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目的论”在茶叶外包装英译中的应用

2018-01-19陈争峰

福建茶叶 2018年3期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英译中外包装

赵 蓉,陈争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126)

1 “翻译目的论”的解读

“翻译目的论”从最直观的理解上,就是增强翻译的目的性,能够更加清楚表达翻译对象的意思。“翻译目的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表达的方式方法,在生活、工作细节中都有体现。有很多人习惯直接表达意思,不喜欢遮遮掩掩,做事情目的性很强,给人的感觉就是凝练高效。

1.1 “翻译目的论”的特点

翻译目的论的特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具有准确性,由于目的性很强,就直接决定了,翻译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例如,在文言文翻译教学中,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用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人生哲理和先哲思想,如果在将文言语句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不直截了当,翻来覆去,绕来绕去的话,就会增加学生理解难度和体会深度,只有围绕直观准确这个目的,才能提升传递知识的质量;另一方面就是忠诚性,想方设法高度凝练地表达清楚愿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对于政策文件的翻译,展开来讲何以有十几种角度去解析,但其核心要义往往只有一种,抓住了核心要义,在解读的时候就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节省了接受者的时间和精力。

1.2 “翻译目的论”的作用

“翻译目的论”中最主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对表达意思的精确理解。例如,现在的生活节奏极快,每天需要接触和处理的信息太多,很难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深入研究所有产品全方面的特质,只有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才能将产品的最亮眼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才能够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产品宣传出去,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二点就是有利于节约时间。“翻译目的论”的最核心要义就是用花费受众最短的时间,表达清楚自身的意思。例如,古代的文学作品,大多为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外国人根本不可能在皓如星海的著作学习中汲取更多的知识,现在通过对《论语》等国学著作的翻译解析,外国人可以不用花费精力去思考的文章表达的意思,使我们在学习中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1.3 “翻译目的论”的应用

“翻译目的论”的应用十分广泛,比较集中的应用就是在产品包装和文学交流中。例如,一款出口类的茶叶产品,在国内有很好的销售市场。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外国人并不理解产品包装上中文的含义,这个时候就需要设计师,根据产品的特性,用英文来概括出中国茶叶产品的最佳表达方法,来适应外国消费者消费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打开外国的消费市场。在例如,在中英文学的交流中,由于语言文字不同,需要翻译成对方的文字,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所有“大师级”的翻译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翻译的目的性特别强,在翻译中,不强调一字一句的完整性,但是能够将原著的韵味表达清楚,让读者轻松接受。

2 茶叶外包装英译的需求性研究

茶叶外包装英译的需求性,主要反映在对茶叶产品的有力推广和宣传上,这决定了茶叶外包装的英译必须具备准确性、高效性和商品性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茶叶外包装的英译,能够对茶叶产品本身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

2.1 茶叶外包装英译的准确性

茶叶外包装英译需要准确表达产品的特点。例如,茶叶的口感等特点多达几百种,每一种都有不同的亮点和特色,不同的人也都会喜欢不同的茶叶产品,如何将茶叶产品区分开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外包装中,将茶叶产品的特点表述出来。比如,红茶的突出特点是养胃,适合在冬季饮用,在茶叶外包装中就必须想办法,把这个特点翻译出来。国外的消费者看到这个显著的特点,就会同自己的需求进行对比匹配,如果恰恰有一个大群体对这样的茶叶产品感兴趣,就会让这一款茶叶产品销售旺盛,如果外包装的英译没有翻译出这个意思,就可能让产品失去一大群目标客户。

2.2 茶叶外包装英译的艺术性

茶叶外包装英译的需要用艺术的特点,通过艺术性来提高产品的档次感。例如,现在有很多消费群体,不仅对茶叶本身的品质有要求,还对茶叶产品的档次感也有要求。有的人就常说:“我喝的不是茶,是档次”。这反映出了现在相当一部分高端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茶叶外包装英译需要抓住消费者的这一观念,提升外包装的英译的艺术性,用高档的艺术感来提升产品的价值。正如百岁山矿泉水广告中的核心广告语一样,“百岁山,水中贵族”。这一比喻,瞬间就给消费者留下了有档次,有品位,有追求的印象,对产品的档次加分不少。而部分茶叶茶品也可以以此为鉴,用英文的注释活着英文艺术字体表达出更为特殊的含义,不仅能够应对各类消费人群,还能给茶叶产品加分,烘托出茶叶产品的高贵品质。

