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肇仁教授应用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临证经验举隅

2018-01-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饮子风团凉血

1. 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2.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慢性荨麻疹是指由多种因素导致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组织水肿,皮损反复发作,病程超过6周以上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疾病[1]。病因常不确定,以发作性皮肤瘙痒和充血性风团为特征,多伴见皮疹、斑块及周身不适,可见于全身皮肤的各个部位。发病日久,常可引起皮肤的角化增生与色素沉着等。因为病情的迁延反复及对外观的影响,常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困扰。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主要采用抗过敏、激素及免疫抑制疗法,效果不甚理想,治疗困难[2]。中医药治疗本病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乃至临床治愈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成肇仁教授系湖北省名中医,师从伤寒泰斗李培生教授,为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田玉美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余年,擅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学验俱丰。现将成教授应用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慢性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瘾疹”范畴。《诸病源候论》载:“邪气客于皮肤……则起风瘙瘾疹[3]”,指出外邪袭表可致本病。本病特点为皮疹风团发无定处,时起时消,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邪由外侵则以风邪为首,常兼寒、热、湿邪合而为病。营卫为肌表之门户,营卫不和,则外邪易侵。《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4]”,心主血脉,营阴属血,久病入血,故本病多与血分相关。病久伤及阴血,多可导致血虚、血瘀;血本属阴,主濡润,阴亏则阳燥,或外合燥热之邪,又有血热、风燥之别。成教授据其多年临证经验认为,本病病位在皮肤肺表,而与五脏相关,病因核心为风邪,病机为邪蕴肌肤,血分失和。风邪有外风与内风之分,或风由外感,稽留肌表,而有风寒、风热、湿热夹风之别;或血分失和,风自内生,血虚风燥;亦或外风引动内风。

2 当归饮子方义

当归饮子出自南宋《严氏济生方》,药物组成为:荆芥、防风、生地、白芍、当归、川芎、制首乌、白蒺藜、黄芪、甘草,方由荆防四物汤加味而来。方中荆芥、防风辛温发散,疏风达表,祛全身上下之风;生地、当归、川芎、白芍变四物汤养血调经之意而为养血润燥,活血祛风之用,生地清热凉血,川芎行气、活血、祛风一药而三用;制首乌滋阴润燥,白蒺藜活血祛风,黄芪扶正固表,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遣药适宜,配伍精当,与病机紧密相扣,功能养血润燥,凉血活血,祛风止痒。主治心血凝滞,内蕴风热,皮肤疮疥,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淫,或发赤疹[5]。各类皮肤疾病罹患日久,伤及阴血,兼夹他邪,或肿或痒,均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3 治疗经验

针对慢性荨麻疹临床主症,中医论治多从风论。成教授临证多遵“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6]之旨,擅用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本病,兼夹他邪合而为病者随证治之。疏风则外风去,治血则内风息,内外风消散,肌肤自和则瘙痒可退。成教授认为本病病程较长,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治疗实属不易,明辨病因、精准辨证是其治疗关键。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病情发作频繁、皮疹风团来去迅疾、皮肤痒甚者,治以祛风为主;皮疹风团隆起高突、融合成片、搔抓渗液、苔白厚腻者,治以祛湿为主;皮损色红、遇热加剧、疼痛发热、舌红脉数者,治以清热凉血为主;患病日久、皮肤干燥、皴裂、脱屑、色素沉着者,治以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主。兼风寒者,佐以辛温疏风之品;兼风热者,佐以辛凉解表之剂;兼湿热者,佐以清热燥湿等味。成教授临证选药精当,加减灵活:血分有热者,常加丹皮、赤芍、紫草、旱莲草以凉血,血分热甚者,常加黄芩、栀子、黄柏、水牛角泻火以解毒;湿热蕴肤痒甚者,常加苍术、苦参、薏米、萆薢、白鲜皮、徐长卿、地肤子、蛇床子清热燥湿以止痒;血瘀轻者,常加桃仁、红花、丹参、鸡血藤,久病入络者常加乌梢蛇、全蝎、蜈蚣、地龙、僵蚕;表虚者,常加党参、白术、桂枝扶正以达邪;表闭者,常加麻桂、杏仁、羌独活;病以上半身为主者,多加祛风药;病以下半身为主者,多加利湿药。

4 病案举隅

患者,女性,38岁,因“皮疹伴瘙痒反复发作1年余”于2016年6月26日初诊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患者诉1年来病情反复发作,迭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仍时起时消,皮肤瘙痒伴皮疹风团,色红,天气热时明显,无腹痛及关节痛,尿检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处方:黄芪30 g,荆芥10 g,防风10 g,赤芍10 g,生地15 g,当归12 g,川芎10 g,制首乌30 g,白蒺藜30 g,红花10 g,桃仁10 g,丹皮15 g,紫草15 g,白鲜皮30 g,乌蛇肉30 g。14剂,1剂/d,水煎日三服。2016年7月10日二诊:诉药后荨麻疹减轻,但仍时有散发,舌脉同上,守上方加僵蚕10 g,蝉衣6 g,续进14剂,煎服法同前。2016年8月7日三诊:诉药后近1月来荨麻疹未发,遂予停药观察。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患者曾因他病来诊,均告知荨麻疹未再复发。

按语患者皮疹瘙痒反复发作年余,皮损色红,遇热加重,结合舌脉,四诊合参,诊为慢性荨麻疹(血分瘀热夹风证),方用当归饮子加味,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祛风止痒。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病久当虑血瘀,故初诊方在当归饮子的基础上加用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加丹皮、紫草清热凉血,加白鲜皮、乌蛇肉燥湿祛风止痒。方证对应,初诊即效,但仍散发;二诊守方再加僵蚕、蝉衣以增祛风止痒之功,三诊来诉病已未作,后随访半年亦未再复发。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治风理血,标本同治,疗效确切。

5 小结

慢性荨麻疹病程较长,容易反复,西医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一定优势。成肇仁教授临证擅用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多从风、血立论,以养血祛风为法,坚持辨证施治,随证灵活加减,临床疗效可靠。

猜你喜欢

饮子风团凉血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地黄饮子含药血清通过PPARγ/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清明上河图》中的医药图像
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