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默通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应用及优势分析
2018-01-20姜祖才姜嘉培艾锦江
姜祖才 姜嘉培 艾锦江
以往临床上所用的传统乳腺肿物切除术通常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 且手术过程中难以对深部肿物进行准确定位,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出血量多等诸多缺点,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受到了一定限制[1]。近年来, 随着我国微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麦默通旋切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该手术方式具有微创的特点, 能确保手术更为高效、安全与准确, 是临床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式[2]。为了证实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 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肿块直径<3.5 cm;肿块具有良好活动度、边界清晰,和周围组织之间无粘连, 表面光滑。排除标准[3]: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肾功能异常;高度怀疑恶性病变;不存在乳腺肿物切除手术指征;中途退出。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6.68±7.59)岁, 平均病程(18.52±5.62)个月, 平均肿物直径(18.69±7.86)mm;乳腺脂肪瘤、乳腺炎症、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分别为3、2、12、13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37.02±7.18)岁, 平均病程(18.95±5.37)个月, 平均肿物直径(18.97±7.58)mm;乳腺脂肪瘤、乳腺炎症、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分别为2、3、13、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均完善相关检查, 对患者行乳腺超声检查, 以此明确肿物数量、大小及深度, 择期行手术治疗。
对照组行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 患者取平卧位, 或者将肿块所处部位作为依据, 采用健侧卧位接受治疗, 外展上肢, 充分暴露手术部位,行常规消毒铺巾处理, 采用1%利多卡因对其行逐层浸润麻醉, 将手术前超声检查结果作为依据, 确定进针深度、位置以及方向, 选择最好的位置作为穿刺点, 将皮肤切开0.3 cm左右, 采用超声进行引导, 促使8G旋切刀进入到肿物底部,将旋刀槽与肿物对准, 并且朝着两侧做出扇形的旋转切刀,将刀槽范围左右平面存在的病灶彻底切除干净, 在真空负压作用下病灶会被吸入到刀槽中, 采用超声对其进行监测, 将旋转刀朝着肿物各个方向推进, 深度控制在12 cm左右, 呈扇形将其切除, 反复性的进行旋转与抽吸操作, 一直到最后将整个病灶完整切除, 采用B超引导, 合理调整旋转刀深度与角度, 仔细观察肿物, 了解其是否切除彻底, 是否存在残留现象。完成旋切后, 撤出旋切刀, 将引流条放置在穿刺切口,如果肿物的体积相对较小, 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少, 也可以不放置引流条, 局部压迫穿刺通道15 min左右, 覆盖无菌敷料 , 加压包扎 48~72 h。完成手术后 , 将标本病理送检 , 给予患者1 U蛇毒血凝酶进行止血。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物残留及乳房变形情况、手术指标(瘢痕长度、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物完整切除标准:超声检查结果显示, 低回声原发处乳腺肿物完全消失, 采用十字探测法对其检查后未发现有残留, 通过注水试验显示, 与原肿物范围比较, 残腔扩张范围更大, 没有残留碎块存在于残腔皮肤外, 对残腔行负压吸引后发现其回缩消失[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肿物完整切除及乳房变形情况比较 观察组肿物完整切除30例(100.00%), 乳房变形0例(0);对照组肿物完整切除25例(83.33%), 乳房变形5例(16.67%);观察组肿物完整切除及乳房变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瘢痕长度、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0.12±0.02)cm、(1.41±0.22)cm、(4.12±2.02)d、(17.02±6.01)min、(10.05±5.18)ml, 对照组分别为 (1.26±0.95)cm、(10.26±2.68)cm、(8.96±3.56)d、(58.62±9.62)min、(109.62±13.68)ml;观察组瘢痕长度、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色素沉着1 例 (3.33%), 疼痛明显 1 例 (3.33%), 切口感染 0 例 (0), 皮下瘀斑 0例 (0), 皮下血肿 0例 (0), 皮肤破损 1例 (3.33%), 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出现色素沉着3例(10.00%), 疼痛明显6例(20.00%), 切口感染2例(6.67%), 皮下瘀斑3例(10.00%), 皮下血肿 2 例 (6.67%), 皮肤破损 3 例 (10.00%), 并发症发生率为6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数量显著增加, 并且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5]。与正常人相比, 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患乳腺癌的几率要高出2~3倍, 所以临床需要将及早发现良性乳腺肿块, 并将其彻底切除[6]。本次研究中,对照组行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 观察组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肿物完整切除及乳房变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瘢痕长度、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0.12±0.02)cm、(1.41±0.22)cm、(4.12±2.02)d、(17.02±6.01)min、(10.05±5.18)ml, 对照组分别为 (1.26±0.95)cm、(10.26±2.68)cm、(8.96±3.56)d、(58.62±9.62)min、(109.62±13.68)ml;观察组瘢痕长度、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麦默通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效果显著。总结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的优势[7,8]如下。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不会给正常乳腺组织带来较大损伤, 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 能降低色素沉着、皮肤破损、皮下瘀斑与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 且完成手术后不需要进行缝合处理, 能避免切口感染。②手术简单、快捷, 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小, 能有效促进术后恢复进行。③具有较高手术安全性, 通过采用空心穿刺针设计, 能将一次性穿刺率提高, 防止针道转移现象出现。④手术切口小, 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⑤整个手术过程均采用超声进行引导, 利于精准定位直径较小的肿块以及乳腺深部肿块, 提高肿块切除率。
综上所述, 乳腺良性疾病采用麦默通旋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