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2018-01-20刁静洋

现代交际 2018年22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初级阶段矛盾

刁静洋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来考察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既可以加深对这一变化的认识,又可以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社会主要矛盾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207-02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明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这一判断为依据,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业已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主导地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进行研究,将加深我们对这一变化的认识并得出有益启示。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运用了矛盾学说和矛盾分析法

在唯物辩证法中,事物具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因此抓住了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抓住了工作的重心和主要任务。以矛盾学说和矛盾分析法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是党在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经验。党的八大明确了“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这一正确判断指引着全国上下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这一判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第一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定位,则明确了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成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据此确立的今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一矛盾。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唯物辩证法中运动的观点,实际包含着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即事物既有运动变化的一面,也有相对不变的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社会主要矛盾时,既明确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的变化,又强调不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这种变与不变的论述,表明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范畴中的矛盾。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变化,促成了本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升级转化,但是当前我国距离“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还有差距,因此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广义定位,仍然在于人民需求与社会发展之间,仍旧体现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鲜明特征。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蕴含着发展的观点

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这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要求人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做到与时俱进。从党的八大到十一届六中全会再到党的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接续探索和判断正是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的观点。除此之外,研究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也会发现其中蕴含着的发展观点。在与唯物辩证法密切相关的历史唯物主義学说中,认为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的需要已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和变化是基于人民需求的发展而产生变化。最初人民群众要求一个先进的、迅速发展的社会,落后的、缓慢的社会生产就成为与人民需求不相符的矛盾;随着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因而社会发展不仅要体现物质文明,而且要有精神文明,形成前一阶段的矛盾诉求的升级;现如今人民在物质、精神获得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又产生了更高质量的需求,体现了矛盾发展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变化的启示

(一)正确认识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立足国情,立足社会发展阶段,是党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根本前提。在党的八大中,中国共产党形成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判断的基础是科学把握国情。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并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这一历史性的正确论断,为党正确认识和判断重大社会矛盾提供了依据。现阶段,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得以重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必须逐步得到满足,并且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贯穿始终、必须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立足这一阶段不动摇,牢牢把握基本国情,只有这样,党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矛盾运动规律,才能清晰地观察和把握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二)正确认识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事实证明,离开了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上的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把握就会偏离方向,不仅表现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上出现失误,而且会使党和国家事业遭受挫折。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都是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国际国内局势瞬息万变,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就显得更为必要。作为科学认识的工具,马克思主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观点、立场、方法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既是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4]

(三)正确认识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掌握矛盾的性质和科学解决方式

发现矛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矛盾。中国共产党人在研究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的持续探索,是为了切实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症结。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以及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不平衡等方面;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低标准、低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水平、创新能力、民生福祉和改革开放等若干方面的不充分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党总揽发展建设全局,达到“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5]的目的,从而做到既能维护社会稳定,又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还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314.

[2]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553-554.

[3][4][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初级阶段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运用哲学思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