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措施分析
2018-01-19郭俊
郭俊
【摘 要】目的:分析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产生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457例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患者,共采集457份血标本,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采血,调整患者合适体位,静脉穿刺成功后将止血带松开,3-5分钟后再行抽血操作。结果:共计21份血标本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总发生率为2.41%,其中,9份标本由于送检时间过长出现误差,2份标本由于采集时间不当出现误差,6份标本由于采集部位或者采集体位出现误差,4份标本由于患者心理因素引发误差。结论:血标本采集质量直接影响血液检验结果,为了使血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得到提高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 血标本采集;血液检验;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1
作为血液检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血标本采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准确反映患者病情必须对各种相关因素加强控制,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我院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产生的影响并采取干预措施,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457例在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患者,共采集457份血标本,其中男性239例,女性218例,年龄20-74周岁,平均(43.2±5.8)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采血,调整患者合适体位,静脉穿刺成功后将止血带松开,3-5分钟后再行抽血操作,完成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检验[1]。
1.2.1 血液分析结果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2.1.1 采血部位以及体位 门诊采集血标本时多取患者坐位,成人多选取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以及贵要静脉等部位采集血标本,小儿多选取枕静脉、额静脉以及耳后静脉,不可选取过膝的血静脉,以防由于压迫时间延长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缺氧现象进而影响血液检验分析结果。若患者正接受输液治疗则不宜进行血标本采集,同时需要避免在输液静脉上端或者同侧部位进行采血,防止血液成分被稀释而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2]。
1.2.1.2 血标本采集量 血液采集量过少或者过多均有可能造成促凝管中血液不凝或者抗凝管中血液出现凝固现象,因此,必须保证血液标本采集量的适宜性以提升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
1.2.1.3 标本放置时间 若血标本经日光照射或者采集后未及时送检以及放置时间过长均会造成标本中红细胞通透性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血清钠离子含量下降以及血糖降低而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除此之外,血标本送检过程中若出现试管颠倒放置或者劇烈震荡等现象也会影响检验结果[3]。
1.2.1.4 患者心理因素 患者对采血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进而会导致其心率以及呼吸等发生变化,瞬间屏气会降低其机体内pH值,呼吸急促则会导致pH值明显升高并进而影响血清钙检测结果。
1.2.2 干预措施
1.2.2.1 确保血标本采集的规范化 采血时选择卧位或者坐位能够正确反映血液变化情况,若患者存在晕针反应或者年龄较大也可取其平卧位,尽量选取血流充盈、易固定且具有较好弹性的静脉采集血标本,若存在穿刺困难现象可轻轻拍打采血部位或者进行热敷,能够充盈静脉,降低穿刺难度。
1.2.2.2 对采血量进行严格控制 若患者血液易聚集或者黏稠度较高,护理人员在采集血液标本时间必须动作准确、迅速,若应用一次性采血针头进行采血时,需先拔除穿刺针头,然后拔出插入试管中的针头[4]。
1.2.2.3 及时将血标本送检 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后应轻轻转动试管确保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合,防止用力过猛破坏血细胞。完成标本采集后需要及时送检,送检过程中避免受阳光照射、撞击、震动等。
1.2.2.4 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 进行血标本采集前应该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给予其针对性心理疏导,告知其检验目的,使其紧张情绪得到放松[5]。
1.3 项目评价 统计血标本检验结果并分析误差引发原因。
2 结果
共计21份血标本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总发生率为2.41%,其中,9份标本由于送检时间过长出现误差,占42.86%,2份标本由于采集时间不当出现误差,占9.52%,6份标本由于采集部位或者采集体位出现误差,占28.57%,4份标本由于患者心理因素引发误差,占19.05%。
3 讨论
保证血标本采集质量才能够使血液检验准确率得到有效提高,有效减少各种原因导致的误差,同时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素质,此次研究中血标本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率为2.41%,误差引发原因主要包括送检时间过长、患者心理因素、标本采集时间不当、采集部位或者采集体位等。
综上所述,血标本采集质量直接影响对血液检验结果,为了使血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得到提高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为了保证采血质量还需要对血标本采集人员加强技能培训,确保检验结果能够为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提供重要参考,有效减轻患者的身心不适感。
参考文献
裴爱丽.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100-101.
郑以军.关于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探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4):11-12.
朴大哲,张哲庆.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7):150-151.
潘永利,潘玲.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吉林医学,2016,37(7):1610-1611.
李娟.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饮食保健,2015,2(18):4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