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的参政运动研究
2018-01-20刘荣荣
刘荣荣
摘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参政被局限在封建政治的框架内,只能通过不合法的“宫廷政治”“农民政治”等手段,表达自己对现存社会的不满。而辛亥革命时期,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女性,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潮流的影响下,开始打破传统封建政治的框架,通过反复请愿、创办报刊、武力回击、建立革命团体等手段,争取参政权。虽然革命最终失败,但是却推动了妇女解放的进程,表达了妇女要求参政的夙愿。
关键词:辛亥革命 妇女 参政
中图分类号:D4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221-02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变。这种转变为知识女性登上政治舞台创造了条件。在过去数千年的时间里,许多女性也曾通过各种方式登上过政治舞台,但是她们的参政活动始终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鸦片战争以后,束缚女性的“封建堡垒”开始坍塌,女性参政也开始出现转机,这种转机主要体现在女性参政开始由不合法 ①向合法转变。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参政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封建政治→宫廷政治→封建政治”,一种是“封建政治→农民政治→封建政治”。这两种模式概括了古代社会女性参政的两种不同道路。但是两种道路却有一条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从封建政治走向封建政治,虽然中间经历了不同的行为方式,但出发点和归宿却是相同的。而到了近代社会,除了原有的两种女性参政模式以外,又出现了新的女性参政模式,即:“封建政治→社会变革→非封建政治”的参政模式。[1]在这条新的参政道路上,女性参政不仅具有合法性,而且参政的行为方式也变了。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为女性参政不再完全局限于封建政治的框架内,而是要冲破封建政治的框架,创建一种相悖于封建政治的新政治框架。尽管这种“破旧立新”的行为模式还不够彻底,最终走向失败,但是她们的落脚点和归宿毕竟离开了封建政治的基础,这在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女性身上体现得最为显著。
一、为国而起的妇女群体
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历经庚子之役,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寻求强国保种之路。他们以救亡图存为己任,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输入中国,猛烈抨击了中国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守旧的思想文化。他们以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为理论武器,向传统的“男有权而女无权,天下之事,皆出于男子所欲为”的男权思想进行了批判,认为男女平等乃是天赋人权,女子均与男子一样,具有参政权。康有为把人的权利看成人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妇女的自立、自由、自主之权都是“天授”的,男子侵夺了妇女的天赋之权,就是“侵天权”。同时他还引用了卢梭的主权不可转让的观点,指出“让权者谓之失天职”,号召妇女们不要“听男子独擅其权”,要与男子争夺失去的权利。[2]除了先进知识分子关注妇女参政以外,一些女子报刊也对妇女参政问题给予了关注。其中《女学报》的言论最为引人注意。《女学报》虽然创刊时间比较短,但是在宣传妇女解放和妇女参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发表的《男女平等论》一文第一次公开举起了男女平等的旗帜。新会女史卢翠在《女学报》上著文提出:“方今瓜分之局已开,国势日危,有声同叹。前月明诏特下,谕各庶民,皆得上书,夫民也者,男谓之民,女亦谓之民也。凡我同辈亦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以无负为戴高履厚之中国女子也”,号召妇女“联名上书,直陈所见”,并向光绪帝提出要求妇女参政的七条建议,如设立贵妇院、设女学部大臣,举荐高等女学生及闺媛入贵妇院理事。虽然维新派所提倡的“男女平权”思想还不成熟,但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妇女开始觉醒。
1905年上海商界反对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虐待华工的条约,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美爱国运动。上海施兰英等人在《时报》《女子世界》等报刊上发表《中国爱国女子请看》等文告,倡议全国妇女界联合起来,抵制美货,“凡遇美货,同心禁却,使五洲咸知我中国人心不死,我中国女子之心尤不死”,她们的倡议得到了岭南、杭州等地妇女的积极响应,妇女们除了组织集会,讨论反美的办法外,妇女刊物《女子世界》自第二年第2期开始,以一半的篇幅用以宣传反美爱国运动,并号召妇女们要坚持斗争,要坚持斗争到美国改约废约为止。两次运动虽然均以失败告终,但却大大刺激了中国的爱国妇女群体,使她们由爱国转向革命,加入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二、投身革命,争取参政权
据现有资料统计,自1911年10月10日到1913年年底,全国共组织了58个妇女团体。[3]这一时期出现这么多的妇女团体,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倡导之外,主要在于妇女自身的觉醒。随着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广大知识女性将自身解放与民族民主革命联系在一起。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后,刚刚成立的湖北军政府为了广罗人才,特设“招纳处”机构,吴淑卿看到后,立即毛遂自荐,但却被黎元洪以“军中皆男子,难以位置”婉拒。壮志未酬誓不休的吴淑卿,联袂陆国香、姚雪琴等新式女性,再次上书黎元洪,力辩男女不应有别,均有义务上前杀敌。正值阳夏保卫战的革命军,急需用人,被吴淑卿的勇气所感染的黎元洪,在都督府亲自接见她,并授权其别招女军一队,命名为“女子军”。在吴淑卿的鼓舞下,不少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商人怨妇、官吏小妾纷纷响应革命。[4]她们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既开阔了眼界,又显露了她们不弱于男子的聪明才智。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举国上下,政治气氛活跃,一批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逐渐把妇女运动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争取妇女参政的斗争上来,掀起了一个颇有声势的妇女参政热潮。这一时期参政运动从1911年11月开始到1912年11月结束,主要表现在此起彼伏的请愿活动的开展以及女子参政团体、女子报刊的创办上。
纵观辛亥革命時期妇女参政的全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压在妇女头上的历史包袱不是轻易就可以消除的,封建保守派的势力还很强大,广大下层社会的普通妇女,依旧固守着旧的礼法观念,整个社会还未形成一种妇女解放的良好氛围,这项正义的要求要想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还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这一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整个社会鄙视妇女的思想行为还很顽固。袁世凯上台后,就公开反对女子参政同盟会到北京开展活动,并致电唐绍仪和黄兴阻止女子参政同盟会全体北上,同时对女子参政同盟会的某些成员采取拉拢收买的伎俩,致使女子参政同盟会最终分裂解散;革命派内部人士对妇女参政运动也采取压制的态度。虽然这一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失败了,但是妇女们敢于突破封建政治旧框架的勇气,却揭开了妇女解放运动崭新的一页。妇女参政逐渐开始由不合法的、社会公开反对的、男性专权的封建政治之路,向合法的,社会公开支持的、男女共同参与的民主型道路转变。
注释:
①这里的“法”指的是“封建礼法”。
参考文献:
[1]沈殿忠,赵子祥.中国政坛女性分析[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94.
[2]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82.
[3]张莲波.民国初年的妇女团体[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2):113.
[4]杨卫东,涂文学.辛亥首义百人传(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337.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