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2018-01-19陈秀琴
摘 要:语文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要求学生会读课文,还要会理解课文,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而达到共鸣是语文阅读的一个较高的境界。因此语文阅读素养要从以下三方面把握:一是要让学生正确阅读,打好基础,二是要阅读中融入情感和自我的理解,三是要拓展课外阅读。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阅读素养
一、 引言
語文素养指的是语文的基本知识、学习的习惯、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程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通过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母语的语言魅力,更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目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却比较糟糕,一是积极主动性较差,二是阅读质量不行。对于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还要家长签字的监督方式也并非成效显著,大多学生家长忙于工作或者一些学生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学习这一块抓得不紧,而学生本身也是一有空就想出门玩的贪玩天性,也有一些家长让学生课后上大量的补习班或者特长班,而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有所忽略。种种情况表明,抓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并非易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道出了教育过程的缓慢与困难。
二、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现状
小学的语文学习大多在基础的汉字、词语、造句方面,其他科目如数学,小学一年级还在个位数加减的初学中,因此可以看出小学低年级的学习大多比较偏向于基础,即便如此,对于成人的我们而言那些简单易懂的知识对于小学生都是学习上的阻碍。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比较浅显,对于一些汉字的认识存在问题,因此大多数的课文内容都比较简单而具有趣味性,对于陌生的词汇也会注音来帮助学生认识。小学语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多读书读好书也是众多学生家长和教师所期望的,更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
但目前大多数学生都停留在语文学习的表面,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成绩高分难的原因之一。许多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背能说却不懂其中真正的奥秘。而对于小学生更是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许多低年级的学生都会背,也是多年语文教材的经典之作。但许多学生可能看到“思故乡”会明白这是李白想家了,但是否能理解那种望明月而遥想家乡的感觉,是否能从中感受到李白在诗句中表现的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独自一人,最是思乡心切的感受。所以一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比较浅显,还有就是基本的识字方面的问题,能不能读正确,能不能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最后就是阅读是否广泛,是否有阅读的爱好。虽然大多书店中都可以看到一些小学生在角落和过道里孜孜不倦的汲取着知识,但大多停留在小说和漫画层面,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能否读到好书呢,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找到合适的书,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也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个问题,而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未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凭自身的喜好和情绪支配行为、活泼好动的他们能静下心来阅读也是一个重要的培养。语文阅读素养一是要让学生正确阅读,打好基础,二是要阅读中融入情感和自我的理解,三是要拓展课外阅读。
三、 正确朗读
给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仿句,词语接龙,看图写不少于50字的文章,这些是小学语文练习试卷的常见题目,而这些都够困扰学生一点时间,而且试卷上面的字迹也是歪歪斜斜,经常还会出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对于学生看例子仿句和用词语造句也是让教师啼笑皆非,看图更是让学生困扰在字数上面。这些都是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而在这些上面体现的就是基本的识字、记字的问题,这些都是阅读的基础。阅读虽然能加大学生们的汉字量,但如果在最基本的阅读上都存在问题,还谈什么更大的阅读的空间呢。正确朗读首先是发音,对于一些地方性的小学,尤其是像四川这种方言与普通话存在一定差距的地方,发音一定要从小纠正。但很多老师自身就在普通话的发音上有困难,“L”和“N”的发音混淆,和“yan”和“ye”上面听不出区别,虽然这些在看课文时没影响,在这时如果因为小学语文最基本的识字发音上面出现的错误,那不更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学生长大了纠正读了十几年的音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正确的阅读,字正腔圆的发好每一个字的音。同时,认字和拼写对于小学生也是一个难题,而不是马马虎虎的觉得这个字眼熟,应该读这个音,“日”和“曰”,许多小学生不仅仅看错还写错,这些都是不好的阅读习惯。现在的网络时代就体现了一些人的习惯,如打错别字很多但谐音,不用标点符号的等等。还有许多成语和诗句被改,以至于许多小学生无法分辨真正的出处,如“出口成章(脏)”之类的,生活中可能后者会用到,但在语文中前者才是正宗的。如何正确的让学生阅读重点在于学生基础的把握和他人及时的纠正和指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汉语而言除了日常交流,更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语文素养更是离不开对语言的正确认识。