2.3 茶叶外包装英译的高效性

茶叶外包装英译必须体现出高效的属性。现在很多商品的宣传,不注重高效性这个特点的挖掘,致使产品的特点不突出、不亮眼。有很多茶叶外包装都很小,这决定了外包装的可利用面积不会太大。而在外包装的设计中,必须注重将设计的高效性利用好。例如,在外出吃饭需要携带小包装的茶叶,包装非常小,只有高效利用这有限的空间将茶叶的特点描述出来,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设计。此时此刻,可以应用“翻译目的论”的方法,结合中文成语故事,用英语的方式表达出特别的含义,这一点可以借鉴当下最热销的“江小白”产品,使用英汉结合的方式,突出茶叶产品的特色。

3 “翻译目的论”在茶叶外包装英译中的应用

通过对茶叶外包装英译的需求性分析,“翻译目的论”基本可以符合和满足这些需求。“翻译目的论”在茶叶外包装英译中的设计,是一个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3.1 “翻译目的论”英译设计的客观描述

“翻译目的论”英译设计就是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将翻译目的论概念引入,特别是在茶叶外包装的英译中,将翻译目的论的直观性的特点发挥出来。例如,在茶叶包装中,在进行文字翻译时要将直观性反映出来,像茶叶的口感、种类、产地,在某一方面不同于其他种类茶叶产品的特点。这个需要用直观的英译表达出来,我们翻译出来的是茶叶产品的特点,最终的目的是吸引消费者关注这款茶叶产品,这个翻译是直接的、不加掩饰的,这样就能更好的将茶叶推介给消费者,正如小罐茶,都是由品茶大师精挑细选出来的,在翻译的时候就要突出他的高端性和稀有性,告诉消费者并不是大众就能够消费这款产品的,这样一下就会提高高能力消费者对这款产品的认可度。

3.2 “翻译目的论”英译设计的高度凝练

“翻译目的论”英译设计的核心就是高度凝练,只有高度凝练的英译设计更容易从吸引“只有短时间观看茶叶外包装”的人群。例如,买茶的消费群体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研究茶叶的广告,所以在英译的过程中,就要注意用凝练的词语概括出茶叶的特点,能用一句话的决不能用一段话,能用一个字的坚决不用多个字,就要达到一个字也加不上,一个字也去不动的高度精炼的境界。再比如,喝多茶叶需要注意冲泡的程序和水温,特别需要在外包装中体现出来,这时候更需要将“翻译目的论”发挥出来,最简单的词语,最直接的意思表达清楚水温和冲泡程序,对茶叶口感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让消费者印象深刻。

3.3 “翻译目的论”英译设计的艺术升化

升华的茶叶包装设计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茶叶包装艺术。在茶叶的外包装英译中,既要注重对凝练性特点的把握,更要注重对艺术性的把握,这也是翻译目的论中的重要价值体现。例如,要让英译包装看上去更高档,更显示出高端质量和高端品位,对应的是高端消费群体,在英译中同样意思的词语要反复比较,反复斟酌,选出给人更加高雅感觉的词语,这样才能提升英译包装的艺术含量,进而提升茶叶产品的艺术吸引力。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找到了翻译目的论的直观性、目的性、高效性以及忠诚型等特点,以及这种理念在不同领域的有效利用。通过分析茶叶外包装英译的需求性分析,发现当前茶叶外包装英译设计的需求与“翻译目的论”的特点不谋而合,最后得出“翻译目的论”在茶叶外包装英译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1]陈露.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2(19):30-31.

[2]胡晶,章露.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5):165-165.

[3]赵新伟.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分析与应用[J].福建茶叶,2016,38(8):189-190.

猜你喜欢

翻译目的论英译中外包装
目的论视域下的木制品外包装英语翻译策略分析
冷链食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冷冻生鲜还能吃吗?
从合作原理分析《红楼梦》英译中的模糊语言
茶产品外包装外观设计分析
Professionalism中文译法刍议
一种笔记本电脑包装结构设计
英译中的词汇空缺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下的文学翻译
环球时报 双语新闻   Bilingual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