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竺华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互结型脾胃病经验总结
2018-01-20白怀娟通信作者刘竺华
白怀娟,通信作者:刘竺华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刘竺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从医20余年,对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独到的见解,擅长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互结型脾胃病,且临床疗效确切。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和多样化,如嗜食肥甘厚味、吸烟、饮酒等,脾胃受损,日久蕴痰生热,所以临床中辨证属于痰热互结型的脾胃病患者不在少数。针对痰热互结型脾胃病,尤其在症状方面表现为干呕恶心及胸骨后不适的患者,运用黄连温胆汤化痰清热、清胆和胃,往往可获良效。
1 对黄连温胆汤的认识
黄连温胆汤见于清·陆廷珍所著的《六因条辨》,由温胆汤加黄连组成,具有化痰清热、清胆和胃的功效。药物组成包括黄连、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其中黄连清热泻火,小剂量运用可达到健胃的作用[1],还可以治疗下利、呕吐、心下痞、肠鸣等症[2]。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可以治疗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3]。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枳实破气除胀,消积导滞,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兴奋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陈皮理气化痰,燥湿健脾,用于治疗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等症状[4]。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水煎陈皮对唾液腺的分泌有促进作用[5]。茯苓健脾渗湿,《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止烦满”。
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谈及:“盖胃为水谷之气,不能如雾上蒸于肺而输诸脏,只是留积于胃中,随热气而化为痰。”刘竺华主任医师认为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及气候环境,饮食肥甘厚味、饮酒吸烟、熬夜、压力过大或暑湿伤及中焦脾胃,外湿与内湿胶着缠绵,蕴湿生热,久而成痰,痰热互结,临床多表现为呕恶呃逆、胸骨后不适、胃灼热、口苦吞酸、便秘、心烦、苔黄厚腻、脉弦滑。针对这一证型的脾胃病,刘竺华主任医师从辨病与辨证结合出发,治疗时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既需要缓解当前患者的不适症状,从标出发,降逆和胃,理气除胀,又需要从本出发,杜绝此证之源,以化痰清热、清胆和胃。
2 病案举例
(1)患者,男,32岁,2017年3月27日初诊。因“纳差、恶心3 d”前来就诊。症见患者进食后胃脘部憋胀,伴有烧灼感,偶有嗳气,口苦,口干不欲饮,无吐酸,无胃脘部畏寒,眠可,大便每日1次,不干,小便可,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西医检查肝功能、腹部B超均无异常,胃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方:黄连片3 g,茯苓10 g,竹茹10 g,枳实10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炒神曲30 g,焦山楂10 g,连翘10 g,莱菔子15 g,炒鸡内金30 g,炒麦芽30 g,炒谷芽30 g,甘草片6 g,青皮12 g,紫苏梗10 g,4剂。水煎服,饭后服,每日两次。3月31日复诊:食欲增强,晨起恶心,食后胃脘憋胀,舌尖红,苔黄,脉滑,上方继服3剂。4月4日三诊:纳可,无恶心,舌淡红,苔白腻,脉弦,二便可,上方加佩兰10 g,7剂。后电话随访,已无明显不适之感,嘱患者少吃甜食辛辣,勿熬夜,多运动,不适随诊。
