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1-20徐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6期
关键词:葡萄膜植入术乳化

徐颖

葡萄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 常并发白内障, 据调查显示, 在葡萄膜炎患者中50%左右患者并发白内障, 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 病情复杂, 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 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案。研究发现,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将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并分析其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68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单侧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 符合手术适应证,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2]:①存在手术禁忌患者;②合并其他眼科疾病患者;③肝、肾、心、肺功能不全患者;④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患者;⑤依从性差或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4例。观察组患者中 , 男 21 例 , 女 13 例 ;年龄 50~79 岁 , 平均年龄(64.28±6.07)岁;病程 6个月~5年, 平均病程(2.34±1.56)年;左眼20例, 右眼14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2例, 女12例;年龄 52~78 岁 , 平均年龄 (64.34±6.12)岁;病程 7 个月 ~6 年 ,平均病程(2.58±1.54)年;左眼19例, 右眼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患眼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处理, 包括使用3 d地塞米松滴眼液, 术前 30 min,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 进行散瞳处理。术前进行眼底检查、视力检查、房角镜检查、眼部B超等常规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具体方法:使用贝诺喜进行表面麻醉,开睑后于结膜下注射1.0 ml的2%利多卡因麻醉。做1个结膜瓣, 以上穹隆为基底, 止血后于角巩缘后适当位置作巩膜隧道切口 , 长度约为 5.5~7.0 mm, 分离并刺入前房 , 于角膜缘作辅助切口, 注入粘弹剂, 充分水分离。待核能够充分游离旋转后, 加压娩出晶状体核, 取出晶状体核, 冲吸净晶状体皮质, 植入人工晶状体。电凝球结膜, 使用地塞米松眼膏包眼。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具体方法:使用贝诺喜进行表面麻醉, 开睑后使用0.5 ml的2%利多卡因, 皮下注射麻醉。做1个结膜瓣, 于角膜缘后作隧道切口,长度约为 3.0 mm, 厚度为 1/2 巩膜 , 呈“一”字形 , 分离至角膜内。于角膜缘内作辅助切口, 穿刺进入前房, 使用黏弹剂,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 利用平衡盐溶液行分层分离术, 分离虹膜后粘连组织, 利用超声乳化仪吸出囊袋内晶体核及皮质 , 时间 26~110 s, 平均能量 10%~25%, 推注粘弹剂 , 植入后人工晶状体, 吸出粘弹剂。电凝球结膜, 使用地塞米松眼膏包眼。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或眼膏,持续治疗3~6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3个月的房水蛋白水平。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③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分为显效(最佳视力≥0.5)、有效(最佳视力0.1~0.5)、无效(最佳视力<0.1)。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房水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房水蛋白水平(7.57±0.03)μg/ml与对照组的(7.58±0.04)μ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66, 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房水蛋白水平(7.96±0.04)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4±0.08)μ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484,P<0.05)。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221, P<0.05)。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后囊破裂1例、角膜水肿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对照组出现后囊破裂1例、角膜水肿2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16, P>0.05)。

3 讨论

葡萄膜炎在长期炎症刺激下, 可能并发白内障, 同时,葡萄膜炎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也增加了白内障发生的风险。为避免葡萄膜炎引起青光眼、玻璃体病变等其他眼科疾病, 应对葡萄膜炎进行早期治疗, 改善患者视力, 预防病情恶化。相关研究显示[3],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发生率仍然高达50%。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方式治疗[4]。但实践发现,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手术难度较大, 且并发症风险较高, 因此, 在手术治疗前, 应首先缓解葡萄膜炎的炎症程度, 从而降低手术难度。近年来,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房水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且安全性较高, 并发症较少[5-7]。通过超声乳化技术, 能够将白内障组织彻底吸出, 为人工晶状体的融合提供基础, 同时, 充分利用高真空模式以及低超声能量优势, 能够减少周围组织损伤, 提高手术安全性[8-10]。此外, 超声乳化技术能够对前房较浅患者采取特殊处理, 适当增加灌注瓶高度, 从而起到加深前房的效果, 避免眼压异常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11,12]。

综上所述,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良好, 安全性高, 是治疗该疾病的可靠手段。

猜你喜欢

葡萄膜植入术乳化
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儿童葡萄膜炎86例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常用中药提取物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新进展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