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
2018-01-21邱连敏
邱连敏
(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小儿骨科,辽宁 海城 114200)
功能锻炼为小儿骨折术后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究其原因在于骨折术后实施功能训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患儿的关节肌肉功能得到改善,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从而增强患儿的生活质量。但是术后功能锻炼能给患儿带来更大的痛苦,并且术后切口疼痛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功能训练,再加上患儿的疼痛耐受能力较低,比较排斥功能锻炼,为此,术后康复效果较差[1]。笔者对50例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应用舒适护理的患儿做出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小儿骨折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32例(64.00%),女18例(36.00%);年龄2~16岁,平均年龄(6.65±2.17)件。骨折部位:上肢骨折50例。观察组50例,男31例(62.00%),女19例(38.00%);年龄3~17岁,平均年龄(6.96±2.56)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50例。组间一般资料作对比,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健康宣教以及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应用舒适护理,具体如下:①体位及环境护理:护士需要帮助患儿选择合适的功能体位,将患儿的患肢抬至适当高度,目的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患肢肿胀现象发生率。同时将软垫垫在患处,神经走行易受压处给予悬空,减轻压迫症状,缓解卧床不适感,采取深呼吸方式让患儿放松身心。此外,护士还需要给患儿创造一个温馨的住院环境,适当控制病室湿度及温度,确保通风及光照符合要求。此外,护士还能够按照各位患儿的喜好选择动画片或者音乐等将患儿注意力转移,从而提高患儿的临床依从性[2]。②锻炼时舒适护理:护士需要耐心帮助患儿开展锻炼,一般在患儿餐后30 min进行锻炼。同时,护士还应该嘱托患儿排空大小便,询问患儿感受。早期开展关节屈伸活动、提肛运动与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并指导患儿家属掌握锻炼技巧,方便患儿出院后可以继续开展锻炼[3]。③疼痛护理:术后患儿产生的疼痛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交感神经,从而发生血管肌肉收缩现象,间接诱发创面缺血,不利于骨折的愈合。特别是剧烈疼痛产生后,给予患儿合适的羟色胺能对血管收缩产生刺激,情况过于严重时还可能会产生组织坏死的现象[4]。
1.3 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护理后,患儿没有功能障碍与疼痛,伸直丢失<15°,屈曲>130°,评价为优秀;护理后,患儿存在轻度的功能障碍及疼痛,伸直丢失<30°,屈曲>120°,评价为良好;护理后,患儿存在中度的功能障碍及疼痛,伸直丢失<40°,屈曲>90°,评价为可以;护理后,患儿存在严重功能障碍及疼痛,伸直丢失<40°,屈曲>90°,评价为差。同时采取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儿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两组患儿的全部临床数据均使用SPSSl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方式进行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对比:观察组患儿中,肘关节功能恢复为优的有34例、良14例、可1例、差1例,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对照组患儿中,肘关节功能恢复为优的有20例、良16例、可6例、差8例,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2%,组间对比,P<0.05。
2.2 两组患儿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儿中,满意40例、一般满意19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8%,对照组患儿中,满意28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12例,总满意率为76%,组间对比,P<0.05。
3 讨 论
舒适护理为临床应用范围较广的护理模式之一,该护理模式集个性化、整体性以及创造性为一体,最大程度上将患儿的不愉快降低,让患儿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均处于最愉悦的状态,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护士在患儿开展功能锻炼前需要耐心将锻炼目的、配合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患儿及其家属,让患儿及其家属掌握功能锻炼的作用及必要性,从而提高其临床依从性,主动参与到护理中。此外,舒适护理应用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一方面重视患儿的舒适度,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大锻炼力度,加快患肢血液的循环恢复速度,避免肿胀现象的产生,加快功能恢复[5]。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6%、总满意率98%,对照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2%、总满意率76%,组间对比,该结果充分说明了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应用舒适护理,能够对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满意度起到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