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8-01-20杨柳
杨柳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 由于胃黏膜腺体萎缩性病变, 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短期内显著减低, 胃动力减弱,合并肠上皮化生以及胃黏膜不典型增生[1]。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痛、腹胀、食欲不振伴或不伴消瘦、贫血、腹泻。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于老年人, 据统计[2], 一半以上50岁以上老年人胃黏膜有萎缩改变, 70%以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目前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在精神紧张、不良情绪、饮食不规律等多病因的作用下形成的。胃黏膜常见病理发展规律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易发展胃癌。本病属于中医学胃痞病、胃脘痛范畴。
1 病因病机
《素问·举痛论》记载“寒气客于肠胃, 厥逆上出, 故痛而呕也”。《诸病源候论》提出胃痞病病机复杂, 与营卫不和、升降失常、气血不调、阴阳隔绝有关。现代医生认为痞满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不调、药物刺激以及久病伤正气有关, 痞满初期实证多, 病久损耗气血变虚证, 临床常见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热毒、食积、气滞、湿滞、血瘀、痰凝为实证, 脾气虚、胃阴虚归为虚证。北京中医医院张声生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多为血瘀、气滞、湿阻、阴虚、痰热,病位在胃, 与肝、脾相关[3]。脾失健运、肝气郁结以及胃失和降引起肝脾不调、肝胃失和、气滞血瘀等。李佃贵等[4]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情志不调, 饮食内伤有关, 肝胃不和,升降失调, 久而脾失健运, 湿浊蕴而化热, 热邪久而成毒, 或者脾胃虚弱, 运化无力遇到毒邪, 导致浊毒侵害人体, 创立浊毒学说。丁建华等[5]认为本病源于“虚”、“滞”, 主要肝失疏泄, 过度思虑, 脾胃失和, 脾胃虚损是临床表现, 主要病机是胃失滋养, 经络淤阻。
2 现代医学研究
2. 1 病因
2. 1. 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不及时治疗, 1/3将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据报道, 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80%可以检测到Hp抗体。因此, Hp感染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至关重要。
2. 1. 2 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入胃破坏了胃黏膜屏障, 出现炎症、腺体萎缩。国内学者陈海金等[6]用脱氧胆酸钠对SD大鼠灌胃模拟胆汁反流, 结果表明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胆汁反流有密切关系。
2. 1. 3 免疫因素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患者体内壁细胞抗体与内因子抗体作用下壁细胞抗原释放, 引起细胞免疫反应, 继而引发体液免疫, 壁细胞破坏, 黏膜萎缩。
2. 2 诊断
2. 2. 1 消化内镜检查 胃镜检查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最可靠。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为胃黏膜颗粒状, 黏膜血管外露,色泽灰暗, 皱襞细小, 内镜下伴有糜烂, 胆汁反流。结合活检病理学诊断确诊。
2. 2. 2 Hp检测 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检查到Hp, 非侵入性检查目前普遍采用13C或14C呼气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组织切片染色病理学检查, 敏感性 96% 以上、特异性98%以上[7]。
3 加味半夏泻心汤分析
加味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为君药 , 具有化痰燥湿、止呕降逆 、消痞和胃的作用;黄芩、黄连为臣药 , 黄芩清热解毒、祛邪止痛 , 黄连燥湿清热 、解毒泻火;芩连并用苦寒泄热开痞。党参、大枣、干姜为佐药 , 干姜健脾温中, 辛热散寒。大枣、党参养胃、益气、健脾;甘草为使, 调和诸药, 共奏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清热燥湿之效[8]。药后寒去热清, 升降复常, 痞满可除, 呕利痊愈。在基础方上遇疼痛严重可加白芍、延胡索;吐酸可以加海螵蛸;阴虚患者加入麦冬、玉竹、石斛;脾虚者加入炒白术、茯苓;畏寒者加入吴茱萸。
4 病案举例
4. 1 病例1 患者, 男, 63岁。胃痛3年余, 饥饿加重, 进食后缓解, 伴随食欲不振, 上腹部胀满, 偶尔呕吐、反酸, 四肢无力、疲劳, 纳差, 大便溏。既往就诊于北京医院,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近日加重来院就诊。舌红, 舌苔白腻, 脉弦。辨证:寒热错杂。处方:半夏曲15 g, 黄连5 g, 炒黄芩10 g,干姜9 g, 党参15 g, 炙甘草6 g, 大枣5枚, 海螵蛸20 g。二诊:患者药后反酸减轻, 腹胀缓解, 纳差, 大便不成形。上述药方加炒白术15 g, 茯苓12 g, 首诊Hp(+), 配合三联疗法加蒲公英20 g。三诊:复查13C呼气试验, Hp(-), 反酸消失, 拟益气健脾药常服。
4. 2 病例2 患者, 女, 65岁。胃痛5年, 屡次治疗, 反复发作, 痛时掣及腰部, 伴腹部胀满, 进食后缓解, 后又反复发作。纳差, 既往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舌红, 舌苔微黄腻, 脉弦细。Hp(-)。辨证:寒热错杂。处方:半夏曲12 g, 黄芩9 g,黄连6 g, 干姜6 g, 党参20 g, 炙甘草6 g, 大枣5枚, 延胡索10 g,白芍10 g, 焦山楂10 g。二诊:患者药后疼痛缓解, 仍有腹部胀满, 拒食寒凉, 上述药方加干姜至9 g。三诊:药后腹胀减轻, 拟健脾益气药常服。
5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增加, 加上不规律的生活习惯,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人数近年来呈现出增长的势头。其中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上常见, 主要是由于Hp感染和不良饮食习惯所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反复发作, 患者的饮食、睡眠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病情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为胃出血、胃溃疡, 甚至发生癌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痞满症, 中阳不足, 中气虚弱, 寒热错杂导致。脾为阴脏, 主升清, 胃为阳腑, 其气主降。中气损伤, 升降失常,可见到呕吐、肠鸣下利。加味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 健脾温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