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解与解释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作用探究
2018-01-19于翠霞
于翠霞
【摘要】历史理解与解释是历史认知的思维过程,对历史理解透彻、解释清晰就相当于掌握历史。所以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理解与解释历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历史,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高效历史课堂的建立。本文通过浅谈历史理解与解释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理解与解释 高中历史 作用 历史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053-01
历史理解与解释是以揭露历史事实为主要目的,让学生能够深刻记忆历史,从而更加清晰的明白历史规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参悟能力。所以说,历史理解与解释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着重让学生理解历史,在理解和解释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一、对历史事实的历史理解与解释
我们高中历史教学的历史事实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主干考点,这些考点不易记住它的具体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劲,结果导致记忆效果很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历史的理解与解释给学生讲清楚历史事实。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太平天国运动》教学时,如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选择运用原始化、典型化的图片、真实的口述资料、文献记载等史料再现历史事实,对其进行理解与解释,揭示天平天国中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内容,让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历史考据历史,能够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述史料时,应该进行研读分析,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历史水平显著提升。
二、对史事认识的历史理解与解释
史事认识是指学生对于历史事实的分析、想象、概括得出来的看法,受到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历史能力所影响。高中历史标准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问题,从而能够形成正确的推论过程,形成良好的人生观。显然史事认识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高中教材篇幅的影响和作书者自身历史认知水平的制约,对一些史事问题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历史的认知一知半解,这样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越来越题型灵活,单纯的死记硬背历史认识不能应对高考,高考越来越需要看到学生的观点,所以就得要求教師对历史认识要解释得更加清晰,理解得更加透彻。
例如在讲述《百家争鸣》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采用历史剧的形式,让学生担任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让他们在课堂上深入和重演历史,让学生们欣赏百家争鸣的场景,这样学生对于每一个学派的治世之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可以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一种情境教学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对历史进行“理解与解释”,让学生在理解史事的同时,感受历史的厚重。
三、对历史规律的历史理解与解释
历史规律即历史法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的本质相同的现象,我们高中讲历史就是让学生以史为鉴,通过历史可以知兴衰,促发展。悠悠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朝代变迁都难逃一个“仁”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弘扬真善美,让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成为一名道德高尚之人。孔子的“仁爱”思想被推崇千载,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是我们所向往的世界,这些都是历史规律,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吃透历史之中的规律,然后以横向纵向的形式给学生“理解与解释”,从而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三观。
四、对历史评价的历史理解与解释
历史的本质就是对过去的理解与解释,我们学习历史,关注点不是为了寻找真相,因为后人没有必要探究前人的过错。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历史的本质是为自己寻找“依据”我们到底是怎么过来的?我们应该怎么活?这样活不行吗?对历史的评价就是对未来的理解与解释,所以教师应该在进行历史评价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与解释,让他们站在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之下进行评价。高考试卷中就包含这历史评价试题,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从而知道自己以后怎么做一位伟大的人。
比如,当我们评价孙中山时,以正反两个方面,孙先生对于中国革命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一生;但是他最得意的两个门生,汪精卫、蒋介石却造成20年的内战,这说明他不能知人善用,我们可以对孙中山先生做出科学的评价,让学生多角度地表达出对历史任务的评价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历史理解与解释对于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是非常有重要的,历史是必须求真的,也是可以求真的。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历史有自己的理解,从而解释给学生听,让他们能够懂事理,明是非,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学生应该理解史料、史事、历史中的伟人,从以前的故事之中,理解历史的真谛,在教师的辅助之下,以史明鉴,以史做人。
参考文献:
[1]吴苏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设定[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3).
[2]王均霞,吴格明.“理解性教学”研究的哲学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8).
[3]周波军.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优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