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聚焦核心素养下活化品德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18杨彦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高效活化

杨彦妍

摘 要: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承载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的实效。本文就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如何探究品德教学高效的途径,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利用德育资源活化品德课堂教学,为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 品德教学 活化 高效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承载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的实效。笔者在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活化品德教学高效的途径,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与同仁分享。[1]

一、关注前沿,在改革中转变观念

在现实品德课堂教学中,导教学低效的原因很多,既有深层次的时代和社会因素,也有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因素,还有当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滞后等因素。[2]

1.品德教材受到课程标准制约,教师教学鲜有创造性发挥的余地

我国自古以来重视德育,上至国家,下至平民百姓,对下一代的言行举止给予许多的规范和教育。中国古代德育的目标取向及内容架构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得到简明而又清晰的表达,这一表达式可以用“同心圆”来比喻,以“修身”为“圆心”,再向家、国、天下延伸和扩展。然而,考察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内容,我们会发现“同心圆”已发生了变化,从德育目标的表述和内容体系的排列可知,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建构首先强调国家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教育,然后才是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只有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品德教学新理念,新方法,都能真正把学生核心素养抓实提升。[3]

2.品德教学缺失价值探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当今社会形势复杂,多元的意识形态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实践,很多儿童出现道德困惑。作为教育者,至少要为学生提供诉说困惑的机会和讨论道德困境的空间,引导学生对一些道德冲突的情境和案例展开讨论,让学生获得启发,做出判断,达成共识。然而,现实的品德课堂教学中,正如研究者所言:“教学就是复制、拷贝或搬运,讲授就是实现把道德知识原封不动地直线传输。”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科书的范例大都呈现现成的结论,很少有师生、生生进行思维碰撞的情境。教师也只是依照教材讲授连自己都未必想得通的“大道”, 学生只能懵懂地被动接受,品德教学的价值和效率低下。

3.品德修习偏离生活经历,学生难以引发思考和共鸣

品德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的,莫过于他们日常生活中鲜活具体的经验。然而,在現实的教学中,往往强调知识灌输、机械记忆和服从的德育教学,武断地剥夺学生道德主动权和话语权,弱化或泯灭其自发的道德思考和判断,而对他们生动鲜活的道德生活和生命存在视而不见。这种对学生活和生命的漠视,自然是品德教育难以引发学生思考和共鸣的主要原因。正如鲁洁教授所说:“学校道德教育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看,向学生所灌输的道德规范、概念被抽去了它的人性的本质内涵,成为一种空洞、抽象的行为规定。它所要和所能达及也只是人的行为表现,无法穿透人的心灵。”

二、殊途同归,探寻品德教学高效的途径

如何提高当前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走出学科教学的束缚,利用各类德育资源,摆正学与教的关系,探索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这是每位品德教师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1.超越学科边界,走融通之路

(1)品德与艺术融合

①与绘画相结合。如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城乡巨变》教学时,首笔者以“听听画画写写”为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听广播,听叙述,听朗读,然后把想象中的景象画下来,再给画题个名字,配上一段文字;笔者再以“游游说说画画”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专题,结合春游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考察家乡新貌,然后说说所见所闻,接着让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并为绘画作品题字,配上体验文章。最后同样以“读读画画说说”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在读游记类文章后,画画游览路线图,然后让学生根据游览路线图做导游介绍游览的所见所闻,当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热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②与音乐相结合。如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56个民族是一家》教学时,笔者首先选择著名的爱国诗篇进行“配乐朗诵”,学生读了文质兼美的文章后,根据内容和情感的把握,选择乐曲进行配乐朗诵,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是“听乐学唱”,让学生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根据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音乐所反映的画面或生动的故事情节,或者写成简单的音乐剧本,表达自己的感受。[4]

③与表演相结合。挑选适合的课文,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把握,进行即兴表演,或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课本剧表演,或围绕专题,结合班情和学生实际,创作相声、小品、儿童剧等品德活动脚本,进行排练和表演,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品德与语文教学融合

(1)诗歌朗诵,激发爱国情感

例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时,分成古今和中外两大学习板块,从不同角度学习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诗歌。学习分为以下步骤:一是分类吟咏中国的古诗,了解屈原、李白、杜甫等诗人的诗风和情怀,二是积累外国著名诗人的经典诗作,认识拜伦、海涅、普希金等外国诗人的独特魅力,三是召开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款款深情吟诵中,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5]

