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提升研究

2018-01-19李晓庆王虹杜林冬姚路明刘蓓蓓

南方企业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

李晓庆 王虹 杜林冬 姚路明 刘蓓蓓

摘 要:借鉴冰山模型“胜任素质”管理理论,高校应从抓育人重培养、抓问题重导向、抓服务重协同三个方面,围绕思维、知识和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胜任力素质”,并从四个方面对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提升路径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国家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新时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立离不开科技,包含着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深切诉求。

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新时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是摆在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胜任素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在1973年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模型——冰山模型,该理论模型根据成员个体差异不同,将个人素质一分为二即“冰山以上部分”和“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上部分”是较容易被了解和测量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能够通过外界进行改变和发展;“冰山以下部分”为内在的难以测量且不易被外界影响改变,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性格)和动机。根据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冰山模型的有效利用,不同类型的工作对个人素质要求不同,需要确定具体工作岗位需要的胜任素质,然后进行综合测量检验,制定具体有效的应用方法。冰山模型关于“胜任素质”的管理理论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参考,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应充分挖掘学生“冰山以下部分”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性格)动机等隐性素质,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综合素质,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培养策略

高校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基于创新创业人才“胜任素质”,通过教与学,培养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知识,训练其管理思维、创业思维、问题导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具备在未来不确定时代和环境下的对创业机會的把握和对事业的领导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三个维度我们理解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素养。获取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思维训练以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为前提,能力提升则为知识的获取和思维训练的目标升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在快速迭代和日益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具备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人才,未来不确定环境下适应力更强,更能敏锐发掘市场动向,把握创业机会,勇于创新并敢为人先。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核心素养需把握几个方向。

抓育人重培养

坚持育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观念主题大讨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面向全体所有在校学生,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融合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实训实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创新素养,协同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抓问题重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和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推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实习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对照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查找剖析在思想、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狠抓工作落实,补齐人才培养短板。

抓服务重协同

高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资源与要素集聚,推进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完善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强化一把手工程,统一组织领导,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基地,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构建相关单位部门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育人体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努力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有效服务和支持。

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提升有效路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立德树人,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提升更是一个复杂工程,需要科学决策、内外联动、部门协同、学科融合、系统推进。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把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动能的根本需要,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

更新创新教育理念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应积极响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类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主体创新潜能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挖掘唤醒,注重人的主体精神和创新人格构建,推进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高校应与时俱进,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列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质疑精神和求知探索的思维习惯。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完善资金政策体系

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造就人才成长的沃土,是提升人才素质的法宝,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离不开健全的机制和资金政策保障。高校应结合人才培养定位,紧跟市场需求,强化人才培养特色,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促进校内学科专业间协同培养,探索建立多元协同和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积极探索高校与政府、高校与企业、高校与高校、协同育人新模式,拓展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健全课程体系 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建设各年级阶段相互有效衔接、层层递进、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专业课程内容完美融合,面向全体学生分层分类开设创新创业系列必修和选修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新媒体等新技术搭建丰富多样的网络学习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能力提升,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健全创新创业师资奖励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增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

发挥基地平台作用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高校应多措并举搭建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实习实践实训平台、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园和科技园区等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并实时面向所有学生开放提供锻炼机会,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平台支撑,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研课题、发明专利和创新创业类竞赛等科技活动,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冰山模型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提升研究”(项目编号: SQ171060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工科高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GJXH2017-84);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 JRS-2016-1112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课题“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 JRS-2017-3110); 2017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就业创业专项)课题“高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YCY201718);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校企协同背景下高校众创空间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高校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