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支皮瓣在组织器官缺损修复和再造中的应用分析

2018-01-20刘积东林中梅朱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6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医学会游离

刘积东 林中梅 朱海燕

(1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 整形外科,辽宁 大连 116021;2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整形外科,辽宁 大连 116021;3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临床在对患者实施游离皮瓣移植的过程中,主要为了对患者的皮肤软组织实施覆盖,小部分患者为了对表现出的死腔以及表现出的深部缺损进行有效填塞[1]。为了确保组织器官缺损患者于临床可以获得显著的修复再造效果,此次研究主要将我院收治的组织器官缺损患者62例作为主要对象,临床对所有组织器官患者选择穿支皮瓣的方法完成修复再造治疗,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组织器官缺损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8例,女44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3~82岁,平均年龄为(45.69±5.92)岁;其中表现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32例(患有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5例,患有鳞癌的患者15例,患有基底细胞癌的患者10例,患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患者2例),临床选择实施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的患者38例;临床选择实施腹壁下动脉系统穿支皮瓣的患者20例;临床实施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游离的患者4例。

1.2 方法:在准备实施手术前,临床选择超声多普勒对患者的穿支血管位置以及穿支管径大小实施测量。针对PTA皮瓣在实施标记的过程中,主要将患者内踝中点与患者膝关节中点二者连线作为此次研究的轴线,主要将此轴线分成四部分[2]。诸多穿支主要于中间两部分进行分布,并且在轴线中点表现出穿刺的概率达到了54%左右[3]。将患者髂前上棘以及患者髌骨外侧二者之间的连线作为ALT皮瓣轴线,并且诸多穿支于此线中点3厘米直径圆中间的位置进行分布;在患者脐旁正中线位置作为DIEP穿支血管,在脐旁矩形范围内(6 cm×2 cm),每一侧均具有穿支血管(直径在0.5 cm以上)分布,数量在2~8支。主要将患者髂后上棘同患者股骨大转子之间的连线作为SGAP轴线。在患者连线中上三分之一的交界的位置作为穿支的位置。在患者臀下沟上方设计平行位置同患者臀下沟梭形皮瓣位置实施IGAP[4]。可以有效探测到患者的穿支血管。根据设计对患者的皮肤实施切开操作,对于患者的四肢主要从患者皮瓣后外侧开始进行,对于患者躯干以及臀部位置,从患者皮瓣两侧开始进行。直至患者肌膜下方或者患者深筋膜下方,利用可吸收线对患者的筋膜以及真皮进行有效固定,顺着此层对患者认真实施剥离,禁止对患者的穿支造成损伤,于对照穿支血管发现标记的数量为1支或者2支,针对患者的血管穿出肌肉可以有效发现,针对患者的筋膜透明膜组织可以有效明确,在此过程中,将患者皮瓣另一侧有效切开[5]。针对患者的皮瓣实施游离,确保仅存穿支血管同患者的肌体二者有效相连。之后于2.5~3.5倍放大镜引导下,顺着患者穿支血管向着患者的源血管实施剥离,保证血管蒂处于加长状态,确保患者的血管管径较粗,确保可以有效吻合[6]。

2 结 果

在所有患者中,表现出皮瓣完全坏死的患者2例。完成手术后的6 d,对患者实施皮瓣清除术治疗,利用右侧胸大肌肌瓣+游离植皮术对患者的创面实施修复治疗。对患者完成游离皮瓣手术之后,选择多普勒针对患者血流是否保持通畅实施探测,最终发现患者的皮温表现正常,或则稍微低,完成手术后患者的皮瓣色泽表现较为接近,表现出质地柔软的特点,患者的腹部以及臀部均可以较好的活动,外形效果较为满意。临床完成DIEP皮瓣手术后,表现出部分脂肪液化的患者2例,临床完成FTRAM皮瓣乳房再造手术后的14 d,腹部仍然表现出疼痛症状的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4~7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皮瓣成活情况表现良好,表现出质地柔软的特点,于供区未表现为并发症的情况,于供区对患者实施植皮治疗,最终全部成活。

3 讨 论

临床主要将穿支皮瓣类型分为两种,分别为隔穿支皮瓣以及肌皮穿支皮瓣。临床在对患者进行穿支皮瓣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①要求患者的血供需要满足持续性以及稳定性的特点;②要求患者的血管蒂长度需要足够;③要求患者需要至少保证存在1支穿支血管的口径不小于0.5 mm。④患者的供瓣区可以完成直接缝合[7]。

对患者在选择穿支皮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对解剖血管实施追踪的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此外针对手术人员在显微外科相关操作技术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对患者实施穿支血管的位置以及穿支血管口径较易表现出变异的情况,此外对于细小血管较易表现出牵拉的情况以及扭曲的情况,往往会表现出血管痉挛等系列的缺点。但是临床在实施修复重建外科过程中,仍然属于较为重大的一项突破,针对临床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软组织缺损症状,临床通过对其实施创面修复治疗后,可以获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尤其穿支皮瓣的有效应用,可为患者修复再造效果的提高做出重要的保证。综上所述,临床对组织器官缺损患者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合理选择穿支皮瓣的方法进行治疗,最终可以获得较为显著的修复再造效果,获得显著的治疗满意度,凸显选择穿支皮瓣方法对组织器官缺损患者实施修复再造治疗的临床价值。

[1] 曾昂.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数字化解剖研究及其修复面部缺损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2] 崔怀瑞.腹前外侧壁跨区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3D可视化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

[3] 程代薇,彭德飞,李自力,等.额部皮瓣在面部组织器官缺损修复与再造中的应用[A].贵州省医学会.2010年贵州省显微外科年会暨贵阳显微外科中心揭牌仪式论文汇编[C].贵州省医学会,2010.

[4] 黄耀鹏,方炫量,胡瑞斌,等.游离穿支皮瓣在拇指全形再造足部供区修复中的应用[A].浙江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2015年浙江省显微外科学会年会暨浙江省手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2015.

[5] 董佳生,王涛,冯瑞铮,等.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自体组织移植乳房再造[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5,11(3):154-156.

[6] 陈明智,王志强,倪鑫,等.甲状腺上动脉穿支皮瓣在面部缺损修复再造的临床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87.

[7] 杜丽平,游晓波,傅荣.应用胫后动脉皮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软组织缺损84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3-24.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医学会游离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肛门内镜显微外科手术用于直肠少见肿瘤治疗的临床价值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陶珊珊作品
2018第二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通知
2018第二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通知
2018第二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