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大潮托起“活力海西”

2018-01-22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德令哈海西州海西

一望无垠的瀚海戈壁,源自亘古的严酷自然环境,在曾经塑造了“柴达木精神”和“两路精神”的同时,也为柴达木人的精神家园注入了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秉性。

在四十年跋涉前行的改革开放之路上,这种秉性在融合到改革大潮后,显化成一种信念和力量,以潮涌拍岸之势,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辽阔大地席卷开来,产生了空前的活力。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增长正在从以往传统的靠拼土地、拼资源、拼劳动力向拼科技、拼质量、拼效益发生转变。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对曾经走过一段靠“吃资源饭”、生产方式粗放、发展不协调之路的海西州而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生产方式高端、健康可持续之路,唯有改革,才能打破束缚和制约;唯有改革,才能迸发活力率先“抢滩”。

经济社会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发展动力不足、发展约束条件尤其是资源环境约束条件日益严峻。海西州头顶上曾让人艳羡的“资源大州”光环正在淡化。而要筑起一条高质量发展全新之路,以此冲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瓶颈”,摆在海西面前的唯有改革创新一途。

一场旷日持久、事关海西发展的改革在浩海戈壁纵横展开。近年来,海西重点推进改革任务达290余项,其中承接中央和省上的改革178项,自主创新改革100多项。改革的活水润泽了戈壁上的枸杞、藜麦种植基地、养殖产业等特色农牧业,第三产业收获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激活效应。而作为一个“工业大州”,各项改革的强力推进,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核心“引擎”,在广布于八百里瀚海戈壁上的工业园区企业掀起了大潮巨澜,以空前迸发力托起柴达木工业巨轮劈波向前。

以盐湖化工业产业为核心,融合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金、新能源、特色轻工业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已见雏形。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全线打通,镁合金实现批量生产;1万吨碳酸锂填平补齐工程建成,启动“2+3”万吨碳酸锂项目;钾肥产业系统发挥护卫舰作用,成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实现了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零的突破,熔盐产品首批18000吨硝酸钾和1000吨硝酸钠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融入“一带一路”。

新能源产业,在转型发展中释放出耀眼光束,绿色发展在海西铺开生机勃勃的底色。仅在德令哈,这块在蒙古族语言意为“金色世界”的土地,在改革中焕发希望的活力。域内拥有发展新能源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年平均日照时间达3500小时以上,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达7000兆焦平方米;加之拥有大面积荒漠化土地资源,德令哈市西出口规划建设面积约466平方公里,可满足1万兆瓦以上光伏光热发电项目用地,东部蓄积乡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可满足2千兆瓦以上光热发电项目用地。此前“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自然资源条件,已然成为德令哈实现绿色发展的先天优势。

借改革创新活力,德令哈率先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并网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并且在熔盐储能等太阳能光热发电关键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百余项专利,在全国同行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中广核太阳能、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等光热项目和青海明阳公司等风电项目纷纷落户德令哈。业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光热材料制造、装备制造、产业支撑服务体系等光热风电系列产业链。

改革让循环发展开辟新境界,一项项富有创新意蕴的改革措施,带着活力和“热度”在海西大地深扎根须。改革的活力成为海西在新时代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

海西州强化顶层设计,以改革创新意识,精心绘制出举全州之力打造“五个千”产业集群路线图。建设千亿元锂产业集群,着力推动产业向下游延伸;构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者”基地和国家级零排放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构建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建成国家最大的金属镁及合金材料产业基地,打造国家重要的冶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产业基地;构建千万吨级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产业集群,形成千万吨级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产业规模;构建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推动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在海西异军突起。

“活力海西”无一不彰显出改革的能效。改革促进了发展,发展为整体经济社会释放了强大推力。2018年,海西州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全州脱贫攻坚走在了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列;推动柴达木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近3000亿元的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实施,青海西部的“绿色长城”正在筑起;“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营造了河清海晏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保证……

改革,唯有进行时,从无完成时。新时代赋予的改革使命和重任,在海西人今天的肩上,更在未来的脚下。

猜你喜欢

德令哈海西州海西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海西画法影响下的康雍乾珐琅彩瓷画新风
德令哈的雪
以青海省海西都兰蒙古族藏族自治县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为例的应对构思
德令哈的雪
今夜,我在德令哈
爱在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