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翻译目的论探讨电影字幕翻译娱乐化与传统翻译标准“信”的共存度
2016-06-22赵雨晴
赵雨晴
【摘 要】电影字幕翻译行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引进大量外语电影的背景下逐渐兴起的行业。随着各大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也开始逐渐向“流行语化”发展。在如今译制片被垄断的大环境下,从翻译技术层面上来讲,电影字幕翻译除了要实现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这一大职能以外,译者在对其进行翻译时也要考虑到电影字幕技术、观众反馈与翻译策略。本文将通过费米尔的翻译目的论,探讨电影字幕翻译娱乐化这一有文化移植功能的翻译策略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如何满足大众口味以及精准翻译,并做到电影字幕技术、文化交流与满足传统翻译标准“信”的共存。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要明确其用武之地,不滥用、不过度使用,从而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电影字幕;翻译策略;文化移植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00-02
如今,观众对外语电影情有独钟,字幕翻译应运而生。不管是影视传媒行业还是外语行业,都了解电影字幕翻译所起的文化传播及交流的作用。在不少研究中,作者们都以观众为中心,认为字幕翻译要以观众的喜好以及接受程度为准,殊不知这样会导致译者在翻译时强行将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融合而忽略翻译本身的基本原则。翻译的过程也是文化传递的过程,不能完全忽略翻译原则而进行再创作,否则语言本身就失去了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电影字幕翻译背景的分析,明确电影字幕翻译的现状以及翻译的基本原则——“信”与跟随现代文化变化的电影字幕娱乐化改写的共存度,再通过费米尔的翻译目的论,探讨电影字幕翻译与客观障碍条件要如何磨合,才能使在满足观众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前提下,克服客观条件障碍,保证翻译的基本原则——“信”。
一、电影字幕翻译背景及现状
电影字幕翻译是指在电影播放中通常位于屏幕下方,对片中人物的对白和其他相关信息的一种解释性说明的文字①。电影语言并不仅仅承载着剧情的神秘性与趣味性,也是电影制作者与观众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因而电影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电影深深植根于社会和时代。它不仅以追求市场效果与盈利为目的,也具有深远的内涵,体现了“一国的竞争力”②。而对一个电影字幕译者而言,在达到文化交流及沟通目的的同时,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一)当代电影字幕翻译背景。电影的艺术语言及文化底蕴均体现出浓郁的时代特征,反过来,语言、文化、时代及体制等背景因素对电影也会有影响,电影字幕翻译亦然。
1.文化与时代背景
随着当代中国各产业以“互联网+”为首进行各种顺应时代的变革,电影产业也不例外。电影有商业属性和大众娱乐的特点③,而部分国内电影仅仅满足了商业属性,而许多引进的外语电影则是“大众”的“合家欢”电影。所以,国外电影也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因为天然语言屏障的存在,许多电影需要翻译。随着国内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译者适当使用网络语言或幽默风趣的文字,能让外语电影字幕更加“接地气”。除此之外,在这个全民英语教育的时代,许多观众开始对翻译腔浓重的电影字幕翻译进行批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观众对电影字幕翻译的重视程度。
2.体制背景
然而,在中国,一般的外语进口片主要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以及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这两家公司负责引进并安排翻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八一)则是其下主要负责译制的片厂之一,以刘大勇、贾秀琰等为代表的八一制片厂主要译员。在翻译了《黑衣人3》《环太平洋》与《银河护卫队》等作品之后,贾秀琰作为主要译者,成为众矢之的,观众认为一是她未关注影片的文化背景;二是认为她出现了错译、漏译。如在影片中,角色在被攻击时因上衣被破坏,说了一句“That's just an outfit”,字幕将其译为“捡来的”。而在贾秀琰接受网络媒体的采访时解释道,一是因为这种大片涉及保密问题,翻译团队在译制时不能观看原片,因而无法确定台词使用的场景;二是要考虑到中配片配音演员对台词与演员口型等的把握;三是国内国外的电影审查制度不同,一些不符合国内大众价值观的语句不被允许“上台面”。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许多技术上的问题需要攻克,如为了不影响观众观影,生僻字的出现及字幕字数都是被严格限制的。
(二)电影字幕翻译现状。戏剧与电影这种将意识与想象动态化并且具象化的艺术表现方式需要通过一些不同于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来展现其内涵,而常用的方式之一是在语言与背景中添加当代文化元素。
当前,操控电影字幕翻译的意识形态分为官方意识形态和大众意识形态④。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在作为目前常用的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的同时,也属于满足大众意识形态的文化移植策略的一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目的语的娱乐化能通过语言将目的语国流行文化与原语文化进行对接,从而实现时空上的和谐感。然而,不同于大众意识形态的是,官方意识形态也对电影字幕的译制与译者对文化信息的处理设置了许多客观障碍。
二、电影字幕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即是在翻译过程中明确翻译这个整体行为的目的。该理论最先由斯·弗米尔提出,之后韦努蒂对其进行补充,认为目的论可细分为三大目的原则,即:(1)译者的基本目的;(2)译文的交际目的;(3)采取某种特定的翻译策略的目的。
