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

2018-01-20雷盛燕

现代交际 2018年22期
关键词:技术型英语课程设置

雷盛燕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已由单一的大学综合英语课程发展成为层次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即“通用英语课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通过对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发现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004-02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时期,大学英语教学也迎来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然而,在这改革大潮中,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没有摆脱费时低效、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低以及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教学现状。蔡基刚指出(蔡基刚,2010)有必要进行后大学英语时代的教学改革,应从通用英语教学向专业英语教学转移,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工作能力。这个改革也是对改变费时低效、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一种尝试。同样,2014年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指南》(下文简称为《课程指南》)也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可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等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为此,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由单一的通用英语转变成“通用英语+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模块化的教学课程设置。同时,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也就增设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进行了实践研究,并一致认为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可行的,是符合学生需求的(蒋艳,马武林,2013),并分别总结出适合本校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教学模式,如马武林和李晓江(2013)提出的基于MOOCs模式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黄禧凤(2013)的基于语言工具性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以及马明蓉等(2012)提出的“三套车”模式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虽然这些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取得一定成效,但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研究并不多。

因此,笔者根据其所在的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进行实践研究,以期提出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合理化建议,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为促进区域性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具有综合文化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一、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现状

由于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两级分化严重以及单一的通用英语导致的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等原因,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为此,我校大外部在2016年进行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增设模块式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即大学英语课程由大学英语通识必修课和大学英语公选必修课两部分组成。大学英语通识必修课由大学英语I、II、III和Iv组成,两年四个学期完成。大学英语公选必修课由语言应用、语言技能及语言文化三大模块组成,要求学生必须从三大模块中选出一门课程作为大学英语后续学习,一学期共16学时完成。目前有两门英语公选课采用线上授课。

二、实践教学反馈

经过两年的实践教学,笔者以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模块化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看法并作出分析。

(一)实践教学反馈

80%的学生对“大学英语通识必修课+大学英语公选必修课”的课程设置感到满意;8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理科学生喜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类型依次是语言应用类、语言技能类和语言文化类,而文科学生喜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类型依次是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语言技能类;学生选择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类型的动机排在前三位的是自己的兴趣、专业需求和就业需求;65%的理科学生认为他们选修的职业英语虽然对其专业学习有帮助但比较枯燥乏味;40%的学生在修完一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后还希望再修一门英语课程。

(二)反馈情况分析

(1)经过两年的实践教学,由于“大学英语通识必修课+英语公选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因此得到学生认可。

(2)由于文、理科学生专业不同,所以他们喜欢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类型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特别重视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3)学生选课的主要动机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因此教师还是要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着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4)由于有65%的理科学生认为他们選修的职业英语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从专业需求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外部动机。

(5)有40%的学生在修完一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后仍有继续学习英语的意愿,这一数据表明现有的模块化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需要继续完善,以期进一步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三、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思考与建议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依据需求理论进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具体体现,是通用英语通往专业英语的一座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有力保障。因此,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通过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实践研究,笔者给予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更新大学英语课程结构

大学英语课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基础英语”—“大学英语精读”—“大学综合英语”(蔡基刚,2010)。不同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为我国不同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都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更新课程设置结构,满足大学英语教学多元化的发展。根据2014版的《课程指南》,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可升级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三大类型。(周学恒,战菊,2016)“通用英语”指综合英语,它是高中英语过渡到大学英语的有效衔接,不应该被取消。“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指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对英语的需求。

然而,由于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情况存在具体差异,对于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来说,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同时,根据调查问卷,他们对提高语言技能和应试技能的需求很高,所以笔者建议,在这类院校中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应具体分为语言技能类、语言应试类、跨文化交际类以及专门用途英语类。通用英语开设时间可由原来的四学期缩减成两学期,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可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必须选修两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缩短通用英语教学时间是为避免通用英语学习时间过长而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降低,因为通用英语属于综合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有许多相似之处,时间过长会使学生因缺乏新意而对英语学习感到厌倦,但通用英语能够帮助学生从高中英语学习有效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因此,它不能被取消,尤其在應用技术型地方高校更是如此。

(二)实行“混合双打”的授课模式

“混合双打”的授课模式既指“面授+线上学习”的混合双打模式,又指“大学英语教师+专业教师”的混合双打模式。对于语言技能、语言应试和跨文化技能三大模块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来说,大学英语教师可利用MOOCs或微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面授进行英语教学,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至于专门用途英语类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由于专业性较强,笔者建议,大学英语教师可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二者要想“混打”配合默契,就要了解专门用途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区别。专门用途英语是以内容为媒介,传授专业相关的语言和技能,而专业英语是以英语为媒介传授专业知识。(蔡基刚,2013)由此,不难发现,专门用途英语是通过专业知识传授与专业相关的语言技能和方法。因此,笔者认为,为了让专门用途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大学英语教师可传授一般学术英语的语言技能,而专业教师可根据具体专业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一般学术英语的语言技能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难度,并能激发学生学习一般学术英语的兴趣,做到学以致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还能亲密互动,互相学习,在实践中达到丰富跨学科知识的目的。

四、结语

“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不断细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对于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帮助其他专业为国家、社会尤其是地方发展培养复合式人才是其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必须科学设置并不断完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使之更加趋于合理,最终达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3):3-12.

[2]蒋艳,马武林.新世纪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二)——学生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4):64-69.

[3]马武林,李晓江.国际MOOCs课程对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85-89.

[4]黄禧凤.基于输出驱动的大学英语工具性需求后续课程设置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197-198.

[5]马明蓉,田国民,吕丽贤.需求分析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建设——以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1):112-116.

[6]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精读课程走向研究[J].外语研究,2010(5):57-64.

[7]周学恒,战菊.从《要求》到《指南》: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课程设置[J].中国外语,2016(1):13-18.

[8]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56-60.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技术型英语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浅谈技术型管理者的成长修炼
浅析民办高校音乐学(师范)本科专业钢琴课程的特点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外功还是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