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儿童脓疱疮的临床观察

2018-01-20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1期
关键词:脓疱肺气疗效

刘 力

(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1)

脓疱疮又称“黄水疮”,是由化脓性球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童。本病传染性强,易通过搔抓感染部位,将病菌散布到自身其他部位或他人,容易引起流行。临床上多采用口服或外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且易产生耐药性。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儿童脓疱疮疗效显著,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寿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脓疱疮的患儿120例,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3~12岁,平均(2.3±9.6)岁;病程1~3 d,平均(2.05±0.43)d。将纳入观察的患儿按就诊顺序的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好发于面部尤其口周、鼻孔附近、耳郭及四肢。皮损为粟粒至黄豆大红斑,表面有水疱,可迅速转变为脓疱,疱壁薄,周围有红晕。破裂后形成糜烂面,上覆蜜黄色痂,自觉瘙痒。重症者可伴邻近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1.3 纳入标准 符合脓疱疮的诊断标准;年龄2~12岁;体温、血尿常规均正常;发病3 d内就诊;父母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并接受治疗。

1.4 排除标准 入选前48 h曾局部或系统应用抗生素治疗者;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及血液病、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者;有中药成分过敏史者;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未能完成规定疗程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皮肤科协定方小儿化湿饮口服、苦菊硝矾散湿敷、紫连油外擦,配合小儿推拿治疗。①小儿化湿饮口服。药物组成:金银花9 g,连翘9 g,蒲公英6 g,黄芩9 g,苍术9 g,白术12 g,陈皮9 g,山药12 g,茯苓9 g,白鲜皮12 g,滑石9 g,苦参9 g,生黄芪12 g,党参9 g,甘草6 g。上药加水600 mL后充分浸泡1 h,用武火煎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 min,每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 mL,分早、中、晚3次于饭后30 min温服。连续服用1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荤腥及寒凉之品。②苦菊硝矾散湿敷。药物组成:马齿苋12 g,生大黄9 g,黄柏12 g,生栀子12 g,生百部16 g,野菊花16 g,败酱草9 g,明矾12 g,芒硝12 g,硼砂9 g。方法:上药水煎放凉后湿敷。具体操作:用纱布6~8层(或相当厚度的小毛巾),在已经放凉的药液中充分浸透,然后取出稍加挤拧至不滴水为度,覆盖于患处,隔10 min换1次,连续湿敷30 min,每日3次。③紫连油外擦。药物组成:紫草9 g,黄连9 g,白及9 g,地榆9 g,甘草9 g。方法:将上药置于250 mL芝麻油中充分浸泡6 h,连药带油入不锈钢锅中煎炸,以炸至药材焦枯为度,滤渣取药备用。湿敷间歇期外涂皮损,每日3次。④推拿疗法。治则:调补肺脾。补肺经:补肺益气,扶正固表。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方法:从无名指指端推到指根为补肺经。补脾经:健脾和胃,益气扶正。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方法: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二者均每日推500次,7 d为1个疗程。

3.2 对照组 单纯应用用小儿化湿饮口服治疗,用法及注意事项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2]制定。①皮损程度:红斑、脓疱、糜烂和分泌物评分按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中度(3分)4个等级评分。②瘙痒评分:无瘙痒或无哭闹为0分;轻微瘙痒,不影响睡眠和生活为1分;瘙痒明显,影响睡眠和生活为2分;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为3分。③疗效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积分下降指数评定,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积分下降指数为10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60%≤积分下降指数<100%;有效:症状、体征改善,20%≤积分下降指数<60%;无效:积分下降指数<20%或症状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治疗后第7日回访,观察疗效及安全性。

3.2 安全性评价 记录用药后皮损处有无刺激现象及其他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的程度与药物的关系,复查血常规、尿常规。

3.2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检测未发现异常。

4 讨论

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传统治疗首选抗生素,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性的发生率呈较快增长[3]。

脓疱疮属于中医“黄水疮”范畴,又称“脓窝疮”“滴脓疮”。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笔者分析总结脓疱疮的病因病机多为患儿喂养或调摄不当导致脾胃虚弱,无力运化水湿,酿生湿热。因脾、肺相生,久则影响及肺,五脏之中,肺为娇脏,最易受邪。肺主一身之气,在外合皮毛,可抵御外邪。小儿肌肤薄嫩,卫外不固,易感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必内归于肺。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失其屏障功能,不能抵御外界邪气。从外感受湿热或风热邪毒后,内湿与外湿相引,湿热毒邪蕴结不散,导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毒邪不循常道而解,熏蒸于皮肤致病。湿性重浊黏腻,蕴久不散,故本病容易反复发作。究其病本在脾、肺,标在肤腠,治疗宜标本兼顾,内外合治。

小儿化湿饮方中黄芪补中益气,调补脾胃,补益肺气,益卫固表;山药补脾气,助脾气健运,补益肺气,实卫固表,专攻脾肺二脏之虚证,二者共为君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白术、苍术、茯苓、陈皮健脾利湿,燥湿排脓;白鲜皮清热解毒燥湿,祛风止痒;苦参清热燥湿杀虫,祛风止痒,共为臣药。佐以党参补中益气兼补益肺气;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滑石清热收湿敛疮。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补脾益肺、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之功。

苦菊硝矾散方中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生大黄清热解毒泻火,清泄湿热,有抗感染作用;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品煎剂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生栀子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泻火,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生百部解毒杀虫,可抑制真菌;野菊花清热解毒,具有抑菌作用,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其提取物可抑制细菌、病毒;明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芒硝清热解毒消肿;硼砂清热解毒,不仅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还对皮肤黏膜有收敛和保护作用。全方共奏清热解毒、燥湿祛脓、收敛消肿、杀虫止痒之功。

紫连油方中紫草解毒凉血,活血消痈,油浸外涂作用尤佳;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者可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白及收敛消肿生肌,有保护皮肤黏膜及抗菌的作用;地榆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凉血、解毒收敛、保护创面之功。

在肺脾之经脉施以补益作用的推拿手法,可以补益肺气,调补脾胃,扶助正气,提高患儿抵御外邪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药口服联合中药外洗、中药油外涂、小儿推拿治疗儿童脓疱疮标本兼顾,内外同治,与单一疗法相比,能够发挥协同治疗作用,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不易产生耐药,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王宝玺.皮肤病与性病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2]朱国兴,赖维,黄怀球,等.2%夫西地酸乳膏多中心治疗细菌性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5):288-289.

[3]李姝,邓列华.脓疱疮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30(4):215-217.

猜你喜欢

脓疱肺气疗效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鱼腥草外敷除脓疱
北方地区羔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措施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