
由于我国在早期实行计划经济政策,行政公权力极度膨胀,在“行政万能”的时代自由、人权受到压制。所以,在恢复行政法研究之初,学界特别强调尊重保障人权,因此行政控权型基本原则应运而生。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行政效率被重视起来。由此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表现出行政控权和行政效率并重的特点。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行政法发展过程中,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领域有了一个可喜的转变,即学者们开始将纯理论性的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越来越注重行政法基本原则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指导作用。例如,为了体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赖保护原则地位得到提升。
(三)重视程序正义
在我们的法律体系中素有重视实体忽略程序的观念,在行政法研究早期,人们的程序观念较为薄弱,常常关注形式上的行政合法性而忽略了法律内容。近年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程序法治,学界形成了通过程序实现正义的共识,这对实现司法公正、促进司法创新有积极意义。
三、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发展变化成因
(一)法治观念的转变
观念是原则、制度的起点,因此法治观念的转变会带来原则、制度的发展变化。随着西方法治观念的涌入,人权、自由开始在人们心中植根萌芽,人们意识到“人治”的危险,依法行政原则逐渐在我国形成。
(二)法律制度的革新
法律制度是法律观念的物化形式,也是法律原则的拓展。在我国的法治化进程中,常出现法律移植等情况,法律制度的革新需要法律原则及时转变与之并行。因此,我国行政法的制度革新使行政法基本原则发展变化。
(三)经济飞速发展
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行政法观念受到苏联影响,以政治性原则、行政管理性原则作为我国当时的行政法基本原则。后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原有的行政法基本原则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因此行政控权原则以及依法行政应运而生,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四、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发展变化趋势
(一)我国确立行政法基本原则面临的困境
一方面,我国迫切需要建立起“有限政府”,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建立起一个自主社会,从而实现对国家公权力的限制,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形成。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还存在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医疗卫生服务不均衡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国家政府进行干预。因此,市场经济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以完成社会转型。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确定直接影响行政权的权利范围,确立适合社会发展的行政法基本原则有助于促进行政权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二)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发展方向
从形式法治转变为实质法治是我国行政法的发展方向,因此,追求实质正义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社会也处于转型期,行政职能迅速膨胀,很容易产生行政腐败等问题。因此,应确立正当程序原则,逐渐规范行政机关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步骤,可以防止职权滥用,同时有利于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
另一方面,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秩序的改变会影响社会利益格局,可能会出现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现象,确立比例原则,就是要求行政机关从行政相对人的利益视角出发开展工作。同时,确立信赖保护原则,对于保护公民权益、维持法律秩序十分重要。无论是比例原则还是信赖保护原则对于维护我国公民权利都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