(一)从译者角度看电影翻译的需求。不管是翻译文学作品还是电影字幕,译者的目的(如谋生)是基本相同的。在媒体对贾秀琰的采访中,她说道:培养一个影视翻译人才耗费巨大,且翻译团队所得的报酬不会因为影片译制难度的高低而变化,这便导致部分译员“力不从心”。
(二)从译文交际角度看电影翻译需求。译文的交际目的是文化交流。而如今,一是部分观众感受不到电影专业译制人员的“专业性”;二是流行文化变得太快,在对电影字幕的娱乐化进行改写时容易造成电影与观众间的“交流障碍”。前文提到的贾秀琰等人将“Thats just an outfit.”译成“捡来的”,在笔者看来,这句台词是在当时特殊的电影情节下出现的,演员处于十分危机的情况之中,自然不会对区区一件外套上心,译者将其译为“捡来的”,在满足技术层面的要求时,很好地传递了演员本身对外套的不在意,且添加了一点幽默感。若是字对字地来看这句翻译,明显观众会认为这是错译,而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则是译者在满足技术层面上的要求后,字面上无法达到传统翻译“信”的基本标准。
(三)从翻译策略角度看电影翻译需求。在选择特定的翻译策略上,翻译文学作品和翻译电影字幕的目的以及其所选择的翻译策略不尽相同。文学作品可采取隐性翻译策略。在选择电影字幕翻译的方式时却无法这样做。译者除了达到“信”的标准外,也要考虑如何传递电影的背景知识、提高电影字幕翻译娱乐化与传统翻译标准“信”的共存度。一名网友讽刺贾秀琰在《银河护卫队》里把“moons”译成“月亮”而不是所谓的“小行星”。贾秀琰却指出台本里原制片厂有注释说“moons”指的并不是小行星,而是“月球以及它周围的小行星”,但因字数和中文配音需要对口型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只好选择一个词语“月亮”⑤。虽说译者使用该翻译法基本展示出了要传递的信息,但却未达到电影翻译作为文化交流媒介的基本需求——“信”。
三、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与“信”的共存度
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实质上属于翻译本土化的一种。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突出了电影大众娱乐的属性。要提高电影字幕翻译娱乐化与“信”的共存度,一是译者在翻译时要抛开自己的个人主观感情色彩。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兴职业,体制不够完善在所难免。就算条件苛刻,译者除了获取报酬与名声以外,也要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翻译目的一部分。二是要明确电影本身的性质,即娱乐化后译文的交际目的。电影字幕翻译娱乐化改写现象一般出现在具有喜剧特色的影视剧和儿童动画趣味的影视剧当中。娱乐化改写和传统字幕翻译的主要不同在于对幽默的处理上,在于翻译电影“笑点”时语言文字的把握度上⑥。娱乐化改写也不等于滥用快文化时代的流行语,最开始某些过度本土娱乐化的翻译出现时,网友们认为很新奇,从而增加了关注度,造成人们觉得这样的翻译更有人气所以更好的错觉。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观众早已对这样的基本知识耳熟能详,若几年后的人们再看《黑衣人3》里的“地沟油”“瘦肉精”,在不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便会不知所云。三是在选择娱乐化翻译策略时不擅自再创作信息。要实现大众娱乐,自然是要让大家都能理解这段被娱乐化的台词。译者的工作是传递信息,而非再造新信息。
四、结论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传递、交流与融合,电影字幕翻译也不例外。在保证电影字幕翻译具有这些功能的前提下,如何将电影隐藏的文化背景知识不动声色地传递给观众、如何弱化字幕的存在感并做到字幕画面浑然一体,是电影字幕翻译在技术层面上所要明确的。在这些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适度的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则是一种以传统翻译技术为基础的锦上添花的行为。
但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与传统翻译标准“信”的共存度很低,除了是对译员双语功底和文化素养的双重考验以外,客观障碍也在所难免。娱乐化改写并不是喧宾夺主的行为,它一定要以“信”为基础。
注释:
①杨洋.电影字幕翻译述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94.
②③丁亚平.论互联网语境下电影IP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当代电影,2015,(09):7-8.
④郭星余.字幕翻译的改写[D].长沙:中南大学,2007.
⑤陆姝,子时.揭全民吐槽神翻译的奇幻诞生[DB/OL].
http://m.52rkl.cn/?host=www.52rkl.cn&src=http%3A%
2F%2Fwww.52rkl.cn%2Fdianyingribao%2F102444a12014.html,2016-4-5.
⑥李韵.从接受理论看影视字幕的娱乐化改写[J].海外英语,2014,(3):237-238.
参考文献:
[1]丁亚平.论互联网语境下电影IP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当代电影,2015,(09):7-8.
[2]郭星余.字幕翻译的改写[D].长沙:中南大学,2007.
[3]李民,吕玉勇.论英文电影字幕的娱乐化改写——以《黑衣人3》和《马达加斯加3》的字幕翻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3,(3):105-108.
[4]梁爽.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2(9).
[5]刘甜.电影字幕翻译“接地气”现象小议[J].科教论坛,2012(32).
[6]李彧.归化异化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7]李韵.从接受理论看影视字幕的娱乐化改写[J].海外英语,2014(3):237-238.
[8]尚丽君.英语电影字幕中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9]杨洋.电影字幕翻译述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94.
[10]陆姝,子时.揭全民吐槽神翻译的奇幻诞生[DB/OL].
http://m.52rkl.cn/?host=www.52rkl.cn&src=http%
3A%2F%2Fwww.52rkl.cn%2Fdianyingribao%2F102444a12014.html,20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