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2018-01-19向媛

艺术评鉴 2018年20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承重要性

向媛

摘要:民族音乐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巨大魅力。无论是在我国文化还是在世界文化当中,民族音乐艺术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必须要采取措施积极保护,民族音乐源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同时吸收与借鉴了其他的文化形式,然后进行创新,促使民族音乐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先深入探讨了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价值,然后分析了现阶段民族音乐传承所遇到的难题,探索发展民族音乐的方式方法,进而全面加快民族音乐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 重要性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0-0059-02

一、民族音乐传承重要性

(一)保护“非遗”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通常分为两个层面,从狭义的层面来讲,主要是开展各项文化复兴工程。民族音乐源于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同时也是民俗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重点所在。民族音乐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同时也是对我国民族文化内涵的表达,传承民族音乐实质上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文化需要一代代人不断继承与发展,所以,鼓励人们传承民族音乐,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只有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梦想。

(二)保护民族音乐的特色

民族音乐源于传统文化,同时也是民俗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联系我国文化和世界其他各国、各地区文化的纽带。由于我国民族数量多,并且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呈现出十分鲜明的多元化特征。民族音乐多元化也促进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使我国各个民族与世界其他国家及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就当前世界发展的情况来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间关于音乐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密切,对民族音乐造成极大冲击的同时,也为民族音乐提供了相当多的发展机遇,所以也需要我们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掌握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差异,分析不同民族音乐在价值观念方面的矛盾关系,可以保护我国民族音乐本身的特色,进而使民族音乐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有助于丰富当代音乐创作和发展

民族音乐不仅具有发展性,同時也具有延续性,因此在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自从进入新的世纪,民族音乐发展的趋势却越来越模糊,很难正确地反映我国音乐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历史上的某些阶段,民族音乐都能鲜明地体现时代的审美需求,并且得到广泛的传播,能够清晰地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意识形态。单就空间而言,民众明显更为喜爱流行音乐,但是从时间方面来看,民族音乐的影响力却明显超过其他音乐。除差异性及民族性之外,民族音乐本身还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因为大部分民族音乐所体现的价值观念都是积极向上的。

(四)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开展

在高校音乐教育当中,民族音乐文化必不可少,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还能净化他们的心灵。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观念通常都十分积极,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来组织学生欣赏民族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学习民族音乐,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本民族文化,进而积极地继承民族文化。

二、民族音乐传承存在的困难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而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力也越来越强。自从1980年以来,流行音乐的影响力不断增大,而我国的音乐文化也开始出现系列的变化。流行音乐体系开始成为主流,对传统民族音乐造成极大的冲击,也导致民族音乐逐渐衰落。

其一,受西方美声唱法影响,民族音乐的原生态渐渐淡化。围绕上述问题,我国音乐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些音乐家认为,传统民族音乐的唱法太过单调,很难引起听众的兴趣。此外还存在西方化倾向过于明显的问题。

其二,进入新世纪后,人们的生活已经不同于从前,民族音乐原本植根的土壤不复存在,独特的美感也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倾向于播放流行音乐,而播放民族音乐的媒体数量却越来越少。尤其是港台流行音乐,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很多青少年由于自身音乐素养水平较低,判断能力不足,盲目崇拜歌星影星,喜欢流行音乐的人越来越多,喜欢民族音乐的人却在快速减少。虽然民族音乐还拥有部分听众,但大多数听众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怀旧情绪,再加上对歌曲的旋律过于熟悉,使得听众产生审美疲劳,这也是民族音乐逐渐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除此以外,欧美音乐、港台音乐都给民族音乐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就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的情况而言,许多学校显然并没有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虽然民族音乐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但学生们还是更倾向于流行音乐。由于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明显失衡,同时教学设施不完善,使得流行音乐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民族音乐却处处受到冷落。

三、如何实现民族音乐的良好传承发展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播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宣传主流文化。自幼时起,青少年便开始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通过学校教育,青少年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知识,同时还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因此,学校能够通过教育向学生传导主流价值观念,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培养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学校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国力,还能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拥有广阔的地域,也拥有众多的民族,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具有其民族特性,学校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必须先深入理解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才能丰富音乐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将文化与教育结合起来,共同进步,没有文化的教育毫无价值,而文化只能通过教育才能得到传播、继承以及更好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必不可少的途径。经济全球化拉近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世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开始彼此交融,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如果不加大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力度,很有可能导致我国民族音乐完全被多元化的音乐文化所淹没。因此,必须认真思考民族文化传承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认真地学习民族音乐,从而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确保民族文化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

(二)坚持民族音乐特色

建设完善学科体系,更新学科观念,均有利于发展民族音乐,还有利于培养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此外还要认真地研究各民族音乐自身的规律和特征,而理论层面的交流会帮助人们深刻地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内涵。民族音乐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会受到诸多的限制,例如学科、政府、产业以及民众价值观念冲突等。促使民族音乐发展的最好方法是寻找有效方法弱化矛盾,而音乐文化多元化可以充分地保护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从而避免因其他文化冲击而走向衰落。

(三)促进民族音乐创新保持活力

只有不断地创新,民族音乐生命力才能不断增强,民族音乐如果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同时尽可能地创新,唯有吸引大量的听众并得到听众支持,才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并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研究。而内容及形式上的创新能够使民族音乐焕发新的活力,使民族音乐具有时代特色,从而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形式层面,民族音乐要尽可能流行化,从节奏及旋律着手进行创新。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有其独特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之后形成了属于自己民族所独有的乐器、民族音乐以及民族舞蹈。比如新疆舞、汉族秧歌、云南地区傣族的孔雀舞等,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深受民众喜爱。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形式,在進行创新时还要体现其特征。尤其是音乐的节奏,要进行大量的探索与分析,各个民族的音乐有其独特的节奏,可以为民族音乐创新提供丰富的素材。

(四)政府方面加大对民族音乐的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力度,尽可能的营造好的环境,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政府方面要注重创建适合原生态音乐发展的机制,可以由政府组织成立民族音乐原生态保护区,保护民间文化的文化独特性。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来促进民族音乐的繁荣与兴盛,注重培养优秀的民族音乐艺人,为民间艺术家创造优良的环境,让他们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刘桂珍.中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时代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2]张媛.浅议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J].北方音乐,2014,(10).

[3]杨曦帆.持守中国音乐的精神家园——“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综述[J].人民音乐,2012,(05).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传承重要性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