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2018-01-20张立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2期
关键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能力

张立

【摘要】小学课堂教学中,一问一答式教学模式极为普遍。整节课,学生脑子里全是解决问题的信息,忽略了创新思维的发展。今天的教学,只会解决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小学数学课堂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123-0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和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重要一环。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让学生想问与乐问。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本人通过与学生比赛猜算导入:(出示智慧爷爷去砌砖头的图片,每个圆形需要9块砖头)智慧爷爷要砌这些圆形需要多少块砖头?同学们,你们谁敢与老师比赛?老师允许你们用计算器来算。请出班上算数最快的同学比一比。经过激战,还是比老师慢了一些。这时很多同学就举手问道:生1:老师你是怎么算的?生2:老师你有什么绝招算这么快呀?能不能告诉我们呀?生3:老师你这样算我怎么知道对不对呀?说不定错了呢?此时我及时对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看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多有价值啊!激发全班同学竞争意识。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9的乘法口诀》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精心创设讲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会有一种计算方法比计算器还快?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二、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正如我们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龙正行,经过老师不断地激励下,本学期中他也有好几次敢干向老师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得到全班同学的表扬,同时能让他对知识寄以渴望……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问题的环境:①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必要时老师可以帮助回答;②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形成“生问生答”的习惯;③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对课堂上善于提出问题和解解决问题的同学给予表扬,这可以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及时地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

三、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机会,使学生善于提问题

这学期我特别注重课堂上教学方式,强调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的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而且要善问。让学生在课堂上你争我赶争当一名好学生。其主要做法如下:

1.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材的“重难点处”提问。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例如:教学《巧算加减法》这内容时,让学生计算下列的算式,并讨论你能找出哪些规律:

45+17-1759+23-23 76-57+57

35+47-4764-27+27 100-100+100

待学生计算完,并对算式进行分组,再组织讨论:你有什么发现?哪位同学能解决刚才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课堂上以“生问生答”的形式来突破难点。这样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不断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聯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学校开田径运动会:100米、400米、8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为什么跑100米的几位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跑400米与800米的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于是提出了400米与800米赛跑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又如:在组织学生参加秋游时,先让学生根据这次秋游的具体情况,拟定秋游计划,然后问学生:在这次秋游活动中,你们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因为学生对活动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而且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的习惯。

例如:在六年级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装沙实验,观察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间的体积关系,通过操作,学生就会产生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的疑问?从而探究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4.教师提供开放题,让学生在异中“问”

课后设置开放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的潜能。

例如;在学生学完乘法口诀后,安排这样的练习题:

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一些没想到那个口诀的同学会提出疑问:那个得数可以吗?还有没有哪些是我没想到的呢?这样题目,答案多样性,学生要不断地想才能解决,达到让学生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数学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相互争论,不断解决,从中获取新知,老师只做个组织者、引导者,这何乐而不为呢?然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只有经过长期不断地努力,不断的探索,课堂发现能力才会有更灿烂的明天。

猜你喜欢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能力
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基于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思考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何加强技工烹饪专业一体化课堂教学管理
科学课的生活性与科学性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