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超学科课程实践探索与研究

2018-01-20王威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主题单元

王威

摘 要:超学科课程是一门以其他学科为基础开展的拓展性校本课程。根据课程设置中不同主题设单元学习,以单元内容为中心将各学科知识重新整合,以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情境表演式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校内外资源整合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超学科;主题单元;教学方法变革;新课程探究

一、超学科概况与特色简介

超学科课程是一门以其他学科为基础开展的拓展性校本课程。综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教师在学科建设上进行了研发与创新。其主要特点有:(1)在教学内容上,打破学科界限,综合各学科知识。以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为基础,展开综合性拓展课程。(2)在教学资源上,以大陆教材为载体,融合香港的常识课程、美国IB学校的PYP课程,利用双语教学,做到国际课程本土化、本土课程国际化。重新建构符合学生学情、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课程。(3)在教学方式上,以小组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学习为主,启发学生的学习力。(4)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协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二、构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超学科课程体系结构

1.超学科课程体系结构

超学科课程分为六大主题,分别是: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组织自己、我们所处的时空、世界怎样运转、我们如何表达自己、共享地球。在每个主题学习中整合多学科知识,融合香港和美国的相关课程,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力。

例如,在“我们如何组织自己”主题中,主要结合语文、美术、思品等学科,融合美国的inquiry lesson,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世界如何运转”主题单元主要结合数学、科学、信息等学科,融合香港的常识教材,通过体验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技能。

2.超学科课程设置

基于以上课程体系的建构,设定超学科课程如下:

“我们所处的时空”这一主题单元中,一年级的单元设置是学校和朋友,二年级的单元设置是社区里的人和物,三年级的单元设置是空间定位。同一主题下的不同单元内容难度逐渐增加。一年级的六个单元是:我们的身体、个人与团体、学校和朋友、植物与动物、童话故事、我们庆祝的节日。这六个单元内容在讲解主题内容的同时,也着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做好幼小衔接的自然过渡。

三、超学科课程的学科建设及内容选择

1.学科知识的重建

超学科以学校其他学科的内容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这里以三年级“我们所处的时空”这一主题为例介绍单元内容,具体融合学科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2.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与尝试

超学科课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情境表演式学习等学习方式。

(1)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超学科课上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一年级,首先与学生一同学习个人与团体的区别、团体中的分工,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再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谦让意识、分享意识,最终形成小组分工与合作的能力。

(2)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是超学科课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以“神奇的植物”这一单元为例,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培养学生的洞察力;然后,学生学习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并让学生亲手种植种子,照顾自己的植物,体会一粒种子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最后落实珍惜粮食的重要性。然而,仅仅在教室中学习体会是不够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超学科组申请了自己的童心实验田,通过孩子、家长和老师一同耕种,学生在童心实验田里真正体会到了种植的快乐。

(3)项目式学习

在体验式学习的基础之上,超学科组还开展了与课程六个主题相关的项目式学习,主要开设了“周五去游学”活动。结合六个主题单元的内容,分别设计以下项目式学习的内容:

每一次项目式学习,超学科组的老师们都为学生精心设计了配套项目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协作交往能力和批判创新能力。

(4)探究式学习

超学科组一直坚持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在“我们的身体”和“动物与植物”这两个单元中,教师有意识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身体器官的位置、面部表情和情绪之間的关系,真正实现探究在课堂中的发生。

(5)情景表演学习

在“个人与团体”这个单元,我们创设了各种团体的情景,让学生表演消防员团体、警察团体、医生团体,使学生在情景表演中深刻了解不同的团体和团体的分工与合作。

四、建设适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教育资源基地和学习资源系统

1.建立人文与科学实验基地

“周五去游学”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到校外亲身体验学习的机会。超学科组教师积极与东北虎园、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单位建立联系,申请成为我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实现社会资源课程化。

2.课程资源信息化

为了实现让学生在家中自主学习,超学科组老师们还制作了微信公众平台,录制微课,上传“一师一优课”等教学活动,便于学生线上学习,做到了“课程资源信息化”。

3.打造教学新环境

为了实现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现超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教学理念,超学科组一反常规教室的布置,将教室分为聆听区、活动区和安静区。这样有规划地分区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条件,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堂类型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区域,学生也可在不同区域体验更高质量的学习过程。

五、超学科课程建设三级课程与评价制度

根据学校创设三级课程的教学方针,超学科组也为学生量身定制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题单元课程、游学课程和选修定制课程。其中前两项已经在上文中有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本节主要介绍选修定制课程。

为鼓励学生参与设计课程,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量身设计课程和选择老师,教师们依托省级课题“小研究项目”开设了“小研究生课程”和社团课程。分别下设植物观察种植课、污水处理研究课和多彩的香皂社团课。在保证以上的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超学科组实现了小班化教学,对学习能力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别对待,尊重兴趣和潜质差异。

超学科课程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取代了单一的考试评价:

(1)学生互评:在小学课堂中,这种动态评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使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并提高学生彼此合作的能力;(2)教师评价:为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效果,我们设置教师评价制度,对学生及时作出好且正确的评价;(3)家长评价:在学校“家校共育”的办学理念下,超学科组还特地设置了家长评价制度,这是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六、超学科课程领导力与教师的课程创生

超学科组共有教师5名,均为国内外重点大学毕业。教师年龄主要分布在24岁到30岁之间,正处于勤奋努力、学习意识强烈、为工作拼搏奋斗的上升时期,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教学大赛中获奖,在学校的支持与帮助下,现已参与三次省级课题研究,代表学校多次做展示课,均获得一致好评。

为了让团队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更进一步,希望三年内超学科的老师都能对学科课程有整体的认识,成为创新意识浓、研发能力强、课堂教学实践精的优秀教师,将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1)加强集体备课:作为学校建立在校内其他学科基础之上的特色学科,超学科组除自己学科组内进行集体备课外,还和各学科教师共同备课,将资源共享并重整,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合理利用;(2)做好示范课引领: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成长,以优秀示范课为途径,继而提升自己课堂的吸引力;(3)开展教学沙龙活动: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开展教学沙龙活动,教师之间共同探讨、相互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更新教学理念。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维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时代所需的人才不仅仅是工业时代所培养的单一学科人才,而是博学多才的“多面手”。此外,随着各行业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更加需要会合作探究的人才。超学科课程是随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的融合课程,我们一直秉承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其目的在于打造符合学生天性和发展的实用性课堂和学习体验。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超学科課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可研究和探讨的地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会多方位学习和研究,争取在进一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超学科研究与学科发展[J].中国外语,2012(11):15-22.

[2]郭辉.浅谈合作探究式学习[J].小学教学参考,2006(36):36.

[3]李光浩.自主合作学习策略及其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0(2).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规划课题“小学超学科课程中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GH171440。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主题单元
浅谈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探究
单篇式与单元式语文教学的比较思考
让主体性活动推动整体阅读教学
体育教学中主题单元的游戏层次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