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案3则有感

2018-01-22李晓莲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10期
关键词:梅核气证属鸡血藤

李晓莲

(山西省隰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山西 临汾 041300)

1 梅核气

患者,女,40岁,2016年12月5日就诊。主诉:自觉咽干,咽中如有物咽之不下,咯之不出10余日。曾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给予阿莫西林胶囊、清喉利咽颗粒口服4 d,无效。现饮食、睡眠皆可,舌尖略红,苔淡白,脉弦滑。中医诊断为梅核气(属郁证),证属气滞痰郁。治疗以疏肝理气,化痰软坚。方用半夏厚朴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法半夏12 g,厚朴10 g,茯苓10 g,柴胡5 g,香附12 g,郁金10 g,陈皮10 g,瓜蒌10 g,桔梗10 g,夏枯草15 g,玄参10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患者自诉服完第1剂即感咽部舒适,故服3剂后,按照原方又服2剂,服后即瘥。

体会:梅核气大多病程较长,诸多同道言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效果差,而此患者病程短,询问患者近期生气,故予半夏厚朴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半夏、厚朴、茯苓降逆化痰,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行气解郁,陈皮理气和中,瓜蒌宽胸理气化痰,桔梗利咽祛痰、引药上行,夏枯草、玄参清热散结。全方用药精专,故收效甚捷。

2 月经过少

患者,女,35岁,孕1产1,2014年4月10日就诊。主诉:月经量少1年多,经期1 d,或点滴即净,色暗红,有血块,伴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细弱。询问患者2年前月经正常,因备孕就诊于某医院调理身体,服20多剂汤剂,汤剂中含有大量阿胶,后又单服阿胶一段时间,患者随后发现月经量逐渐减少,有时1 d或点滴即净。中医诊断为月经过少,证属气虚血瘀。治以补气益肾,活血调经。方用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炙黄芪24 g,党参片10 g,炒白术10 g,当归10 g,陈皮10 g,川芎6 g,鸡血藤18 g,香附10 g,川牛膝10 g,川续断片10 g,炒山药10 g,炙甘草5 g。每日1剂,水煎服,每于经前1周服药。于2014年9月12日复诊,自诉经前有时服3剂,有时服5剂,现经期3~5 d,经量正常,无任何不适,准备怀孕。询问其丈夫精液常规正常,但工作压力大,告知其丈夫口服五子衍宗丸。1年后,分娩一健康男婴。

体会:笔者认为服阿胶应辨有无血瘀,月经量多少。阿胶养血止血,如无血瘀,且月经量多者可以服用。但现在的年轻人多缺乏锻炼,生活不规律,又喜冷饮,大多数人月经有血瘀现象,服用阿胶后,会加重血瘀,导致经行不畅。此医案即是此理。患者辨证为气虚血瘀,方中炙黄芪、党参、炒白术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川芎、香附理气活血,牛膝、川续断片、山药有补肾之功,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陈皮和中,炙甘草调和诸药。

3 不孕症

患者,女,27岁,2013年9月3日就诊。自诉婚后2年未避孕而未怀孕,月经周期40~60 d,经期5~6 d,色暗红。丈夫精液常规正常。患者2年来常感疲劳乏力,腰酸,睡眠差,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饮冷不舒,舌淡苔白,脉沉弱。中医诊断为原发性不孕、月经后期、不寐,证属气血不足兼肾虚。治以补气养血温肾。方用归脾汤加减。处方:当归10 g,炙黄芪30 g,炒白术10 g,党参片10 g,茯苓10 g,炒酸枣仁(捣烂)18 g,远志10 g,木香10 g,合欢皮10 g,炒山药15 g,川续断片10 g,杜仲10 g,炙甘草5 g,生姜2片,大枣3枚为引。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患者服上方10剂后,睡眠正常,故上方去炒酸枣仁、远志、合欢皮、木香、山药,加鸡血藤15 g,香附10 g,炒小茴香8 g,菟丝子10 g,乌药10 g。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于月经第25日开始服用,服用5剂。三诊:服二诊方15剂后,月经周期30~32 d,经期4~6 d,无其他不适,舌脉正常。2个月后成功怀孕。

体会:患者体形消瘦,长期饮食少。在母亲去世后半年开始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持续1年余。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兼肾虚,与不寐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继而导致月经后期、不孕。所以首先治疗不寐,给予归脾汤加炒山药、川续断片、杜仲补肾,合欢皮安神解郁。睡眠正常后,再调经,加鸡血藤行血补血,香附理气调经,菟丝子、炒小茴香、乌药温肾祛寒理气。全方药证相合,标本兼治,故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梅核气证属鸡血藤
益母草与鸡血藤及其配伍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鸡血藤药膳五款
“梅核气”腹针治疗的临床研讨
沈洪教授辨治梅核气经验
212例古今梅核气医案研究*
颈脉通
不同规格不同浸泡时间鸡血藤水煎物含量研究
鸡血藤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
《中医研究》杂志论文要求
老想大便不等于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