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春运用小柴胡汤治口苦验案
2018-01-20指导老师金殿春
时 乐,张 芸,指导老师:金殿春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江苏 仪征 211400)
金殿春老师为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名中医,临证喜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症。笔者跟师学习,现将其运用小柴胡汤治口苦验案1例总结如下。
患者,男,60岁,2016年5月9日初诊。晨起口苦,余无不适,既往有胃溃疡病史,后已治愈,偶有反酸,纳谷及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拟小柴胡汤合乌贝散化裁。药物组成:柴胡10 g,炒黄芩10 g,法半夏10 g,太子参10 g,乌贼骨15 g,大贝母10 g,白及12 g,威灵仙15 g,蒲公英12 g,焦山楂30 g,焦神曲3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诉口苦症状减轻,原方继进7剂。后患者来院告之诸症皆愈。
按语:本例患者就诊的唯一症状为晨起口苦,既往有胃溃疡病史。貌似无证可辨,只能从文献中寻找答案。《伤寒论》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秦伯未在《中医临证备要》认为:胆热、心热、肝热证常见口苦。《内经》称为“胆瘅”,如说:“此人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为之苦。”又:“肝气热则胆泄口苦。”但此患者寒热不明显,虚实不显著,故治疗不宜过寒过热,补虚泻实,唯和解可行。小柴胡汤为少阳病的本证方,后世称“少阳百病此为宗”,故从和解剂的小柴胡汤入手。
小柴胡汤由柴胡、半夏、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本案运用了柴胡、黄芩、半夏、太子参。柴胡疏肝,轻清升散,黄芩清热,苦寒清降,二者一升一降,共同调畅气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二药均有利胆作用。法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太子参益气生津,又可防半夏之温燥伤津。患者有胃溃疡病史,偶见反酸,故以煅乌贼骨、大贝母合用(乌贝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治疗,研究证明二药能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吸附胃蛋白酶。白及止血生肌,合乌贼骨共同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威灵仙抗胃食管反流、促胃动力。蒲公英清热,一可清肝,二可抑制幽门螺杆菌。山楂、神曲同用,消食导滞助运。
本案方从少阳入手,唯和、唯轻、唯平,用药清轻灵动,既符合仲景之经旨,又暗合吴鞠通“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义,足见金殿春老师遣方用药之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