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结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19隗永印
隗永印
(房山区石楼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楼镇中心卫生院),北京 102406)
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确诊为心血管疾病,并多发于老年人。该病治疗过程漫长,易出现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传统治疗主要采用口服降压药的方式,但是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对治疗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厄贝沙坦结合氢氯噻嗪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提升治疗效果[1]。本文对厄贝沙坦结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本次研究结果及分析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接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70例,采用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为(66.23±7.34)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6.14±1.32);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为(67.85±6.59)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6.17±1.23)。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64),用法为口服,1次/d,150 mg/次,7周为一疗程,观察患者血压、心率水平,及时进行记录分析。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结合氢氯噻嗪治疗,在服用厄贝沙坦基础上增加氢氯噻嗪(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683),口服,50 mg/次,1次/日,清晨服用,7周为一疗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稳定水平,其中血压采用收缩压与舒张压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稳定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水平比较
组别 心率(次/min)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4.41±11.32 73.81±8.23 152.61±13.66 96.32±10.53 96.71±10.52 87.12±8.43观察组 85.63±10.31 67.12±6.32 152.91±11.87 84.31±8.23 97.99±11.55 80.72±6.31 t 0.471 3.814 0.098 5.316 0.485 3.596 P 0.639 0.000 0.922 0.000 0.629 0.001
3 讨 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如在治疗中对病情控制不足,对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影响严重,甚至威胁生命。使用降压药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方式,但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于药物的敏感度不足,造成降压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对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厄贝沙坦结合氢氯噻嗪治疗的方式,提升降压效果[2]。
在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稳定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原因分析为:①厄贝沙坦又名安博维,属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处方类药物,可以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但是该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容易出现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虽然可以降低血压,但是对老年患者的身体损伤较为严重。而氢氯噻嗪是一种常用利尿剂和抗高血压药物,对于心源性水肿、肾性水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将这两类药物联合可显著改善老年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同时可以更好的保护肾脏功能,降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②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退化,药物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采用两种治疗方法结合的方式,起到协同作用,通过厄贝沙坦拮抗AT1,选择性的阻断AngⅡ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结合,进而抑制血管收缩与醛固酮释放,降低血压。而氢氯噻嗪的使用,增加患者尿量,降低患者血容量,使患者细胞内的钙离子降低,起到舒张血管的目的,进而降低血压。临床上将这两种治疗方法结合,可提升整体治疗效果。③老年患者在治疗中药物的副作用对身体其他部位损伤较大,这样在常规厄贝沙坦治疗之外使用氢氯噻嗪,通过氢氯噻嗪的利尿性减轻药物副作用,缓解患者因服药造成的身体伤害,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提升整体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采用厄贝沙坦结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可显著改善老年患者心率、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1] 刘姗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79-80.
[2] 李颖仪,何 文.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5,12(6):192.
[3] 江丽萍.联用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