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研究概况

2018-01-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大肠分型婴幼儿

广州市黄埔造船厂职工医院,广东 广州 510715

小儿贫血、小儿腹泻、小儿肺炎与小儿佝偻病, 并称为“小儿四病”是小儿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致死因素[1]。其中,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小儿排便次数增多,每日超过3次,质地稀薄甚至状如水样等现象为特征。小儿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小儿肠道对水、电解质等的吸收分泌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肠腔水分过多,排泄加快,造成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2],严重情况下小儿可能因腹泻脱水导致死亡。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及调和气血的方法来改善婴幼儿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小儿推拿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儿童的伤害,增强抵抗力,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目前,小儿推拿疗法已成为治疗儿童腹泻的常用治法之一。

1.病因分析

1.1 病毒性感染 轮状病毒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胃肠道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主要于每年秋季盛行,是儿童在3~5岁易受感的病毒之一。儿童受轮状病毒感染后通常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便,有恶臭[3]。

1.2 细菌性感染 小儿肠道受到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时,肠道不能正常吸收水分以及电解质,从而发生腹泻。其中,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细菌性感染导致腹泻的典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7月份是痢疾发病高峰期。分为普通型痢疾和中毒型痢疾,各分型具有不同的病理表现及症状表现[3]。

1.3 生理性腹泻 婴幼儿长牙期间容易出现缺钙性腹泻,此期间婴幼儿体内钙质大部分用于牙齿的生长发育,导致血钙含量降低,引起缺钙性腹泻[3]。

1.4 后天饮食影响 婴幼儿添加辅食后,其胃肠功能对辅食无法适应,出现的胃肠不适导致腹泻。或儿童暴饮暴食,进食过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或腐败、污染的食物,饮冰凉饮料过多,或身体受凉之时也会引起胃肠不适而腹泻[3]。

2.小儿腹泻中医分型

2.1 寒湿型 《难经》中有“湿多成五泄”之说[4]。此分型一般因风寒外邪侵袭于脾胃,至脾胃运化失常,寒湿内阻,气机不利。症见大便稀薄,色淡夹泡沫,气味稍臭,肠鸣,同时易伴有鼻流清涕,咳嗽,咽痒,或恶风寒,舌淡,苔薄白等感冒症状。

2.2 湿热型 脾胃功能障碍,引起泄泻,但多兼夹湿邪,成暑湿、寒湿、湿热之患,即所谓“无湿不成泻”[4]。湿热之邪蕴结于脾胃,导致脾胃传化失司,下注大肠。此型症见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数频繁,日行10余次,气味秽臭, 伴纳差食少,小便短黄,苔黄腻等症状。

2.3 伤食型 《小儿推拿广意》曰:“饥饮失时,脾不能消,冷热相干,遂成泻利。”此类型一般由于暴饮暴食或饮食不当,食物不洁等原因所致,乳食不节,损伤脾胃,食积中焦,健运失常。症见大便稀烂,夹乳片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每日5~7次,通常有便前腹痛感,不思乳食,腹胀拒按,舌淡红,苔厚腻或黄垢。

2.4 脾肾阳虚型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中指出:“小儿脾胃虚弱,因解脱逢风冷乳食不消而变生吐利也。”因脾肾阳虚,命火不足,不能温煦。以及脾胃虚弱,清扬不升,运化失职。症见大便清稀,久泻不愈,完谷不化,伴脱肛,形寒肢冷, 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舌淡, 边有齿印,苔白, 脉沉细。此分型为虚证,一般为久病,因此通常表现为慢性腹泻[5]。

3 小儿推拿治疗

3.1 手法治疗 冯德琳等[6]用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按揉龟尾,捏脊,总有效率100%。刘志新等[4]采用分手阴阳 、补脾经、补大肠、运土入水、推三关 、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捏脊健脾和胃、利湿止泻。并对于其不同辨证分型的腹泻适当增减穴位,经治疗6 d,全部病例均痊愈或好转,治愈率100 %。孙安达等[7]将353例婴幼儿腹泻患儿分为推拿组(205例)和对照组 (148例)。推拿组经过辨证分型后,采用相应的推拿治疗手法,选穴:推攒竹,推坎官,补脾经,补大肠,揉脐,摩腹,揉天枢中脘,揉龟骨,揉太阳,推上七节骨,运内八卦,分推腹阴阳等;对照组采用口服思密达,补液盐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结果提示,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4.64%,优于对照组。杨丽秋[8]选用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脐及天枢,揉气海,关元,振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推三关,捏脊,按揉脾俞及胃俞,揉龟尾,推上七节骨。各型结合共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 98%。甘霖[9]选取84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法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疗法,经过推脾经、推大肠,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摩腹,揉脐,揉足三里、揉脾俞、揉胃俞,捏脊。结果提示,中医小儿推拿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药物治疗对照组。黄兴民等[10]采用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捏脊,揉脾俞、胃俞、足三里,共治疗30例,总有效率为 90.0%。汪建民[11]采用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的基本方,总有效率为 98.8%。周卫波[12]以补脾经,运水入土约,泻大肠,运内八卦,推三关,揉足三里,疏理胁肋,分推腹阴阳两次,顺时针摩腹结合逆时针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总有效率为95%。

3.2 结合疗法 徐美芳[13]以补脾经、平推大肠、清小肠、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及其他辨证分型加减穴位,结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小儿腹泻60例,总有效率为97%。郎俊凤[14]选用推拿处方按揉百会、补脾经、补肾经、补太肠、揉外劳、运内八卦、推三关、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配合中药浴足,总有效率97.5%。王红平等[15]以补脾土、清小肠、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足三里等,结合辨证使用七味白术散、葛根芩连汤等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良好。崔二旗等[16]采用小儿推拿(补脾经,运土入水,清补大肠,推上、下七节骨,点按中脘、水分和揉天枢)联合止泻散穴位贴敷治疗,有效率95.13%。

4 小结

中医学认为,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且“脾常不足”,易为饮食、外邪所伤而导致腹泻[17]。《推拿三字经》云:“若泻肚,推大肠,一穴愈……”。因此治疗腹泻时亦常取大肠穴治其本腑疾病[18]。

王艳国等[19]研究表明,推拿可以增强腹泻婴幼儿胃电节律和舒缩运动功能,通过有效调节胃电止泻。摩腹之法,调节脏腑阴阳,通和三焦,分清别浊,充实五脏,条达腑气,能显著改善腹泻患者的腹痛、腹部不适、大便性状和频率等临床症状[20]。祝斌野[21]研究表明,七节骨可通过肠副交感神经,亦可使小儿胃-结肠反射增强,从而起调理小儿肠胃功能的作用。廖娜等[22]研究认为,推拿治疗腹泻就是作用于患儿体表穴位,调整各脏腑生理功能,促进和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现代医学认为[23],推拿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及毛细血管网,刺激神经根,调整胃肠蠕动,增强肠道的消化吸收。综上所述,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通过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不仅能刺激体内神经功能,还能通过神经体液反射改善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小儿腹泻可依中医辨证选用相应的推拿手法和穴位,并联合贴敷、针刺、药浴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需对小儿的日常饮食和作息规律进行调整,判断其脱水程度等, 注意体温变化、大便的状态、颜色和量,并注意对其臀部的护理[24]。

相较于药物治疗,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有明显的优势,疗效显著。小儿推拿所使用的穴位经络并不如成人经络体系成熟,穴位不只有点状,也有线状以及面状穴位,但穴位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应着力研究其作用机制、穴位及功效等,使小儿推拿更加系统化,进而拓宽其应用范围。

猜你喜欢

大肠分型婴幼儿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理念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