四、 提高情感性阅读
一篇文章可能耗尽的作者的半生心血,融入了作者无法释怀的感情。但往往知音难觅,生涩难懂的文章对小学生而言可能太过于深奥和枯燥,打击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教师经常会在上课的时候让同学起来朗读课文,而这时候大多教师都只是检查一些学生的预习情况或者只是以防座位上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方法。甚至很多老师会对学生的朗读当堂批评:你的声音太小了,跟蚊子一样;你读的跟拖拉机一样,拖着干吗。这些虽然是指出了错误,但却对学生造成了一些心理层面的影响,有些学生可能当堂就红了眼眶。一些小学生心理比较敏感内向,而当堂老师严厉的批评,可能会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恐惧,甚至害怕朗读,甚至厌恶上语文课。这些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注意的。那么对于课文的阅读,一是朗读,鼓励性的眼神是对学生的莫大支持,对于学生朗读的问题,不应该打断而是应该结束后进行指出纠正再让学生练习。最后是朗读中赋予情感。小学低年级教育的课文中虽然描述性的文章居多,如《小壁虎借尾巴》在知道自己尾巴掉了时候的失落,焦急地问小鱼姐姐,燕子阿姨,最后在妈妈的回答下的豁然开朗的情绪变化。这些都可以通过声调起伏,语速来把握。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示范让学生模仿,对一些朗读的有情感的学生进行表扬,读的差强人意的学生可以让其课后进行自我的揣摩。角色扮演也是这类故事性文章的一个学习方法。而对于一些写实类的文章,如《赵州桥》,不需要太多的情感起伏,但却要在平铺直叙中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桥的坚固。《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这类文章神话的色彩虽然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却在面对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中显得江郎才尽。在阅读中融入自身的情感与理解,不仅仅对于语文素养有帮助,更是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途径,也是学生情感体验的突破口。endprint
五、 课外阅读拓展
语文阅读素养,不仅仅停留在课本。如果一个学生拘泥于课本,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哪怕他对课文倒背如流对他的帮助也不会那么大。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的書,也可以布置一些读后感之类的让学生自行选择文章。对于《小壁虎借尾巴》中的小壁虎为什么尾巴那么容易就掉了,可以让学生自行课后通过问家长长辈或者自己去找资料的方法进行补充。明白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而不仅仅知道小壁虎会掉尾巴。语文的教材中设置各种类型的文章,包括人物传记、散文、科普文、古诗文言文、写实和新闻演讲稿各种风格,不仅仅拓展学生的阅读,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人的问题之一,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专业工作可能都是别人期望的,自己真正想要、感兴趣的却从未深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学生喜欢散文,觉得字里行间透露着细腻,流露着情感;有些学生喜欢科普文,通俗易懂的语句将一个个原本生涩难懂望而却步的科学问题展现在面前;有些学生喜欢古诗的短小精悍,咬文嚼字却是受益匪浅。语文的学习中也是如此,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优势,不仅仅是语文的学习,更是人生的学习。因此,拓展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重中之重。例如一位学生在阅读到李白的《静夜思》后,可以对李白感兴趣而主动去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但许多学生可能看到“思故乡”会想李白想家了,但是否能理解那种望明月而遥想家乡的感觉,而在古诗中,最常见的就是明月来寄乡愁的表达方式。如果通过几首也是以明月来表达思乡的诗,可能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一点。当然那些诗的选择也要更浅显易懂一些。虽然这些拓展的程度是学生自我把握的,但因为教师在上面的引导无可厚非更直接快捷,指出适合学生目前阅读水平的阅读内容。因此在学生自我探寻兴趣时,学生和家长的引导很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这些可能对于一些重视实践的人而言,不太理解。并非所有孩子都有那个机会去亲身体验,课外阅读不止拓展了知识面,对一个人的说话和行为都会起到塑造作用。许多读过很多书的人,不仅仅指教育的年限,而是课外阅读多的,聊天不仅可以引经据典,而且举手投足会有一种书卷气息。这是一种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养成的气质,由内而外。
六、 结束语
小学低年级更多的是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处事的风格。从小就在待人接物,尊老爱幼,礼貌等各个方面进行培养,教育的本质更是如此,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更多的是学生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因此语文阅读素养一是要让学生正确阅读,打好基础,二是要阅读中融入情感和自我的理解,三是要拓展课外阅读。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阅读素养将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01).
[2]贾佃琦,王晓光.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3(05).
[3]黄金福.浅谈小学阅读素养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中旬,2017(05).
[4]高辉.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7(04).
[5]王杨敏.基于小学低年级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中国教师,2014(16).
作者简介:
陈秀琴,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澄源乡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