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术语英译障碍及对策

2018-01-21,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壮医医术归化

,2*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随着壮医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在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上得到验证,在国家及地区的支持及推动下,其对外交流与推广也越来越频繁。不过由于壮医语言的特殊性以及壮医英译人才的短缺,作为壮医理论核心的壮医术语的翻译状况却不容乐观[1],这极大地阻碍了壮医走向国际的步伐。在分析壮医术语英译障碍的基础上,本文将提出相应的翻译对策及方法。

1 壮医术语英译障碍

1.1 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 壮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考古实物来看,壮医起源于原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已较盛行并传到中原地区。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中,壮医不仅和壮族人民的社会状况、地理位置和价值观念等密切相关,还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壮医药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从“天人相应”、“三气同步”的整体观,“三道两路”核心理论,到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理论、治则治法等,都承载着壮汉民族深刻的文化和哲学内涵。而英文体系里的现代西医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体系,在历史文化、基础理论、语言表达等方面与壮医有显著差异。

根据“语言国情学”,在任何一种语言体系中总有一些反映该民族特有的事物,思想和观念的词汇,这些词汇在别的语言体系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这些词汇为数不多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将本族文化与他族文化区别开来。壮医术语体系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核心术语,不仅体现了壮医的概念思想,更是其区别及沟通不同医学文化的必然途径,如“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等,这些术语不仅将壮医与西医区别开来,在英语中亦没有对应的表达,这就使得壮医术语英译工作的难度增加。

1.2 壮医术语特点造成的障碍 基于阴阳、五行、三道两路等基本理论构建的壮医术语,与中医术语一样具有哲学思辨性、文学隐喻性、高度概括性、一词多义性及风格随意性等特点[2],其中尤以高度概括性、一词多义性最为突出,而这些特点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译者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壮医基础理论中存在大量概括性很强的术语。以“毒”和“虚”为例,壮医毒虚致病学说认为,毒和虚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两大因素,两者相因而为病。壮医的“毒”,壮文为Doeg,是疾病发生的外部因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毒泛指一切对人体构成伤害的致病因素,是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几乎囊括了中医病因学的所有病因。狭义之毒指一些具体的有害、有毒之物,如风毒、痧毒、瘴毒、蛊毒、蛇毒、虫毒、刺毒等。壮医的“虚”,壮文为Haw,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虚使体内的运化能力和防卫能力相对减弱,容易招致邪毒的侵袭,产生疾病。毒和虚构成壮医的病因理论,囊括了疾病发生的内外因两方面因素,集中体现了壮医语言的高度概括性,这种概括性又使壮医术语蒙上了模糊抽象的色彩,翻译时很难找到对等的英语词汇,无形之中增加了英译的难度。

术语作为某门学科的专门术语,应该具有单一意义性。然而,不少壮医术语的语义却相当丰富,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同一术语表达的意思可能差别很大,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这也对术语的翻译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以“气”为例,壮医把气称为“嘘”,壮文为Heiq。壮医的“气”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三气同步学说”中的“气”主要是指人体一身之气,乃无形之物,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又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而“三道两路学说”中“气道”的“气”主要指人体之气与大自然之气相交换的呼吸之气,与“三气同步学说”中的“气”有概念上的区别,这就要求译者一定要把有关的术语和概念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否则翻译的忠实性和准确性就无从谈起。

1.3 与中医同名术语造成的障碍 由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壮族医药受到汉文化,尤其是中医学的重大影响,吸收了中医阴阳、气血、脏腑等理论对壮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进行充实,使壮医对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认识更加充分[3]。因此,壮医拥有部分和中医一样的术语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而这些共有的术语对译者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中医术语英译经过长期的发展,部分术语已经形成约定俗成的译法,如“阴阳”译为“yin”和“yang”、“五行”译为“five elements”、“气”译为“qi”等。为了避免与中医术语混淆,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必须查阅大量典籍,研究对比相同名称的壮医术语与中医术语在内涵上是否一致,以明确翻译的时候是否该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采用现有的译法,如若内涵不一致,译者还需要研究在翻译中如何将其与中医术语译法进行区别。此外,由于中医术语翻译本身存在的五个问题:译语混乱、译语不准确、译语冗长、缺乏对应语及硬译死译[4],即使中壮医相同名称术语内涵亦一致,译者还需对比各种译法,选择接受程度较高、国际上较流行的译法,以利于壮医的对外交流与传播,这些都在无形中大大增加了译者的工作量。

2 壮医术语英译的对策和方法

2.1 归化异化,动态统一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领域涉及文化内容的两种翻译方法,是美国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在1995年首先提出的概念。归化法要求译者以目的语读者的需要为主,尽量使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来传达原文内容。而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尽可能尊重原作者,尽量使用作者的原语来传达原文内容。虽然壮医翻译原则上属于科技翻译的范畴,而对于科技翻译来说,文化因素的影响很小,一般主张归化翻译为主。但是由于壮医作为一门传统民族医学,还同时承载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而译者同时也兼顾着传承与推广传统医学文化的使命。因此,单纯地使用归化法显然无法达成这一目的,需要译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归化法或异化法,或者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

