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氏医通》喉喑探析

2018-01-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2期
关键词:茯苓甘草病因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2.北京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000;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张氏医通》[1]是清代医家张璐的代表作,是一部以内科杂病为主[2]的综合性医学著作,其从研究经典入手,溯本寻源,汇聚了历代名家思想方论,形成了张氏自己的学术观点,最能反映张氏的杂病学术思想[3]。“喉喑”又称“瘖”、“声嘶”、“失声”、“失音”等,是指声音不扬或嘶哑,甚或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科疾病,与现代的急慢性喉炎、声带小结相类似[4]。现就《张氏医通》对喉喑认识阐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张氏医通》中记载喉喑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寒邪侵袭、火邪侵袭、痰浊壅盛、脏腑虚损、大呼伤气,其中以实证为多,虚证相对较少,表明实邪为喉喑的主要原因。

1.1 寒邪侵袭 《张氏医通》卷四中记载了《黄帝内经》[5]中关于喉喑病因病机的描述。如“邪入于阴则喑,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合不致,故无音”;其卷十一中亦记载,“舌者音声之机也,喉者音声之关也。小儿卒然无音者,因寒气客于会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开合不致,故无音也”,认为失音是由于寒邪侵袭所致;其卷九杂门篇记载,“若因病不能语,惟中风伤寒暴病有之”;另外还有大寒伤肾而致喑的记载,如卷四诸气门下篇注,“若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无无痰,或清痰上溢,脉多弦紧,或数疾无伦,此大寒犯肾也……”,此为寒邪直中,大寒犯肾所引起的失音。《张氏医通》卷四中亦有寒包热邪所致失音记载,如“盖暴喑总是寒包热邪,或本内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认为失音是由于寒包热邪袭于咽喉所致。

1.2 火邪侵袭 《张氏医通》中关于火邪侵袭而致喑的论述有“若咽破声嘶而痛,是火邪遏闭伤,昔人所谓金实不鸣,金破亦不鸣也”,认为失音是由于火邪遏闭伤肺所致。另外其卷十一失音篇中记载,“有乳母五志之火遗儿,薰闭清道,不能言者”,是由母火及子而致失音。

1.3 痰浊壅盛 《张氏医通》中记载痰浊致喑主要有寒痰、湿痰、热痰等。如卷四诸气门下篇记载,“若冬月咳嗽,寒痰结于咽喉,语声不出者……”,此为寒痰致喑也。又有“肥人痰湿壅滞,气道不通而声喑……”大抵肥人多湿多痰,这种体质为痰湿体质,其致喑的病因大多为此[6]。其卷十一失音篇亦记载,“若舌本不能转运言语而喉中声嘶者,则为喉喑,此亦风痰阻塞,使气道不通,故声不得发,而喉无音也”。大抵此证多有禀赋不足,不能言者;认为小儿由于禀赋不足,风痰乘虚而入导致新病失音[6]。其卷四诸气门下篇记载,“咽痛起于四、五日间,或因剧咳而得,或多稠痰结痰而咽喉上腭肿痛,其声虽哑而尚有音破浊,……此热结于肺也”,认为热痰是引起声嘶的原因之一。

1.4 脏腑虚损 《张氏医通》卷四中论述脏腑虚损致喑的记载有“凡咽干声槁者,润肺为主……若咳喘气促而胸中满闷,声音不出者,肺胃气躁……”,认为肺胃阴虚,耗热伤津乃为失音的原因之一。

1.5 大呼伤气 《张氏医通》卷四诸气门下篇记载,“叫骂声嘶而喉破失音者……”,认为失音是由于大呼伤气不正确用声而致。

2 治法方药

《张氏医通》对喉喑治法方药主要根据其病因病机和症状表现辨证选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2.1 疏风散寒,宣肺开音 《张氏医通·喑》载有用《千金》酥蜜膏治疗肺气虚寒,厉风所伤所致声嘶。用酥崖蜜、饴糖各一升、生姜汁、生百部汁、枣肉、杏仁各半升研、柑皮五具,末,制成膏剂服用。此外尚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寒邪直中,大寒伤肾所致暴哑而声不出。即麻黄汤去桂枝、杏仁、甘草,加附子一钱,细辛半钱。又有用消风散和姜汁调服治疗因寒包热邪所致失音的记载,以川芎、羌活、防风、荆芥、糖藿香、人参、茯苓、僵蚕、蝉蜕等分、甘草炙、陈皮、厚朴姜制减半和以姜汁调服。本章还记载了热结于肺所致失音若兼有风寒客邪者,用桂枝、芍药、姜、枣、胶怡之类,并以姜蜜制黄柏噙之,以驱散风寒。

2.2 滋养肺胃,降火开音 《张氏医通·喑》载有用生脉散合六味丸作汤(六味地黄丸)以治疗火邪遏闭伤肺,咽破声嘶。乃用人参三钱、麦门冬二钱、五味子一钱、茯苓三两、熟地四两、山药、山萸、丹皮、泽泻各一两,水煎热服。又有因肺胃气燥而致声音不出用紫菀散治之的记载。用紫菀茸、人参各二两、麦门冬去心、桔梗、茯苓、阿胶、川贝母去心一两、五味子、甘草炙各五钱为散。每服四五钱,水煎去滓服。

2.3 祛痰开窍,利喉开音 《张氏医通·喑》中有因寒痰阻于咽喉而至失音用麻杏石甘汤的记载。其曰:“麻杏石甘汤乃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半两。此麻黄汤去桂,而兼越婢之意,专祛上焦湿热痰气,与苓桂术甘汤互发,彼藉苓、术,专祛心下之支饮,此籍石膏,专祛膈上之湿热也”。又有因湿痰内外壅盛,气道不通而声喑者用二陈导痰汤的记载。乃用半夏姜制二钱半、茯苓钱半、陈皮略去白一钱、甘草炙一钱、生姜三片、乌梅肉半个。其曰:“本方乃《黄帝内经》半夏汤及《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除此之外,还有因热痰结于咽喉而致声哑音破用桔梗汤加减的记载,即在桔梗汤的基础上加葱白、香豉、荆芥、薄荷。以上乃根据寒痰、湿痰、热痰致喑的病因病机辨证选药。

2.4 滋养补虚,润喉开音 《张氏医通·喑》载有因热伤肺胃,虚热喘嗽,脉虚无力,咽干声嘶的生脉散合异功散。以人参三钱、麦门冬二钱、五味子一钱、白术炒黄二线、茯苓一钱、甘草炙一钱、橘皮略去白为散,每服三四钱,加生姜一片,水煎,去滓服;另外《张氏医通·失音》中注:“若遗热与津液耗者,七味白术散,治胃虚津气不行而喑”。四君子汤加霍香、木香、煨葛根,为散。每服三四钱,水煎,日三服。

2.5 补益气血,健喉开音 《张氏医通·喑》记载有用十全大补汤即保元汤加白术、茯苓、熟地、当归、川芎、白芍、肉桂、姜、枣治疗叫骂声嘶而喉破失音。

3 小结

综上所述,《张氏医通》沿袭了《黄帝内经》中寒邪侵袭致喑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火邪侵袭、痰浊壅盛、脏腑虚损、大呼伤气等致喑的理论,对喉喑的论述非常丰富。病因病机则提出风、寒、痰、火、虚等皆可致喑,辨证论治以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滋养肺胃,降火开音、祛痰开窍,利喉开音、补益气血,健喉开音为主。临床颇多启迪。

猜你喜欢

茯苓甘草病因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云茯苓
云茯苓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