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升辅导实效的策略研究

2018-01-20周芳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慢教育心理健康

周芳

摘 要: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生命化教育课题的一个重要理念,“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细节”,这些都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所要培养的姿态和心态。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采用走进心灵,多元倾听;积极守望,接纳后进;呵护信心,坚持等待等策略,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艺术性和实效性,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关键词:慢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实效

目前,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得到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现在的家长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比别人学得少,胎教、早教层出不穷,似乎都急着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神童。在家长的催促下,老师也跟着家长的脚步,期望能在短时间内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笔者认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留下足够空间,一点一滴影响学生、造就学生。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慢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耐性,也需要尊重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接受教育需要一个过程。关注人的发展,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个体成长规律,注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远效益,是慢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诉求。以追求效率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单就一节课而言,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的容量与速度是高效的,但可能會造成学生掌握了具体知识,却不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获得了知识结果,却缺乏了知识探索的丰富体验;掌握了方法,却不能理解背后的原因和道理,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慢教育真正的本质是理解和运用。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慢教育的缺失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慢教育的缺失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心理健康的概念认识不清晰。现在很多学校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德育,对学生进行了德育,就不必再单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了。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诊治而轻预防。不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心理疾病为己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少数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诊治上,忽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需要,使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存在一些误区。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等同于心理测试,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和简单化。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慢教育的实施

(一)慢教育着力点的有效挖掘

着力点一:在心理辅导课中深入实施慢教育

现在小学生的生长环境和特有的心理发展特征,使他们需要心理辅导课。但他们的敏感性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对心理辅导课无意识中产生了抵抗心理,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有效设计,给他们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减少他们的抵抗心理,为心理辅导课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着力点二:在个别化辅导中扎实推进慢教育

与传统教育相比较,个别化辅导要做到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发展个性,激发他们的潜力及创造力。对于个别化辅导,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既要求真务实,又要开拓创新,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着力点三:在特需性关注中有效渗透慢教育

特需性关注或特需性教育是为某个特殊需要的学生制订的旨在适应其个体的身心差异,满足其独特教育需要的总体方案。对这类群体实施慢教育时,要区别于普通群体对象的慢教育,需要单独制订方案并实施。

(二)慢教育具体化策略的落实

策略一:走进心灵,多元倾听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伏尔泰曾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我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生说的每一句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于听孩子们说话是一种了不起的教育艺术。”在教育工作中仅仅重视倾听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倾听的艺术并合理应用,这样倾听才能发挥其作用。

案例: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午后,我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门突然被推开了,只见孟×已哭成了小泪人,原来她阿姨给她买的计数跳绳在她回家午休回来后不见了。于是我到班里去了解情况,同学们都说见过。“吴××把跳绳借给大家玩,可是忘了把跳绳放在哪儿了,你们能帮忙找找吗?”全班孩子一起找遍了教室的每个角落,但令人失望的是没找到。于是,我直接在班级里举办了一个“与心爱的朋友讲悄悄话”的小游戏,我对同学们说:“今天呢,大家不要将老师当成老师,而是当成大家中的一员,老师愿意当大家最心爱的朋友,不知道同学们愿不愿意当老师最心爱的朋友呢?”“我愿意,我很喜欢和老师做朋友……”看到这群小朋友在一阵狂欢。于是我就趁热打铁,给同学们打个预防针:“每个人都不是很完美的,所以我们就会有犯错误的一天,不要看老师比你们大,但是老师也是平凡的人,所以也会犯错误,如果有一天,老师真的犯错误了,同学们会原谅我吗?”“会!”“我也会……”看到孩子回答得这样真切,于是我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游戏环节“犯错就改正”,然后向孩子们宣布游戏的规则:下面呢,我们一起寻找自己的好朋友,然后向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倾听别人心里话的学生要保守秘密,并且监督自己的好朋友改正错误,现在游戏开始……游戏结束之后,有个学生一直留在教室里没有走,我直接走向他:“是否有事情找老师呢?”他一直不说话,后来靠近我的耳边低声说:“老师,我也想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同桌的跳绳是我拿的。老师,你会原谅我吗?”“你勇于承认错误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会儿你悄悄放回他的书包就行了,但是下不为例,以后做错了事情,一定要勇于改正,好不好?”他使劲地点头,我看到他那可爱的小模样笑了,他冲着我也笑了……我一直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经过漫长的等待,“跳绳事件”终于结案了。

策略二:积极守望,接纳后进

“等待、耐心、坚持、接纳、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细节”,这些都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所要培养的姿态和心态。很多老师都更喜欢优秀生,因为优秀生听话、上进、易管理,但是,在教育中我们同样还需要关注后进生,以积极的态度守望,用更好的心态接纳他们。

