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数学教材例题三策略

2018-01-18姚志刚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例题

姚志刚

摘 要:“教教材”与“用教材”的争论已有了明确答案,但如何用好教材,更好地实现“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教材为目标服务”,“教材要贴近学生实际”为依据,从增加素材、变化文本、拓展延伸三个方面,对活用数学教材的例题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

关键词:活用例题 贴近学生实际 增 变 展

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作为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新知、积累经验、发展思维和领会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素材,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载体。例题是经过专家们精心设计与遴选而确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深入研究例题在培养学生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功能。但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是千差万别的,没有一个例题对全国小学生是具有普适性的。所以,教师在挖掘现成例题功能的同时,适当对例题进行重组或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基本理念”指出:教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活用例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1]

一、“增”

所谓“增”,是基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与本课时要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鸿沟或例题本身不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而对例题内容做出增加的策略。

1.搭桥迁移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起点,只有学生的认知水平处在“发展区”,才有可能通过教师或同伴互助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当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与本课时要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鸿沟时,我们可以在例题之前设计过渡练习或情境解释。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例8(用估算解决问题)时,由于除法对被除数的估计和其他运算不一样,学生往往难掌握。这时,教师在教学例题前设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练习,激活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从而轻松掌握了用乘法口诀估计被除數的方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例5的情境问题是“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农村学生去过体育馆的几乎没有,在电视里也很难获得正确表象。所以教师给学生展示了几张体育馆的场景图,学生对座位分8个区有了感性认识。

2.深入利用

有些例题,在帮助学生构建模型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前后知识的联系,借助例题的信息,增加活动任务,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认识”例3时,当学生在经历对折正方形纸创造分数,涂色表示分数,交流表达分数后,教师增加提问:“没有涂色的部分又该用什么分数表示呢?”通过解答这一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了分数的互补性,加深了对单位“1”的认识。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比较”(例5)时,当学生在任选两个国家来华旅游人数进行比较,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总结出亿以内数的比较方法后,教师并没有因此结束新课的学习。“你能不能把各个国家的旅游人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呢?”这一问题又将学生引入了更深层次的学习。通过对比较方法的探究,巩固了比较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变”

所谓“变”,是为便于学生理解,对教材例题所做的加工和重组。

1.变静为动

课本上的例题是静态的学习资源,表现过程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教材整合起来,用动画的形式表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计算教学,学生掌握算法容易,但理解算理却很难。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例1时,教师用PPT课件展示分小棒的过程,使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笔算除法算理和算法。

图形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借助课件,让图形自己动起来,让物体自己分解,把内部的结构展开,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课件的自定义动画直观地演示了从面到体,从体到面的过程,为学生自主探究表面积公式提供了理解支撑。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演示长方形和梯形绕轴转动,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圆柱与圆锥的动态形成过程。

2.变远为近

课本上例题的情境,有的离学生是很远的,列举的数字也和我校有很大差距。这时,教师应该以学生身边的事例为主,以我校学生或我镇一些事物的数量为主。

“复式统计图”例1,调查男女生喜欢的活动。因为我校没有足球场,踢球的学生一个都没有。我就把“踢球”改为了“打乒乓球”。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例1、例2时,将例题改为了我校的平面图。这样“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理解十分容易。学生身边的例子总是最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

三、“展”

所谓“展”,是教师对教材深入分析,对学生在数学思考和情感已有发展水平深入思考后所做的拓展;也是学生在展示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生成。

1.深挖例题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例题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的作用和例题具有的育人功能。导致课堂成为重知识技能的应试课堂,忽视了数学学习在学生一生发展中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备课时要深入挖掘教材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例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在教学“24时计时法”例1时,我对学生进行了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增加用24时计时法制作作息时间表的练习。在教学“认识小数”例4“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表述解题思路,展示多种解决方法,训练学生推理能力。

每一个例题,都承载着德育渗透的作用。所以,教学时我们不能止步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2.展学生成

教师应该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为学习提供更具有现实性的、具有挑战性的资源。

教学乘法结合律,教师让学生计算“25×16”,学生不但想出了“25×4×4”,还想出了“25×2×8”、“ (5×4)×(5×4)”和“(5×2)×(5×8)”。教学“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时,学生在小组交流后发现,在计算等底的圆柱与圆锥时可以将圆锥的高除以三分之一转化为圆柱进行计算。教师立即追问:可以将圆柱转化为圆锥吗?如果能,又该如何转化呢?学生的学习又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正如《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的那样:学习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何活用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是仍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范文贵.小学数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例题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