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18林冬梅
林冬梅
摘 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要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推动资讯科技与科目课程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以及强大的学习及发展的学习工具”。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催化剂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使用粉笔、黑板、挂图作为媒介。文本中的诗意难以表达,导致课堂气氛更加枯燥。学生听起来很无聊,学习也很无聊,学习兴趣很难激发。课堂效率很难提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容易导致学习疲劳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学生和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实质要素。多媒体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以其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弥补了传统汉语教学的枯燥乏味。它给评价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传达教科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诱发感官,激发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工作都取决于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启发的原则,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活力,从而产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多媒体以其独特的形象、直觉和生命力,通过图形、动画、声音、色彩等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实现多渠道的信息传递,增强学生的知识。对轻松的感知,这将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如笔者在教授《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先用制作的CIA课件展示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的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牛群来来去去;有的像张大棉絮,满满的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大屏幕上显示了各种各样的云,接着我导入新课:“看云识天气,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学生的感官和思想都被美丽多变的云吸引了,注意力自然高度集中。笔者又分别在大屏幕上打出了“卷云”,学生可以直观的得出云的形状,像“羽毛,像绫纱”,再从课文学习知识:“这种云出现,天气情况是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然后再分别从屏幕显示“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这种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学生如亲眼看到色彩逼真的天气。是传统教学一支粉笔加教师的讲解无法比拟的。
二、营造成情境,以情感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起来教学语言、教学结构无法替代的作用。
创造教学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种适合教学内容的特定场景或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使其有意识地陪伴作者去体验、思考、理解人、物、物。比如,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考虑到文本的历史背景与学生时代有一定的差距,我很难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他们的思想认同。我先仔细布置了教室:讲台在两绿常青的尽头;黑板上面挂着周总理的画像,画像上挂有黑纱;在学生的书桌上放着每个人精心制作的白色小花。教室里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氛。然后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了首都人民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将课文内容用字幕显示在录像下面,再配上哀乐,让学生边看边听录音,使他们沉浸在对周恩来总理的沉痛缅怀追忆中,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心灵受到难以言状的震颤,从而被悲痛欲绝的送别场面所深深吸引与感动。
然后,作者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阅读课文,并结合图片、課文和背景音乐阅读课文。由于先前的铺筑,氧气的渲染,学生们就像在田野里一样。不用老师多解释,连周总理的无限哀悼和钦佩都读了。读书时:周总理,啊,周总理,你在哪里,哪里……等句子,许多学生忍不住流泪,啜泣。
三、发挥主动,提高效率
在传统的汉语教学中,老师常常因为强调的需要而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在书本上。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打破了“口、口教学”的僵化模式,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并为学生提供“自我发现与探索”的机会,帮助学生完成中文知识意义的建构。 我们都知道诗歌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学体裁。其简洁的语言,细腻多变的形象,深沉内向的思想感情,使一些学生望而却步。针对这一点,笔者就大量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了每一堂课,如笔者在教授《木兰诗》时,笔者进行了学生一人一机的自主式学习尝试。首先,备课时学生特点,初一学生刚接触古文,要扫除一定的生字和在古今字的读音异同处,本课是北朝民歌,讲述家喻户晓的花木兰的故事,读起来朗朗上口,理解也不困难,给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较好的条件。笔者只需做好指导、点拨和引导学习即可。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使用电脑技术,这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备课时笔者已将课件所有内容熟悉,拟出教学过程,上课时,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知识的花木兰的故事,让学生点击课文出现花木兰像。让学生共同点击课文朗读,读准生字词音,并给生字词注音,二读课文是学生跟读,三读是有课文,无读音,学生自己准确朗读课文。课文理解,学生可以点击除书上注释外电脑上的注释,补充自己尚不清楚的字词意思,每段讲述了什么,都可自主的在电脑中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一时间后,笔者采用检查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然后指导课后练习,学习语文知识“互文”。
在这门课上,笔者的解释只花了很短的时间。由笔者控制的教学资源从讲台到学生座位前的计算机。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利用课件提供的物质资源在计算机上学习。学生的参与度高,主动性强,学习成绩好。多媒体信息时代的标志,与“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正在改变着当今世界。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