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民间音乐素质的培养
2018-01-19王珊彭鹏
王珊 彭鹏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促使旅游业蓬勃发展,音乐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民间音乐的独特性,对旅游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文化旅游与民间音乐的关联性、培养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民间音乐素质的必要性、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民间音乐素质培养现状的分析及培养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民间音乐素质的对策建议四个方面探讨了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民间音乐素质的培养,以期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旅游专业 音乐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0-0134-02
当代的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生产结构的巨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不仅仅只停留在追求物质文化层面,人们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在日益剧增。作为第三产业“无烟工业”之一的旅游业在人们需求的变化中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尤其是90年代左右兴盛的文化旅游,给游客们带来了精神生活的满足。它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形式上都给游客带来了不同的人文体验,同时也响应了国家倡导的文化自信与生态文明的理念,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向了高潮。
一、文化旅游与民间音乐的关联性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历史、现代、民俗和道德伦理四个文化层面,其中民俗文化层是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间音乐产生于农业社会中,农业社会中各地的民间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都是孕育民间音乐的肥沃土壤,所以民间音乐属于民俗文化层面。21世纪以来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一个热点,各地的民间音乐在文化旅游中的运用已具有鲜明特色,比如广西的文化旅游就以本土民间音乐为基础,创造出《印象·刘三姐》这一文化品牌,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认识广西的一个窗口。再譬如,当你置身于内蒙古大草原,眼前展现的是蓝天白云、洁白羊群和绿色草原的美丽景象时,如果此时耳边传来一首开阔悠长、节奏自由的内蒙古民歌《牧歌》,则会更让人心旷神怡,真正体验到文化旅游给人带来的视听享受。可见民间音乐融入文化旅游给旅游者提供了各民族本土特色的听觉体验和欣赏空间,迎合了不同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将游客带入到虚实相生、动静相宜的审美活动中。
二、培养旅游专业学生民间音乐素质的必要性
(一)民间音乐的独特性
中国的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如各地的戏曲音乐、内蒙长调、侗族大歌、民间器乐、纳西古乐等都是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中慢慢形成的民间音乐,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该地区内的劳动人民在几百甚至上千年的生产劳动中形成的音乐文化审美情趣的积淀。与外国文化的差异性很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民间音乐的独特性势必会给旅游者带来奇特的感受。
(二)民间音乐的参与性
民间音乐由“歌”与“曲”两部分组成,“歌”指有歌词的演唱,也称民歌;“曲”指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尤其以民歌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如陕北民歌,其中“信天游”则是陕北民歌中最富特色、流行最广的一种山歌形式,男女老少以及遍及城乡、各行业的群众,均可自编自唱。有名的歌曲《东方红》《绣金匾》《高楼大厦平地起》等,都是从民歌基础上润色、创编的。陕北民歌是独具民族、民间文化特点并在国内外享誉盛名的民歌流派之一,如果能合理运用游客耳熟能详的文化作为旅游产品,将大大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旅游的娱乐性。
(三)民间音乐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旅游是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活动,那么旅游目的地的美如何得到人们的了解,就离不开相关媒介的宣传,如电视广告、车载收音机等一些图片文字的宣传。但目前倍受青睐的是将民间音乐作为文化载体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如《掀起你的盖头来》《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达坂城的姑娘》等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歌曲向人们宣传了新疆,使新疆享誉海内外,让更多的人心之向往。民间音乐以一种艺术形式向旅游者传递者思想感情,让旅游者身心融入其中,享受视听盛宴。
三、旅游专业学生民间音乐素质培养现状
据调查了解,有一些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开设了大学生艺术素养课程,但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存在不足。比如,没有针对旅游专业的特点开展大学生艺术素养课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时光,去掉半年的实习期,也只有两年半的时间,那么在旅游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设计上应紧扣岗位需求的能力进行培养,不应普及性地开设音乐欣赏课程,而应具有针对性地安排与旅游文化相关的民间音乐欣赏课程。在旅游专业民间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需要音乐教师仔细研究探索,首先教材的选择不应过于专业化、理论化;其次,教学内容不应过于陈旧乏味;再者,所学民间音乐应有一定的带入感。
四、培养旅游专业学生民间音乐素质的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对旅游与民间音乐相关性的分析。首先,让我们认识到民间音乐是传播旅游信息的一个有效导体。其次,让我们认识到民间音乐和旅游都是一种审美活动,一个是听觉审美,一个是视觉审美,那么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担当着为旅游文化传播的责任,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审美力。通过民间音乐赏析课的学习,激发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再者,要加强民间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和加大对音乐教学设备的投入,从而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教学氛围,为培养学生的民间音乐素养起到较好的效果。笔者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通过翻转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性强的电子书,在课前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同学相互讨论,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例如,教师可提前布置几个学习模块,每个模块代表一个民族的民间音乐,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学习模块,并作为研究课题,通过小组分工查阅相关资料,课上运用所查的民族民间音乐与已有旅游知识,带领大家游览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各组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根据旅游专业学生特点,突出教学的针对性
根据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要灵活,不要局限于教材,要找到民间音乐与旅游文化的切合点。旅游专业有小专业的划分,每个高职院校的划分各不相同,大概可划分为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旅游专业、会展策划专业、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等,教师可根据各小专业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此专业是培养学生邮轮与涉外高星级酒店管理的专业技能,包括酒店、邮轮相关业务部门日常运作管理和服务技能、文秘工作及其它管理工作等,毕业后能胜任邮轮、涉外高星级酒店服务和管理及其它机构从事管理等工作。针对此类专业的学生应增加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教师应根据音乐的体裁和风格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教会学生科学运用音乐素材,如根据邮轮航线的不同播放不同国家的民族民間音乐;还可根据时间的不同和人们心理状态的变化播放不同节奏的音乐;也可根据邮轮内设置的不同功能区播放不同的音乐,如购物区和餐厅区播放的音乐应有所区分。
(三)合理运用情景导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要培养学生的民族民间音乐素养,在课堂上应多增加一些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胜地,请一位同学当导游,运用已学的民间音乐知识和旅游知识,给大家讲解介绍。假如教师情景设计的旅游地是苏州,学生在带领大家游览时就可以播放江南丝竹为代表的苏州民间音乐作为背景,使旅游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设定苏格兰为旅游地,可以运用苏格兰民间音乐——高地风笛音乐为素材,穿插在游览讲解过程中,丰富讲解内容的多样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与民族民间音乐是紧密相连的,旅游专业学生学习民间音乐是必要的。通过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民间音乐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将中国的民间音乐文化传播出去,也扩充了学生对外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专业技术与音乐潜能的开发,使之成为高素质的综合性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丁琳.谈旅游与音乐文化[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03).
[2]刘勇.文化旅游与传统音乐的传承[J].中国音乐,2005,(01).
[3]吴勇.民间音乐和旅游[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