按语:患者体型肥胖,中医强调“肥人多痰多湿”,痰湿中阻,阻碍气机运行,加之脾胃纳运失职,食谷不化,故患者纳差,进食后胃脘部憋胀。脾胃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患者出现恶心。痰湿郁久化热,湿热熏蒸于肝胆,胆汁上泛则口苦。肝胃郁热则胃灼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热互结之象。方选黄连温胆汤化痰清热、清胆和胃,原方去姜枣的原因为患者口干不欲饮,胃脘部烧灼感热象明显,姜枣性热故去。炒神曲、焦山楂、连翘、莱菔子、炒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可清热消食和胃,开胃化食。其中有保和丸和焦三仙的变通运用,焦三仙中神曲、麦芽皆用炒制,因炒制更偏于醒脾开胃,而焦制更善于消食止泻,该患者未见明显的大便异常,故炒用。炒神曲、焦山楂、炒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均为消导之药,若长期使用,有损脾胃之生发,故不可常用,而对于素体脾胃虚弱的患者一般不用。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用炒鸡内金消食化积,同时善消有形之瘀积,与焦山楂等消导药同用,可缓解伤正之损。青皮理气化滞,除痞满。紫苏梗降逆下气。三诊时,患者症状已基本消失,唯有苔白腻,脉弦滑,考虑患者体内仍有残余湿邪留存,故加佩兰化湿醒脾和胃。3次就诊,方证契合,故能奏效。
(2)患者,男,39岁,2017年5月9日初诊。因“胃胀伴胸骨后不适5 d”前来就诊。1个月前食糖醋里脊后即出现胃部及胸骨后不适,自服奥美拉唑,服药后即出现呕吐,纳差不欲饮,口中黏滞不苦,平素大便干,次数少,量少,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既往有肾衰病史。胃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方:黄连片6 g,茯苓10 g,竹茹12 g,枳实10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生姜3 g,神曲30 g,莱菔子30 g,7剂。并予以生大黄10 g煎煮后灌肠100~200 mL。5月16日复诊,胃胀及胸骨后不适减轻,偶有反酸,纳可,无口中黏滞,大便可,效不更方,前方加煅瓦楞子30 g,7剂。6月11日电话随访,诸症均好转,嘱患者注意忌食肥甘厚味,甜食辛辣,作息规律,适量运动,不适随诊。
按语:患者既往有肾衰病史,平素脾肾虚弱。因肾阳温煦蒸腾作用减弱,影响脾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液的功能。糖醋里脊为甜食,肥甘厚味易酿湿生热,日久积聚化为痰浊,因脾虚纳运失职,故纳差,口中黏滞。脾升降失司,水运失职,水湿内停,进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呕吐,大便干,次数少,量少,或水湿停聚于中焦,气机不畅,故胃脘部及胸骨后不适。水湿痰浊积聚,化热伤津,故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为痰热互结之象。纵观此证,患者多表现痰热互结之象,故治疗重点仍是化痰清热,考虑患者素体脾肾两虚,选方用药不可过用大辛大热或过于苦寒甘寒滋腻之剂,因大辛大热易伤胃阴,甘寒苦寒之剂又易损伤脾阳,滋腻之品又碍脾之运化,影响饮食和气机的畅行。故选用黄连温胆汤化痰清热、清胆和胃,神曲开胃消食,莱菔子降气消食,使大便通畅。同时给予大黄10 g 灌肠,其目的是吸附毒素,改善肾功能,临床观察中未发现大黄灌肠的不良反应[6],因此在门诊上使用既安全可靠又价格低廉。二诊时,患者胃胀及胸骨后不适减轻,方药对症,但偶有反酸,故加煅瓦楞子制酸和胃。
3 小结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辛辣饮食,肥甘厚味,饮酒吸烟,起居失宜,熬夜久坐,伤及脾胃,进而蕴湿生痰化热,痰热互结。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环境发生改变,压力增大,情绪紧张,且懒于运动,气机阻滞,痰湿瘀积化热;外界气候环境改变,气候变暖,空气污染,人体受外界的影响,体质有所改变,抗邪能力降低。刘竺华主任医师在20余年的临床中,使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互结型脾胃病疗效较好。如热象明显者去生姜、大枣,加连翘;食欲差者加炒二芽、炒神曲、炒鸡内金等;失眠者加龙骨、牡蛎、合欢皮、首乌藤等;头晕属肝阳上亢者加钩藤;便秘或大便不畅者加莱菔子、酒大黄、槟榔等;女性月经将至或月经期加益母草;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当归、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湿邪居中加平胃散;伴有肝郁气滞证、胁肋不适或情志抑郁者,加四逆散或青皮、香附理气化滞;腹部畏寒者酌加桂枝、片姜黄。另外,口味异常、口臭者可以用荷叶、藿香、竹叶泡水服。刘竺华主任医师强调,黄连的用量不宜过大,一般3 g左右,因黄连性苦寒,中医强调“苦寒败胃”,用量过大恐伤脾胃之阳,影响脾胃运化,变生他证。综上所述,临床上针对痰热互结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相关脾胃病,遵循吾师治病原则,借鉴使用黄连温胆汤,可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