案例:

杨××是一名后进生,不爱打闹,也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很干净利落,一见就喜欢她,唯一的缺点就是学习成绩落后,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一次我找她谈话,她为自己的成绩不好找了一个借口,说自己鼻炎很严重。记住的知识,一到考试就忘。但我提醒她,不要在身体上找一些客观原因,我也没多说她。后来我给她借了两本书,一本是关于张海迪的,一本是关于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的。我发现在读完这两本书后,她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了,认真记笔记了,做的练习题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但近来我发现:她曾经不认真学习的坏毛病又有所抬头,想起了一句话:“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淀。”我知道对于一个后进生来讲,她有今天的进步实属难得,我们应该宽容她,有所等待,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于是,我没有因此批评她,而是拿前一阶段她的进步继续表扬她,继续鼓励她参与小组学习展示活动,用良好的展示树立她的自信心。而且,我叮嘱跟她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学习成果展示时,尽量把简单问题让给她,以增强她学习的信心。慢慢地,她的成绩有了新的提升,坏毛病也慢慢改掉了。看到她依旧阳光灿烂,我很高兴,我知道,杨××一直在努力,尽管这种成绩的变化没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对于她自己来讲已经是前进了一大步了。

策略三:呵护信心,坚持等待

“慢”教育理念就是告诉教师万事不可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教育事业是细水长流的流淌,不是大水漫灌式的浇灌,要顺应自然规律。因此教师只有学会耐心等待,才能抓住教育的契机,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

中国一向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晚辈,对长辈、师长的敬重千百年亘古不变。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王子、公主,怎会知道需要主动向人问好?在班主任、家长的不停教育下,大部分孩子已经懂得了见到师长要问好。但是总有几个内向的孩子总是没法张开嘴巴。例如,班里的小林就是其中一位,每次校园里遇到老师,都是用温暖的目光看着,然后默默走掉了。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好几次想叫他来谈话,可是转念一想,也许他是改变不了自己内向的性格才欲言又止,于是每次见到他,我主动先向他问好,他总能开心回应。过了好多天……好几个月……终于有一天早上,我刚踏进校园,就听到那期盼已久的声音:“老师好!”我开心极了。此时,我觉得教育的时机到了,我把孩子叫到我面前,大力表扬了他,并且告诉他老师一直在期待他的一声问候。并且跟他约定,以后咱们见面的时候都互相问好,并且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孩子开心地同意了。之后的他不仅仅对我彬彬有礼,对其他人也是。

策略四:充分了解,三思后行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灵活运用时间与空间,既可以有效把握较长的交流时间,同时也可以利用较短的交流时间,积极与学生谈心,同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而全面有效解决学生当前遇到的困难,避免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为学生以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案例:

有一次自习时,我在班里转了一圈,正好遇上一男生和一女生吵架,当时我也没怎么问清情况,就先责骂了男生,后来就后悔了。回到办公室里,同事们问我怎么了,我如实说了,结果是但凡给那个学生上过课的老师,这样的事情大多都发生过。应该是学生的问题,后来这名学生因为心理原因休学了。知道实情之后,我不再生学生的气,而是生自己的气,为什么不在发火之前三思呢?为什么不在带这个班之前先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呢?这都是必须的。我想以后要学会慢下来,耐心解决一切问题。

策略五:家校联手,及时沟通

“家校联系”是慢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应当从家长入手,认识到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不能有效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与家长进行合理的配合,互相沟通,真正改掉学生身上的坏习惯。

案例:

班里有个叫高××的男生,他性格略外向,活泼,在班内很有同学缘。但是唯独学习总是拖拖拉拉,上课不会听讲,课下不主动写作业,打游戏,学习成绩全班倒数。我试过谈话、批评都没有效果,于是我就进行家访。开始,我来到高××家时,他很害怕,怕家长了解情况后责骂他,躲在自己的房间不敢出来。然而我家访绝不是单单“告状”,而是和他们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有关情况,和其家长共同研究、分析、制订帮助他的最佳方案。高××不怕了,向我敞开了心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变了,坏毛病改了许多,学习也有所进步。

四、结论

慢教育并不是守株待兔,而是等待时机,主动出击,在等待的过程中,了解造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耐心地去观察,并引导学生改正身上的缺点,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獻: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荣.语文需要慢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0(3).

[3]黄建新.守望教育的理想[J].语文教学通讯,2011(4).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慢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静待花开?呼唤慢教育
数学慢教育“全”“程”思维范式:内涵、价值及其阐释
数学慢教育科学认知的四种形态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