(2)激情演讲,树立报国理想

例如,笔者在教学完六年级上册《詹天佑》后,组织开展“祖国在我心中” 的综合性学习,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一人搜集反应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的、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一人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文或歌曲,进行诵读和传唱;一人通过网络、电视、电影等媒体了解祖国建设新成就或家乡新面貌;一人负责整理资料,组织汇报交流。经过前期搜集、交流和汇报,组织学生撰写演讲稿,利用班队活动课时间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比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但锤炼了语言表达,而且使心灵受到震撼,为树立报国理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激烈辩论,明辨善恶美丑

例如,笔者在执教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的第三组课文后,组织了一次“讲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辩论赛。辩论前,先请学生确定自己的观点,并选好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辩论时,全班分成两组,分别挑选六位辩手上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针对对方的辩词即兴组织语言和事例进行反驳;辩论后,教师做最后陈词,也请在场的听众发表各自的意见。辩论赛的举行,不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还使学生有了明辨是非的意识,提高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阅读经典绘本,冶道德之情

绘本是儿童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它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儿童的生活事件,打开儿童接触生活的窗口,拓展儿童的生活空间。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绘本,能为教学话题提供生动的生活情境。通过阅读绘本,学生能从图画、文字中还原和体验真实的生活,进行道德判断,激发道德情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道德行为。

1.品格塑造

乐观坚强、追求梦想、乐于分享、承担责任等都是人的内在品格体现,品格的培养是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体验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在品德教学中适当结合图文并茂的绘本故事,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爱和平》教学时,就结合绘本《和平是什么》展开教学。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大家认为和平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众说纷纭。于是,教师趁势呈现了绘本《和平是什么》,说:“或许这本书会给大家启发。”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子绘本,学生们边听边看,或窃窃私语,或定气凝神,书中的一幅幅图画明确展示了和平的面貌:“不打仗,不扔炸弹,不破坏房屋和城镇……饿了,谁都能有饭吃;学习,还能和朋友在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书中内容得以链接,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见解:和平并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要靠我们主动去创造,但不是凭借武力创造,而是凭借智慧和勇气。在精彩画面的帮助下,相信学生完全能体会文字中的味道,了解和平的真谛。

2.社会交往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要碰到与他人发生矛盾与摩擦,不懂得正确处理的学生会大哭大闹或者用赌气等负面情绪来表达,非常令老师和家长堪忧。道德教育是让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的过程,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与同伴、老师、长辈,甚至陌生人的交往无处不在,绘本恰恰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与亲人交往,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与他人合作等。笔者在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你是我的好朋友》一课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学会欣赏和宽容朋友,引入了绘本《武士与龙》。一讲述故事,学生们迅速被情节吸引。读完后,他们自然得出结论:打架并不是好办法,只会两败俱伤,唯有和平共处、互帮互惠才能圆满解决问题。

四、融入社会生活,重体验之心

《新课标》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生活是一个天宽地广的大舞台,学生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体验,所以生活中有的是品德学习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开展一系列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

1.访问积淀历史的名人故居

依托学校的地理环境优势,挖掘家乡的名人资源,借助家协会的力量,笔者曾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邊的“路甬祥院士风采馆”、“陈之佛故居”,还曾组织学生参观“虞洽卿故居”、“吴锦堂故居”、“杨贤江故居”,让学生在了解家乡名人风采的同时,也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2.参观浸润文化的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风向标,让学生浸润书香,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极佳场所。我依托家协会,组织家长和学生在图书馆参观名人摄影展、书画展,参加图书义卖捐赠,聆听“三北讲坛”等,使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接受了文化的熏陶,陶冶了情操。

3.参观收藏成就的档案馆

慈溪市档案馆作为学校的共建单位,近年来相继为学生开放展馆,推出“中国梦想 美丽慈溪”等大型展览,学生还参观了档案储藏室、电子档案录入室、档案查询室等办公设施,并参加“畅想20年后的我”实践活动,还作为档案留存。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大大拓展了品德学习的资源,也在活动中逐渐树立了理想意识。

4.走进魅力无穷的大自然

自然是奇妙无穷的,热爱大自然是学生的天性,笔者借助家协会校外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开展分别以“我爱自然”为主题的品德学习,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一年四季变化的脚步,更感受不同季节的不同意蕴,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总之,在当前学校课程教学中,品德学科的教学是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德育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去活化品德课堂教学,使之课堂教学、品德形成均达到务实高效。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的觉醒,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01).

[2]范琪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1).

[3]杜威我的教育信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05).

[4]杨涤孩子成长必读的180本经典图画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07).

[5]2011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高效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重视情商因素 促进和谐教学
高职院校品德教学量化评定的应用
品德课聚焦教学目标策略探微
品德教师应善于捕捉意外促成精彩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