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瘫中医古代文献溯源

2018-01-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医家脑瘫气血

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7

脑瘫全称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这种综合征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据流行病学报道,在发达国家脑瘫发病率为0.2%~0.3%[2]。我国六省(区)小儿脑瘫患病率为0.19%[3],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瘫是儿科的热点,也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但其系统的中医理论认识尚未见报道。本文拟根据脑瘫的临床表现,整理古代医籍对相关疾病的论述,正本清源,初步整理出脑瘫的中医认识,为脑瘫的中医治疗提供文献依据。

1 病名

中医在疾病命名上看似无规律可循,实则有较为固定的方式,以主要症状命名是其常见方式之一,尤以古代医籍为甚。

根据《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4]脑瘫诊断必备条件有4个症状群:持续存在的中枢运动障碍和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表现为婴幼儿脑发育早期发生抬头、站和走等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或显著发育落后;反射发育异常和肌张力和肌力异常,大多数脑瘫患儿表现肌力降低的。因此,中医病名命名方法,本病可归属于“五迟”、“五软”范畴。

“五软”最早见于宋代《圣济总录》:“毛发焦黄,形体黑小,五硬五迟,数岁不能行,此肾形之不备也。”[5]但未对五软做进一步说明,后世医家根据临床经验进行阐述。如《婴童百问·五软》明确指出五软症候群的内涵,它认为“五软者,头软、颈软、手软、脚软、肌肉软是也。”[6]《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则做了进一步解释:“五软者,谓头颈软、手软、足软、口软、肌肉软是也。头软者,颈软无力;手足软者,四肢无力也;肉软者,皮宽不长肌肉也;口软者,唇薄无力也。”[7]五迟在《诸病源候论·小儿诸病源候》就有散在记载:“数岁不能行”、“齿久不生”、“发疏薄不生”、“四五岁不能言语”[8]。《张氏医通·婴儿门》进一步归纳为“五迟者,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是也”[9]。更有医家在实践中发现一些患儿五迟、五软同时存在,如《幼科发挥·胎疾》云:“小儿多因父母禀来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令生下筋骨软弱,半步难移,牙齿不生,头发疏薄,身坐不稳,语言多迟。”[10]《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记载有“长大不行,行则脚软;齿久不生,生则不固。”[11]将行迟与脚软紧紧联系起来。可见“五软”、“五迟”主要是描述运动发育迟缓和功能障碍,以及肌力与肌张力异常。

然而,单一或单独出现的“五软”或“五迟”症状并不等同对应,在临床上也可因其他原因出现继发性的运动能力下降或发育缓慢,如营养不良所致的发育迟缓,神经肌肉性疾病出现的运动障碍,等等。从古代医籍论述中也可清楚区分出来,《诚书·论行迟》认为(行迟) “至若生下周岁内, 重帏深闭,不见风日,与终日怀抱, 筋骨未曾展舒,此后天珍惜太过, 十有二三。又有离胎多病, 与饮病乳, 或过食肥甘, 则疳症所侵, 血气日惫,十有六七。”[12]就是说年幼过于娇惯,锻炼不够,或营养不良而致行走功能发育落后。

因此,将“五软”和“五迟”联合使用做为脑性瘫痪的中医病名较之单独使用更为恰当。

2 病因病机

关于五软、五迟病因病机认识历代医家基本相同,多认为与先天禀赋有关。如《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云:“此五者,皆因禀受不足,气血不充,软骨脉不强,筋肉痿弱。”又云:“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先天有亏,……要皆肾气不足故也。”[7]《活幼心书·五软》指出先天禀赋不足常见原因,说:“五软证,名曰胆怯,良由父精不足,母血素衰而得。诚哉是言!以愚推之,有因母血海久冷,用药强补有孕者,有受胎而母多疾者,有或其父好色贪酒、气体虚弱;或年事已迈,而后见子,有日月不足而生者,或服堕胎之剂不去,而竟成孕者……”[13]《张氏医通·婴儿门》亦云“五迟者……良由父母精血不足,肾气虚弱,不能荣养而然。”[9]《幼幼集成·胎病论》更是把胎怯与父母年迈与孕妇多产联系起来,指出“胎怯者……非育于父母之暮年, 即生于产多之孕妇。 成胎之际, 元精既已浇漓, 受胎之后, 气血复难长养, 以致生来怯弱。”[14]

亦有医家认为五迟、五软也与后天失养有关。如《活幼心书·五软》云:“爰自降生之后,精髓不充……又为六淫所侵,便故头项手足身软。”[13]中医认为,肢体运动与筋膜有关,筋膜失养,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故《幼幼新书·行迟》认为小儿邪侵肝脉所致,“或伤,或吐,或泻,乘虚邪毒进入肝脉,热邪所侵,致筋软长,或手足软,或项颈软。”[15]《婴童百问·项软》更是指出本病乃急性发生而非久病致肢体软弱,与虚劳等疾病区分出来,“其患不在心脾。此因曾吐泻之后,亦伤寒无汗,失表而然,本非久病尪羸,四肢不收卒然而成此疾。”[6]《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则精神因素进行探讨,有云:“由在胎之时,其母卒有惊怖,内动于几脏,邪气其心,令心气不和,至四五岁不能言语矣”[8]。《保婴撮要·五软》则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认为“此五者(五软)皆因禀五脏之气虚弱,不能滋养充达……源其要归于胃”[16]。

因此,脑瘫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外感邪毒,内伤情志,毒药所伤,年长体衰导致肝肾不足,髓失所养。病位在肾,与心、肝、脾有关。

大多数脑瘫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产前因素占居较高的比重。而早产、先天性畸形、宫内感染、多胎妊娠和胎盘异常作为危险因素增加了脑瘫发生的几率。进一步证实了中医对脑瘫病因学合理性。

3 治疗

五迟、五软作为儿科常见病症,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决》说:“(五软)治宜补气为主,先以补肾地黄丸,补其先天精气;再以扶元散,补其羸弱。”“(五迟)先用加味地黄丸滋养其血,再以补中益气汤调养其气。”[7]《婴童类萃·行迟论》则归纳为“小儿脚软行迟,亦禀受胎气之不足耳,宜滋肾、益肝气、养血,补脾之药。”[17]同时医家从先天与后天关系强调用药之先后主次。如《幼幼集成·五软五硬证治》:“总之本于先天不足,宜地黄丸以补肝肾,而所重在胃。盖胃为五脏六腑之化源,宜补中益气……”[14]《保婴撮要·五软》也说“治法必先以脾胃为主,俱用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头项手足三软,兼服地黄丸。”[16]可见五迟五软多以补肾为主,健脾益气辅之以补后天,常用地黄汤,补中益气汤。”

同时,古代医家对本病预后也有一定的认识,如《幼幼集成· 胎病论 》有云:“胎怯者……若后天调理得宜者, 十可保全一二。”[14]《童婴百问·项软》亦云:“项软者,乃天柱骨倒也,极难调治………如此症若生下便如此,乃胎气不足,或惊风后得此,……果难得药。”[6]《活幼心书·五软》则从治疗情况判断预后,它认为“若投药不效,亦为废人。”[13]明确指出本病属难治疾病,预后欠佳。

综上所说,小儿脑瘫可归属于“五软”“五迟”范畴,以五迟、五软复合命名较为贴切,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邪毒内侵,药石所伤,七情内伤,高龄产子等致髓海不足,气血虚弱,筋骨失养而成。病位在肾,与肝、脾、心相关,以虚证居多,治宜补肾以充先天,补脾以养后天。

猜你喜欢

医家脑瘫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气血不足我来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