一方面,壮医术语的英译应该传达医学信息。如果西医中能够找到内涵基本一致的对应词,那么显然应该采用归化策略,使用意译法直接翻译成对应词,如壮医的脏腑骨肉等术语。壮医的脏腑主要指位于天部及人部空腔的相对独立的实体,包括“巧坞”(即大脑)、“咪心头”(即心脏)、“咪钵”(即肺)、“咪叠”(即肝)、“咪背”(即胆)等,这些以生理解剖学为基础的概念在西医中存在对应词,虽然这些概念在两大体系中的内涵不尽相同,但是为了便于西方读者接受,可以采取意译法将这些概念译为brain、heart、lung、liver、gallbladder等。另一方面,由于壮医部分术语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采用归化法既无法传承壮医的独特文化,也无法真正体现壮医的核心思想,因此采用异化策略更为合适,如“气”、“阴阳”等可直接采用音译法翻译为“qi”、“yin and yang”。

还有一些术语,虽然可以在英文里找到对应的或类似的表达,但内涵有所区别,富含壮医独特文化,单独使用归化或异化法皆无法取得满意的译文,需要译者综合考虑,将两种译法结合运用。以“三道两路学说”中“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的翻译为例。“道”和“路”在壮医中指的是通道、道路,在英文中可以找到对应的表达channel、way,可以采用异化的策略。而“谷”、“水”、“气”、“龙”、“火”虽然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但是内涵有所不同,考虑到这些术语是壮医理论中的核心术语,体现了壮医的概念思想,采用异化策略,使用音译法更能将其与其他医学体系进行区别。因此,“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可以采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方法,翻译为“Gu Channel”、“Shui Channel”、“Qi Channel”、“Long Way”和“Huo Way”。

2.2 功能对等,辨证论治 为了减少翻译中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美国语言学家奈达(Nida)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该理论要求译者翻译时不要过于追求文字表面的对应,而是要在语言之间达成功能的对等。虽然壮医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蕴藏丰富哲学思想等内容,但壮医毕竟是一门医学科学,而壮医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将其介绍给国外读者,使之可以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该以传递医学信息为核心。

壮医术语具有高度概括性、一词多义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传递医学信息,实现功能对等,体现英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需要译者辨证论治,辨别语境,综合运用直译、意译、音译等多种翻译方法。以“毒”为例,“毒虚致病论”中的毒是泛指一切对人体有害的致病因素,因此可以翻译为toxin。而“风毒”则需要译者进一步辨别语境,若指的是致病因素,则可翻译为toxic wind,若指的是疾病名称,则可直接把“毒”的含义省略,直接翻译为wind illness。其他壮医术语如热毒、湿毒、寒毒、痧毒、瘴毒等同样如此。再以“虚”为例,“毒虚致病论”中的“虚”是指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因此可以翻译为weakness,而身体虚弱又可能是因为“气虚”或“血虚”引起,意即气不足或血不足,因而“气虚”及“血虚”译为“qi deficiency”及“blood deficiency”更恰当。由此可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对译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同时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最为准确的对应词,适当地对原文做出必要的调整,以实现功能的对等。

2.3 借鉴中医,加快传播 由于生产力落后等原因,壮族历史上一直缺少统一的文字。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壮医一直都是靠世代口耳相传或师徒授受的方法得以传承。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数年的挖掘整理,壮医在二十世纪后期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在二十世纪初获得了迅猛发展。如今,壮医已在全国300多诊疗单位得到推广应用,在国外亦具有一定的认知度。不过,由于英译资源的匮乏及壮医翻译人才的短缺,壮医对外传播范围目前还局限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群体较大、语言障碍较小的东盟国家。

相比之下,经过数年的对外推广与传播,中医作为世界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民族的宝藏,已经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和接受。据卢甜等[5]不完全统计,英国有中医诊所约3000家,美国有超过一万名中医针灸医师,加拿大有中医从业人员2000多人。自2012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亚作为第一个确立中医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医、中药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这对中医的国际传播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医在国际传播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中医英译的蓬勃发展功不可没。中医英译研究既有中医术语翻译的理论研究,又有中医技术传播的英译实践,既有宏观层面的翻译原则、规范化标准以及方法的内容,又有微观层面中医经典著作的翻译实践以及不同英文版本的对比研究,仅《黄帝内经》的英文翻译版本就多达数十部。

庞宇舟[3]指出,壮医药要发展,就应该借鉴中医“经典”的作用。同样,壮医英译要发展,也应该利用中医英译的优秀研究成果,尤其是一些国际通行的翻译标准[1],如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简称IST标准)以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行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 Chinese-English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ISN标准)。通过借鉴和参考中医英译的研究成果,规范壮医术语的英译实践,促进壮医英译的全面发展,解决壮医对外推广的语言障碍,从而加快壮医国际化的步伐。

3 小结

在壮医日益走向国际的大背景下,壮医英译对壮医文化和理念的对外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壮医术语的英译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壮医英译目前的研究范围主要还是在术语层面,且为数不多,但是相信在党和国家民族医药对外推广政策及规划背景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翻译专家加入到壮医翻译研究阵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壮医文化,壮医也会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猜你喜欢

壮医医术归化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比照中医,求同存异
——略论壮医翻译现状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