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策略研究

2018-01-19卢博宇

财会学习 2018年33期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卢博宇

摘要:目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并不规范,难以基于内部审计工作有效促进科研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论文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功能为分析切入点,对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陷与不足进行了分析,随之将应对策略提出,意在促进我国内部审计更早进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轨道,充实这一领域的理论依据体系。

关键词:内部审计;监督与控制;科研事业单位

一、新形势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要求

我国审计领域素有“三驾马车”之说,除了社会审计、国家审计外,内部审计便为其中之一。而分析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概况、部分科研经费违法违规案件实况表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功能并未得到有效体现。党的十九大后组建了中央审计委员会,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审计署相关领导也多次明确要求强化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意在促进科研事业单位有效落实内部审计工作,以此加强绩效管理,将此类单位的风险最小化,确保科研事业单位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一)风险评估

科技领域的改革创新持续推进,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对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尤其需要更权威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来对其展开真实、公正、客观的评价。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功能一旦得以全面体现,既能有效增强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回报率,且可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及准确的控制策略,降低单位风险,节约成本。

(二)监督制约

内部审计的实质是监督,也就是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依法进行全面核查,以此推动所有经济行为健康发展、良性运转。具有监督功能的内部审计能全面预防国有资产流失,为国有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提供保障,对国有资产管理及合理利用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參谋助手

科研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经营决策的准确性事关单位发整前景及整体利益,势必也会对职工的切身利益产生直接影响。而其决策准确性必需建立在可靠的审计信息基础上,此类信息必需由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唯有如此,单位管理者才能及时监督、跟踪单位整体发展状态,及时纠正决策中存在的失误。

三、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规滞后

尽管国家层面的审计法规已相对完善,但系统性的内审制度、审计方案等大部分都没有建立,实际审计准则、实施细则同样未能系统制定,内部审计流程、内容明显不规范,以致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时缺少依据,甚至无章可循,其所提供的审计报告、建议或意见当然谈不上法律强制性、约束性,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在所难免。

(二)审计范围存在局限性

提高运行效率,推动科研事业单位实现科研目标,这是内部审计的主旨。从本质来看,此类单位的各项财务、运行活动均属审计范围范畴。但是,分析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现状表明,我国此类单位的内部审计依然仅限于部分传统、常规审计。其基本表现如下:忽略事前、事中审计,关注事后审计;忽略审计过程,关注审计结果;忽略经济管理,重视财务会计。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审计范围太小,仅对部分财务活动具有监督功能,内部审计功能无法有效体现;内部审计未实单位事项全覆盖,诸多潜在风险被忽略。

(三)权威性不足

对资金控制效果、成本管理效率等关注不足,没有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只重视科研成果产出、经费来源,这是国内科研事业单位的普遍做法。因此,很多科研事业单位并无专职内部审计机构配置,通常由单位内部其他内设机构兼管内部审计。而在具体内审计工作中,被审计对象大部不会配合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独立性不足,使内部审计效果(率)受到直接影响,而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足则导致内部审计客观性受到削弱,最终让内部审计工作成为摆设。

(四)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差

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极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属于综合性、高层次经济监督工作,对审计人员具有极高的职业道德及综合素质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同时必需具备准确的分析与判断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法规与政策水平、高度的责任心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等。而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大部分均未能有效设立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现实内部审计工作通常由业务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不高的临时抽调人员完成,面对复杂的审计工作,难以胜任内审工作。

四、强化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策略

(一)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基础在于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即用制度说话、按制度办事。只有如此,内部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才有保障,才能有效促进审计工作发展更加规范,将审计职能主动体现出来。在内部审计制度构建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宜基于本单位实际及国家审计署发布的有关办法、规定,完成和本单位自身特点与发展目标相吻合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构建,及时进行内部审计部门、专职内部审计人员配置,将内部审计职能依法赋予专职内部审计机构、人员,以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保障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准确性,为此类单位发展与建设提供实质性服务。

(二)持续拓展内部审计范围

首先必需迅速转变忽略管理、重视财务的思想,与此同时,同样应审计内部各种非财务性管理行为。其次必须转变忽略过程、重视结果的思想,同样应审计内部运营活动的过程,过程监控的有效性对内部审计功能发挥具有决定性影响。最后在将现有审计工作做好基础上,不断拓展审计范围,让内部审计工作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实现全覆盖,以此提升单位工作效率。应基于对可行性的全面衡量、采用循序渐进策略来拓展审计范围,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是在抓核心环节、关键活动基础上,不断拓展至其它环节、活动,实现内部审计范围扩展,将内部审计全覆盖目标最终实现。

(三)大力提升内部审计权威性

从内部审计理念来看,内部审计工作应成为科研事业单位领导关注的一项重点工作,非但如此,必需让内审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单位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内心,可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奖转让机制,通过单位内部定期会议来归纳、总结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等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内部普及。从机构设置上来看,应在相对较高层级上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分级设置,且与单位内其它机构保持相对独立,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可能及时、有效展开。更重要的是,必需依法依规向内部审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权力授予相应的审计权限,以便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减少来自被审计对象的阻力,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提供保障,将内部审计具有的监控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四)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必需要在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准较高基础上,全面认识被审计对象及与其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内部审计人员本身应该是复合性人才,且审计队伍应坚持复合化原则,即审计人员个体必需同时精通审计、税务、财务等主要技术及关联知识,审计队伍中同时需要配置通晓科研单位业务内容的审计人员,与此同时,有必聘请业务能力、工作经驗充足的外部人员进入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以此满足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复杂、任务量大等现实需求,将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完成。强化内部审计人员教育、培训,增强内部审计人员对新形势、新任务导致的各种新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的适应能力。

五、结束语

我国基础性、公益性、前沿性科研工作通常由科研部门承担,科研事业单位工作质量、效率必需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不二之选,也只有如此,内部审计工作效果与质量提升及完善的预防监督体系构建才能成为现实,内部审计工作的预防与免疫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科研单位的经费运用与管理才能实现,科研成果才能更多、质量更高,科研事业单位可持续、有序、健康发展也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李莹.浅析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及业绩评价[J].财经界(学术版),2014 (01):75-76.

[2]李玮娜.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 (08):71-72.

[3]林瑞琴.从内部控制视角谈科研事业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J].中国农业会计,2015 (02):32-34.

猜你喜欢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关于科研事业单位内控现状及改革发展的解析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化状况浅析
科研事业单位借助互联网+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科研事业单位经费内部控制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ERP系统使用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