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2018-01-18孙亮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长

孙亮

内容摘要: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带动作用。本文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入手,基于我国1997-2016年GDP和商贸流通业相关数据定量分析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研究表明:1997年以来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15%左右,回归分析表明商贸流通细分行业增加值的增长可以带动GDP增长,此外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商贸流通业发展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商贸流通业细分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并不一致,住宿和餐饮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最弱,批发和零售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最强。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商贸流通业 经济增长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滑,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为保障经济增长速度和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把消费作为需求侧改革的重点之一,希望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带动作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扩大商贸流通业规模、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不断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推动作用。本文以1997-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商贸流通业细分行业数据为依据,定量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以期能够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借鉴意义。

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对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很多,本文大致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研究。刘国光(2011)认为商贸流通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起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能够引导企业生产,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他的研究肯定了商贸流通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但是对于商贸流通业如何引导企业生产,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并没有做出清晰阐述,对其中机理缺乏深入研究。黄国雄(2014)进一步指出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指出商贸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分别是带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国民消费水平提升、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辅助相关产业发展。他的研究深刻剖析了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的作用,不过没有对商贸流通业为何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做出解释。王先庆(2016)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证明了商贸流通业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和先导性产业的原因。

二是商贸流通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研究。冉净斐(2011)基于菲德模型探究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指出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性,表现为商贸流通业上升1个百分点会带动非商贸流通业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与他的研究不同,宗颖(2012)基于我国1978-2010年数据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较弱,商贸流通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仅上涨0.08个百分点。

三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间接作用。李蕊等(2010)指出商贸流通业发展可以带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带动农村居民消费,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学者们对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忽略了商贸流通业可以细分为多种产业,这些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同。本文从商贸流通业细分产业入手,探究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8008亿元,2016年为332316.3亿元,2017年达到366262亿元,同比上涨10.2%是2010年的2.3倍。2010-2016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10年贡献率在15.1%左右,2016年上升到16%左右。二是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商贸流通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初步建立,城乡之间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基本形成。三是商贸流通业现代化进程加快。2016年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销售额超过3万亿,年均增长17.8%;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10年网络交易总额突破5万亿,2016年网络零售总额达到7.8万亿。四是商贸流通主体多元化。以前从事商贸流通业的主要是国有企业,现在不仅有民营企业参与商贸流通业,而且还有外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从事商贸流通业。

但是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平衡。近年来,虽然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但是城市商贸流通业在发展规模和速度上依然远超农村。其次,商贸流通业主体市场竞争力弱。虽然目前我国商貿流通业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目前拥有商贸流通企业360万余家,但是缺乏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我国商贸流通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再次,流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现代化物流体系尚未建立,2017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8%左右,高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最后,商贸流通业发展观念落后。虽然学术界早已证实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但是个别地区仍保存传统观念,不注重发展商贸流通业。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商贸流通业主要由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住宿以及餐饮等行业组成。所以为了准确探究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将商贸流通业细分为批发、零售等行业。为了消除通货膨胀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使用年度批发、零售等行业增加值作为衡量其发展水平的指标。此外,本文使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增长状况的指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为了便于计量分析,本文使用GDP表示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使用PP表示批发与零售业增加值,使用JP表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使用ZP表示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将GDP作为被解释变量,PP、JP、ZP作为解释变量。

(二)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学术界常使用商贸流通业细分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本文以此算法计算了1997-2016年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商贸流通业细分行业中住宿和餐饮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低,1997-2016年基本稳定在2%左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而后趋于稳定的状态,1997-2002年呈上升趋势,2003-2010缓慢下降,2010年以后趋于稳定,但是波动幅度不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一直保持在4%-6%之间;批发和零售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1997-2006年趋于稳定,保持在8%左右,2007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2016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趋近10%;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趋于稳定的状态,1997-2002年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貢献度呈上升趋势,2003-2008年呈缓慢下降趋势,2009年以来基本保持稳定。总体而言,1997-2016年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15%左右。

(三)回归分析

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具体的数理关系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实证分析。本文设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商贸流通业细分行业增加值与GDP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如下:

lngdp=3.308272+0.549672*lnpp+0.355544lnjp+0.101162lnzp+ε

(0.225063) (0.048383) (0.157003) (0.143240)

R2=0.999220 F=6830.792

本文在回归分析之前对GDP、PP、JP、ZP的原始序列进行了取对数处理,以避免出现伪回归。 回归模型R2=0.999220,F=6830.792,P值为0,说明方程拟合效果较好。Lnpp、lnjp、lnzp与lngdp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具体来说,lnpp与lngdp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49672,说明lnp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lngdp会上升0.549672个百分点;lnjp与lngdp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5544,说明lnj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lngdp会上升0.355544个百分点;lnzp与lngdp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101162,说明lnz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lngdp会上升0.101162个百分点。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常用来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5,也就是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

(五)结论

第一,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带动作用。1997-2016年,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15%左右,商贸流通业细分行业增加值与GDP之间的回归分析也表明商贸流通细分行业增加值的增长可以带动GDP增长,此外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也说明了商贸流通业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第二,商贸流通业细分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并不一致。住宿和餐饮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低,在2%左右,相关系数最低,说明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最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4%-6%之间;批发和零售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8%-10%之间,相关系数最高,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最强。

政策建议

第一,规范引导商贸流通业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带动作用,当前我国内需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必须要注重对商贸流通业的扶持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首先,制定商贸流通业的市场准入制度,提升从事商贸流通业的企业质量,规范企业行为;其次,出台商贸流通业优先发展政策,给予商贸流通业企业一定的税收减免等;最后,努力消除妨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壁垒,如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出口产品面临的贸易壁垒等。

第二,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卫生等基础设施的保障。首先,我国各级政府应该扩大财政对于交通、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各地区相关基础设施;其次,国家应该在重点城市、中心地区建设商贸流通业仓储中心,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商贸流通业运输成本,提升商贸流通业运行效率。

第三,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商贸流通业已经进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物流体系对于商贸流通业发展越发重要,没有现代物流体系的支撑,线上商贸流通活动将难以进行。首先,加大现代物流的研究开发投入。国家应该支持和鼓励高校等科研院所在现代物流技术上的物力和人力投入,开发物流新技术。其次,加大对物流应用技术的引入,如自动控制技术、精确条码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引进。最后,鼓励和培养物流人才,并且加大对高端物流人才的引进。

参考文献:

1.解鹏程.产业结构调整、商贸流通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2)

2.赵霞,蔡文浩,徐永锋.欠发达地区流通产业的关联特征与宏观经济效应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9)

3.费清,卢爱珍.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作用机理及优化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

4.吉利.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与效率评价[J].商业时代,2014(32)

5.林宏伟,闫帅.商贸流通业规模和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3)

6.詹浩勇.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集群供应链网络竞合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9)

7.王笑宇,廖斌.商贸流通业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再认识—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

8.仝若贝.溢出和挤出视角下FDI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安全的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14(13)

9.任保平.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评价及其转变的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8)

10.翁士增.高铁时代商贸流通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J].中国市场,2012(23)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长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