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让品德课堂彰显魅力

2018-01-20陈小玲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形式多样场景合作

陈小玲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起着重要作用。力求从合作需要,创设合作场景、合作主体、合作形式、合作时空五方面去论述小组合作在品德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开展,从而使品德课堂彰显出无限的魅力。

关键词:合作;需要;场景;人人参与;形式多样;打破界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品德课堂中取得最佳效益,我们做了以下的探讨。

一、据需出发,激发合作学习的“趣”

新课标明确规定:品德课程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实际需要出发,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因此,在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生搬硬套教材,而要巧妙、灵活地调整教材,将文本资源化为自己的教育智慧,使之更适应学生道德生活的发展需求。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弹性的教学内容给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课前课后必须做好大量的资料收集,知识整理、归纳,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无疑是不够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品德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股主流。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乐趣,锻炼了自我,培养了能力,得到了发展。

一位老师为了上好《漫步神奇的非洲热土》一课,课前布置学生先去了解非洲,可是课堂上出现了一片这样的声音:“非洲这么穷、脏、落后,有什么神奇值得探究的?”为了打破学生心中的这种片面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依据教材,对教学内容做了有效的调整。教师机智地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非洲有悠久的历史,有值得他们民族骄傲的地方,不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随后让学生探险非洲的地理、关注非洲出名的地方、了解非洲人的风俗、放眼非洲有名的生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以上一个主题对非洲开展地毯式的调查收集。课堂上,老师则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神奇而又美丽的非洲热土。老师把收集同一主题资料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交流,然后让他们商量选取有用的资料制成展板,在展示的同时由选出的一名小导游解说,最后他们还接受其他小组组员的采访。老师适时还补充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这样,课堂学习在一种融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不断推进,课堂上小组的汇报有声有色,更激起了其他组的学生对非洲了解的欲望。小组合作学习既减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了解到非洲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的动植物资源,神秘而又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此时,学生原有的认识偏差得到了调整,神奇而又独特的非洲热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场景,让合作活动更“真”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建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实践证明:为学生创设种种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其效果是明显的。

如上《合理购物ABC》一课时,某教师考虑到学生生活的社区周围有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购物场所,他们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和能力,但合理购物的能力较差。如果教师直接跟学生说购物时要注意哪些事情,学生兴趣肯定不大,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于是,课堂上教师创设了一个购物情境组织教学活动:用道具做了“永亨隆”超市的门面,还摆上了货架,上面放了十几样商品,有零食、饮料、文具、玩具等。其中,教师特意摆放了一些质量不合格但价格较低、包装精美的“三无”物品。教师说:六一儿童节大食会就要到了,你打算买些什么东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把学生分成了八个组,给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发一个购物篮子,让他们上台自由购物。采购完后教师及时采访各组,让他们说说为什么买这些东西?你们购物合理吗?这样,教师巧妙地创设了情境,学生真实去体验购物,通过小组间争辩,分析、比较,学生初步了解正确、合理购物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购物能力,使其养成正确的消费观。根据合理购物原则,最后教师评出最佳购物小组、最会合作小组。课后,教师还要求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购物知识运用到真正的日常购物中,各小组把这次大食会的东西买回来,然后进行评比,看哪个组购物最合理。这样一来,教师的品德课就不单纯是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之上,而是真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與行为中。

三、人人参与,使合作学习更“实”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品德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合理的发展。每个小组是一个基本单位,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让每个孩子的思维都被激活,让每个孩子的情感都受到激发,让每个孩子都能实实在在地参与活动,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品德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过去“秧田式”教学大都是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的课堂学习模式。如今在品德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座位“茶桌式”的布置。这样围坐组成的合作小组学生人人参与、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弥补了教师个别辅导的不足。如某位老师上《人人都有长处》一课,更是把“茶桌式”教学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她在课中巧妙地进行了轮盘转的小组合作无声交流的尝试。她设计了活动一——“我真棒”,学生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几点长处,然后让学生顺时针相互传阅,直到最后卡片回到本人手中。活动二——“你真棒”,学生拿起自己手中的卡纸重新找到与自己卡纸颜色相同的同学组合成新的小组,也就是新的“茶桌式”坐下,学生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按顺时针方向,让每位学生给自己写一个长处,直到卡片回到自己的手中。随后,老师让每人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小卡片。人人参与轮盘转的合作交流,让他们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的客观的了解。老师精心设计的无声交流活动,大胆打破了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更多的组员面前展现“我的长处”,也让更多的组员了解、挖掘“我的长处”。活跃的课堂,传递出的信息不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我会学”。每一位学生在这样的合作交流中实实在在地参与学习、参与活动,主体性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四、形式多样,让合作的天地更“广”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参与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与周围的自然、社会、人或物发生实际的接触和相互作用,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获得发展。品德学科中很多活动的开展都是学生组合成小组共同去完成的。因此,为了小组合作活动不流于形式,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教师要找准学生最感兴趣或最疑惑的问题作为突破口,给他们创造条件,采用小组合作讲故事、做游戏、实验、采访、演演、画画、小制作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

如,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参观、调查、访问、查资料的基础上,课堂中教师有目的地把整节课设计成一个汇报展示的大活动。围绕家乡这一主题活动,各小组使尽法宝,唱歌、跳舞、相声、小品、情景剧,学生充分发挥自我和小组的特长,形象生动地向大家介绍宣传自己的家乡。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组织、合作的能力,提高了活动质量和效率,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

五、打破界限,让合作走得更“远”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给予学生探究的方法,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的确,“自由是创新的源泉。”只有给予了他们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有基本的保障。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实行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校内外联合,构建全新的大品德教育体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时空中学习、成长。

比如,在上《我家的日常购物》时,课前教师先让学生把本周家里所购买的日常用品用表格的形式登记下来,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了这项调查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跟小组成员交流,由于是他们自己亲身参与的,交流得特别起劲,有的甚至把去买东西时发生的趣事也跟组员一起分享。课后,教师还给他们布置了两个新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小组合作,把组内成员的记录结果做成一张统计表,并研究一下小组统计图,看看从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各个小組纷纷动手设计自己喜欢的统计图,有矩形图、有线形图、有箭头图……形式多样,颜色鲜艳,层出不穷。又如上《一起画学校》时,教师先教学生画学校的方法,然后说:“你们天天来上学,对学校可熟悉了,现在你们分小组讨论,试着画出我们的学校。”于是学生分成了几组热烈地讨论着,但画的时候,有的学生提出:“要是走出教室,到学校操场看看再画就好了。”其他学生也一起附和。于是教师顺应了学生的要求,把全班学生带到操场,让他们还是小组合作,继续画我们的学校。同学们兴趣盎然,很快一幅幅精美的画画好了,还涂上了颜色。实践证明:教师顺应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既体会到实践与合作的益处,又掌握了一些合作的方法。在后来安排的组内交流中,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思想进行了优化整合,把个人方法转化为共有的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了发展。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善于与人合作,尊重他人,乐于交往是品德课程的要求。在品德课的教学中,老师要努力地为学生营造合作的氛围,积极地引导、指导他们进行互助性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处于一个合作的集体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合作交往中开启心智,放飞个性,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盛群力.小组合作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J].全球教育展望,1992(2).

[2]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形式多样场景合作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数学教学形式多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